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48篇
  免费   1392篇
  国内免费   571篇
耳鼻咽喉   79篇
儿科学   139篇
妇产科学   176篇
基础医学   985篇
口腔科学   333篇
临床医学   2833篇
内科学   2218篇
皮肤病学   180篇
神经病学   382篇
特种医学   6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3篇
外科学   1263篇
综合类   8841篇
预防医学   2765篇
眼科学   192篇
药学   2197篇
  44篇
中国医学   3189篇
肿瘤学   794篇
  2024年   254篇
  2023年   930篇
  2022年   645篇
  2021年   571篇
  2020年   602篇
  2019年   938篇
  2018年   1107篇
  2017年   360篇
  2016年   624篇
  2015年   633篇
  2014年   1839篇
  2013年   1412篇
  2012年   1744篇
  2011年   1932篇
  2010年   1414篇
  2009年   1388篇
  2008年   1303篇
  2007年   1292篇
  2006年   1150篇
  2005年   1010篇
  2004年   839篇
  2003年   731篇
  2002年   497篇
  2001年   480篇
  2000年   456篇
  1999年   419篇
  1998年   324篇
  1997年   348篇
  1996年   294篇
  1995年   293篇
  1994年   234篇
  1993年   174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47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17篇
  1962年   16篇
  1959年   17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16篇
  1955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91.
目的分析与评价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a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代谢综合征病人52例,均接受LSG并完成定期随访,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的体重、体质指数(BMI)、额外体重减轻率、腰围、颈围、血脂代谢、血糖代谢、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代谢合并症的改善情况。结果 52例病人均完成12个月的定期随访,术后12个月体重、BMI分别由(123.92±21.03)kg、(42.98±6.70)kg/m~2、降到(80.13±10.35) kg、(27.66±3.30)kg/m~2;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由(6.64±1.95)mmol/L、(6.67±1.55)%降到(4.17±0.56)mmol/L、(1.07±0.30)、(5.15±0.21)%;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由(2.47±0.72)mmol/L、(3.03±0.71)mmol/L降到(1.20±0.18)mmol/L、(2.05±0.48)m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大部分病人的代谢综合征及其合并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或)治愈。结论 LSG治疗代谢综合征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不仅明显减轻体重而且还能改善或治愈其合并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运用SELDI-TOF-MS技术(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卵巢癌患者、良性卵巢囊肿和正常健康妇女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初步探讨筛选出的肿瘤标志物建立的诊断模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SELDI-TOF-MS技术及WCX2芯片检测55例卵巢癌患者和60例对照纽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并运用SPSS10.0软件判别分析处理数据和筛选标志物,以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6个蛋白质峰(11500、11650、11800、15800、16000、16250m/z)组合构建的诊断模型1鉴别卵巢癌和对照组的敏感性为94、5%(52/55),特异性为93.3%(56160)。6个蛋白质峰(11590、11700、12000、14800、15500、15900m/z)组合构建的诊断模型Ⅱ鉴别Ⅰ期卵巢癌和对照组的敏感性为82.45%(14/17),特异性为90.0%(54/60)。5个蛋白质峰(11600、11750、16100、16150、16200m/z)组合构建的诊断模型Ⅲ鉴别Ⅰ期卵巢癌患者和Ⅱ~Ⅳ期卵巢癌患者的敏感性为92.1%(35/38),特异性为94.1%(16/17)。结论 SELDI-TOF-MS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高通量、高灵敏度的蛋白质分析方法,能够直接检测出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其对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前后黄斑部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寻找各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对术后裂孔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10例确诊为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患者作为黄斑裂孔组,收集13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视力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黄斑裂孔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及填塞术。对照组、黄斑裂孔组术前、术后1个月行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查。将术后愈合类型分为U型、V型、不规则型和不愈合型4种类型。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变化及组间差异;并探索和术后裂孔愈合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黄斑裂孔组术前、术后与对照组之间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长度密度(retinal vessel densities of the 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VSC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裂孔组术后颞侧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灌注密度(retinal perfusion densities of the 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PSCP)较术前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象限PSCP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裂孔组术前、术后PSCP较对照组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裂孔组术前PSCP和术后PSCP呈正相关(r=0.721,P<0.05)。裂孔愈合类型和术后PSCP有相关性(r=-0.737,P<0.05),和术后VSCP无相关性(r=-0.533,P>0.05)。结论 PSCP比VSCP更能反映黄斑部视网膜解剖结构的变化和术后裂孔愈合的情况;术后PSCP越大,裂孔愈合形态越接近U型愈合,可以将PSCP用于评价和预测术后裂孔的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环境烟草烟雾(enviromental tobacco smoke,ETS)对小鼠泪膜功能和角膜上皮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c57BL雄性小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TS干预组,每组6只。对照组不进行ETS干预,ETS干预组进行ETS干预,每天2次,一次30 min,干预12周。在干预前及干预后对各组小鼠进行泪膜功能检测,包括泪膜破裂时间、荧光素染色(FL)评分;干预后摘取小鼠角膜组织,行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上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12周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和FL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ETS干预组泪膜破裂时间较干预前明显缩短,FL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TS干预组干预12周后泪膜破裂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干预前泪膜破裂时间和FL评分差异均不明显(均为P>0.05)。FL染色结果显示:干预12周后,对照组小鼠角膜上皮完整,角膜染色呈阴性;ETS干预组整个角膜上皮荧光素着染区域明显增加,呈点片状。HE染色结果显示:干预12周后,对照组未见角膜上皮层数的改变,厚度也基本未变,基底细胞仍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表层上皮较完整;ETS干预组可见角膜上皮细胞层数增多,厚度增加,细胞排列紊乱,表层上皮细胞有损失及脱落,角膜表面不光滑。干预前对照组小鼠上皮细胞为(5±1)层,干预后基本不变;ETS干预组干预后为(7±1)层;干预后两组上皮细胞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S会影响小鼠泪膜功能,损伤小鼠角膜上皮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构建P^53与反义mdm2 cDNA序列真核表达载体,并探讨其在人黏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株Mc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将mdm2 cDNA序列反向插入到含有P^53基因序列pDOR—Neo中的P^53。基因序列下游,构成含有P^53基因与反义mdm2基因融合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经酶切分析鉴定后命名为pDOR—Neo—P^53-F mdm2并将重组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Mc3细胞,通过G418筛选转染阳性细胞,并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P^53蛋白表达。结果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载体含有P^53与反义mdm2 cDNA片段,实验结果表明:转染后P^53蛋白(1.35&#177;0.14)较对照组P^53蛋白(6.26&#177;0.11)含量显著减低(P〈0.01),转染空载体P^53蛋白(6.24土0.12)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53与反义mdm2基因融合体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表达野生型P^53蛋白和封闭mdm2基因,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小腿截肢患者站立状态下假肢对线对下肢受力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假肢侧承重线和重力线作为评价指标,改变假肢矢状面和额状面的对线,采用激光测力平台测量患者静态站立时残侧承重线和重力线的位置,研究下肢受力状况的变化.结果:假肢侧承重线受踝关节对线的影响大于腿管对线调节的影响,并且力线随腿管与接受腔的前倾而前移,而额状面对线的影响很小;矢状面内重力线主要受踝关节对线调节的影响,并且与变化角近似正比例相关.结论:矢状面假肢对线调整对残侧下肢受力状况的影响较大,而额状面的对线调整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7.
杨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4,(15):288-289
目的观察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行妇产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1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32%,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发生继发性出血、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情况。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有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腹腔开放疗法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的对象为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严重腹腔感染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患者进行腹腔穿刺提取标本,通过细菌培养实验,分析腹腔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其比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手术及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采用腹腔开放疗法,观察两组患者腹腔感染治疗的有效率。结果从60例腹腔感染患者腹腔内主要病原菌种类来看,腹腔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其次为革兰阴性菌,最低的为真菌感染,感染率较高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41.7%,粪肠球菌25%,表皮葡萄球菌20%,金黄色葡萄球菌18.3;对照组患者腹腔感染治疗有效率为83.4%,观察组患者腹腔感染治疗有效率为53.3%,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腹腔开放疗法治疗严重腹腔感染可以显著性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调查医院2011年14月和2012年14月和2012年14月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合理性的比较。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4月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合理性的比较。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4月及2012年14月及2012年14月医院普外科一类切口手术病历188份,对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药物的选择、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通过对2011年14月医院普外科一类切口手术病历188份,对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药物的选择、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通过对2011年14月和2012年14月和2012年14月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分析发现:抗菌药物使用率从96.84%下降至23.65%。用药合理率从67.39%升高至72.73%。结论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基本符合要求,但存在预防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药物选择不合理和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急需加强改进。  相似文献   
1000.
陈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4,(20):397-398
结合工作实际,总结等级医院评审工作中药事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持续改进药事工作,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