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2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1篇
中国医学   60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目的 优化菊茎叶精油微乳凝胶剂制备工艺,并测定其有效成分含量,评价其抑菌作用。方法 以伪三相图面积、粒径、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微乳制备工艺。以外观性状、涂展性、耐热、耐寒、离心稳定性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微乳凝胶剂制备工艺。UPLC、GC-FID法测定有效成分含量,考察抑菌作用。结果 微乳最佳制备工艺为每100 g含菊茎叶精油0.396 g、薄荷精油7.15 mg、油酸乙酯4.37 g、吐温80 21.82 g、丙三醇7.26 g、黄芩醇提物0.156 g、菊茎叶水提物0.234 g,水相加至100 g;微乳凝胶剂最佳制备工艺为每100 g含主药0.80%、卡波姆U20 3%、保湿剂15%、三乙醇胺2.4%。微乳及其凝胶剂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黄芩苷、β-石竹烯、α-姜黄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2、4 mg/mL,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分别为4、8 mg/mL。结论 该方法简便、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备有效成分含量稳定、对致痘菌抑制效果明显的菊茎叶精油微乳凝胶剂,从而为其在化妆品中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  相似文献   
832.
矿物药是中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矿物药研究涉及学科复杂、具备地质学-中医药学等知识复合型人才缺乏、研究难度大等多种原因,相较于植物药和动物药研究,矿物药科研与创新速度进展缓慢,总体表现为明显的不平衡、不充分状态。关于矿物药品种,从古代本草至如今的市场流通与临床实际应用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历史变迁过程不清。从矿物药的概念、分类及古代本草、近现代出版的矿物药专著、主要药学著作、历版《中国药典》、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饮片企业、医疗机构矿物药品种记载、流通与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基本厘清了我国矿物药品种的历史变迁情况,并对矿物药品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研究与发展建议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矿物药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及我国矿物药现代化战略研究规划、矿物药资源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33.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瓜蒌皮药材品质的影响,优选出适宜的瓜蒌皮药材产地现代干燥加工方法。方法收集安徽产新鲜瓜蒌皮,分别采用传统与现代产地加工干燥方法[40、50、60、70℃控温热风干燥,40、50、60、70℃微波真空干燥(真空度-0.08 MPa),50、60、70℃中短波红外干燥,-80℃真空冻干干燥,晒干,阴干]加工处理,结合干燥样品外观性状,以药效成分(5种黄酮类芦丁、木犀草苷、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橘红素,3种三萜类葫芦素D、葫芦素B、葫芦素E)、营养滋补类成分(2种糖类葡萄糖、果糖,18种氨基酸类苯丙氨酸、L-亮氨酸、异亮氨酸、L-色氨酸、γ-氨基丁酸、L-蛋氨酸、L-缬氨酸、脯氨酸、L-酪氨酸、反式-4-羟基-L-脯氨酸、L-苏氨酸、L-谷氨酸、L-谷氨酰胺、L-丝氨酸、L-天门冬酰胺、L-瓜氨酸、L-精氨酸、L-赖氨酸,12种核苷类胸腺嘧啶核苷、2′-脱氧尿苷、腺嘌呤、尿苷、腺苷、2′-脱氧肌苷、肌苷、胞嘧啶、鸟嘌呤、2′-脱氧鸟苷、胞苷、鸟苷)共40种资源性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含量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干燥加工方法所得瓜蒌皮药材样品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优选瓜蒌皮最佳现代干燥加工方法。结果不同干燥品中,药效成分及营养滋补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果糖及葡萄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78%~21.32%、4.46%~15.63%;70℃微波真空干燥处理获得的瓜蒌皮所含黄酮类和四环三萜类成分总量最高,40℃控温热风干燥处理的总量最低。通过对14种不同干燥方式获得的瓜蒌皮样品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发现70℃控温热风干燥、70℃中短波红外干燥、-80℃真空冻干干燥、50℃微波真空干燥和60℃控温热风干燥方式获得的样品有效成分含量均优于传统晒干。结论结合药材的外观性状、色泽、质地、干燥时间及功效成分含量等因素,基于目前企业设备现状,建议70℃控温热风干燥为瓜蒌皮产地加工条件;基于未来新型设备的发展,70℃中短波红外干燥可作为瓜蒌皮产地加工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将为瓜蒌皮药材产地加工的规范化和品质特征的形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34.
枸杞子作为传统中草药和功能食品在我国广泛使用了几千年。多糖类资源性物质是枸杞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主要体现在免疫调节、抗氧化、降血糖、神经保护、抗肿瘤等方面。枸杞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单糖组成、糖苷键、分支度、蛋白质含量、化学修饰及空间结构,均与其生物活性密切相关。该文在团队多年来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枸杞多糖的结构、功效及二者之间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集成,同时对制约枸杞多糖构-效关系阐明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与展望,以期为枸杞多糖类物质的精细化高值化利用和健康价值深度挖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