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1.
目的探讨AO髁支撑钢板治疗股骨髁间骨折导致髁间窝变窄的原因及对策。方法2001年3月~2004年8月期间,对32例采用AO髁支撑钢板治疗股骨髁间骨折并得到随访的患者膝关节X线片进行分析,分析髁间窝变窄的原因。结果所有患者获6~18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6例出现不同程度髁间窝变窄,占18.8%。髁间窝最窄者仅为健侧的58%。根据Neer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可2例,差4例。结论术前正确判断骨折类型、术中足量植骨、髁间拉力螺钉加压力量适当及全螺纹松质骨螺钉的应用是防止髁间窝变窄、提高股骨髁间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s)移植对损伤脊髓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48只成年SD大鼠制备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各24只,OECs组行OECs移植:取10μl的OECs悬液于脊髓损伤处及损伤段远、近端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8、1、1μl,并各留针2 min,缓慢退针;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0μl注入,其他操作同观察组。应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比较两组行为学指标,HE染色、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脊髓损伤组织学变化及T9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情况。结果干预后2~8周OECs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BBB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均〈0.01。干预后4周HE染色示对照组脊髓组织有较多空腔,神经纤维及细胞坏死,颜色较暗;而OECs组脊髓组织中无明显空腔,空泡小而少,色泽较亮。GFAP免疫组化染色示两组受损脊髓节段均出现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但OECs组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OECs对损伤脊髓具有修复和保护作用,其机制为促进损伤脊髓的轴突再生,减少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IL-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抑制剂-1(TIMP-1)水平及其与关节软骨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6例膝关节OA患者(OA组)血清及膝关节液中的IL-1、MMP-1、TIMP-3水平,并与正常人血清(20例)和膝关节液(10例)标本(对照组)进行对比;依据关节镜下改良分度法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OA组患者血清、关节液中IL-1、MMP-3水平及关节液中MMP-3/TIMP-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TIMP-1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关节液中TIMP-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关节液中IL-1、MMP-3、TIMP-1水平及MMP-3/TIMP-1与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O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IL-1、MMP-3水平升高。血清、关节液中IL-1、MMP-3水平及MMP-3/TIMP-1是综合反映关节软骨损伤程度生物标志物,结合临床可作为早期诊断OA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TNF-α、TNF-β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37例AS患者,其中活动期24例(活动组)、稳定期13例(稳定组);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IgG、IgA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三组血清TNF-α、TNF-β水平。结果活动组ESR、CRP、IgG、IgA、TNF-α均明显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P均〈0.05),三组TNF-β两两相比P均〉0.05。活动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ESR呈正相关(r=0.313,P〈0.05),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结论活动期AS患者血清TNF-α水平升高,TNF-β水平无明显变化。血清TNF-α可作为AS是否处于活动期的实验室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分析导致股骨、胫骨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原因,探讨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自1999年1月~2004年6月应用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患者16例,其中股骨5例,胫骨11例;钢板内固定术后,股骨2例,胫骨4例;普通髓内钉固定术后,股骨1例;带锁髓内钉固定,股骨1例;石膏外固定,胫骨3例;外固定架固定,股骨1例,胫骨4例。均采用有限切口切开复位顺行扩髓,静力锁定加植骨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1~24个月(平均16.5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7~23个月。结论交锁髓内钉 植骨治疗股骨、胫骨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具有固定牢靠、利于关节早期活动、植骨的成骨作用可促进骨愈合等优点,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保留及非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的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2014.03~2015.05收治的64例有韧带残端残留的ACL断裂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关节镜下四股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技术,随机分为两组,即保留残端组和非保留残端组,每组32例,非保残组给予切除残端行常规关节镜手术重建ACL,保残组在保留残端的基础上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记录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关节稳定性及功能评分进行对比,术后1年测本体感觉,部分患者二次手术时探查重建韧带。 结果 64 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27个月。术后1年Lysholm评分,非保残组平均91.9分,保残平均93.2分;IKDC 评分功能在A、B级非保残组29例,保残组30例;抽屉试验阴性非保残组29例保残组31例,Lachman 试验阴性两组均为30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本体感觉重复试验无差异,患者自述关节稳定性及位置觉以观察组稍优,术后共有9例患者二次行关节镜手术,对照组4例,观察组5例,镜下见对照滑膜覆盖率及韧带表面光滑度较观察组稍差,因例数太少,未行统计学分析。 结论 关节镜下保留残端与非保留残端单束重建术重建 ACL ,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关节镜下保留残端患者有更好的自我感觉,可能和保留残端有利于移植物的再血管化及本体感受器的恢复有关,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进行统计学分析。  相似文献   
59.
背景:目前对盘状半月板及正常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多主张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或修复术,切除内侧撕裂部分,缝合外侧撕裂部分,保留正常形态.目的:对盘状半月板及正常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修复治疗,并镜下观察两者损伤后的分型特点,采取对应的手术方式,分析对比修复后效果.方法:选择2003-09/2008-06新乡医学院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其中45例盘状半月板均为外侧盘状半月板,215例为正常形态半月板损伤.所有患者均于镜下明确诊断并按期随访.采用关节镜下探查盘状半月板及正常半月板损伤的情况,记录撕裂部位及分型,根据不同损伤情况行半月板成形术、部分切除术、次全切除术或者全切除术.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半年至2年,按Tegner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盘状半月板水平裂占73.3%,复杂撕裂15.5%,放射性撕裂4.4%,纵裂2.2%;正常半月板纵裂47.9%,放射性撕裂28.8%,水平裂11.6%,横裂6.5%,复杂撕裂5 1%.215例正常半月板损伤患者中显效165例,有效35例,尚可8例,无效7例,优良率为93.0%.45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显效25例,有效16例,尚可3例,无效1例,优良率为91.1%.结果提示,盘状半月板因其解剖学特征和组织学特性与正常形态半月板不同,其损伤类型和治疗方法也有区别;治疗时应最大程度的保留半月板功能,延缓关节退变,除严重撕裂无法保留者,尽量行半月板成形术.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骨水泥型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70岁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保留股骨大、小转子部位的骨折块,将其重新复位,钢丝固定。结果30例手术顺利。术后7—14d(平均9d)下床活动。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无假体松动、脱位和感染等并发症。根据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良26例,可4例。结论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