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7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目的 观察高渗刺激对培养的大鼠下丘脑星形胶质细胞或C6细胞合成、释放谷氨酸的影响.方法 获取一日龄SD大鼠下丘脑组织,进行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纯化和鉴定.培养细胞随机分五组:(1)等渗组:用新鲜等渗培养液置换原先的培养液,将细胞分成5个亚组,分别孵育1、3、5、10和15 min.(2)高渗组:用320 mosMNaCl高渗溶液置换原先的培养液,将细胞分成5个亚组,分别孵育1、3、5、10和15 min.(3)甘伯酸(carbenoxolone,CBX,一种缝隙连接阻断剂) 等渗组和(4)CBX 高渗组:用含有CBX(终浓度为100 mmol/L)的等渗培养液作用1 h,后分别用等渗或高渗培养液置换出原培养液,将细胞分成5个亚组,分别孵育1、3、5、10和15 min.(5)Ca2 高渗组:用含有Ca2 (1 000μmol/L)的等渗培养液作用1 h,后用高渗培养液置换出原培养液,将细胞分成5个亚组;分别孵育1、3、5、10和15 min.每个亚组5个培养皿.收集各组的细胞,进行抗谷氨酸和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双重免疫荧光染色,Confocal显微镜观察.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测定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谷氨酸的含量.培养的C6细胞分为四组:等渗组,高渗组,CBX 等渗组和CBX 高渗组,用于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定量检测细胞内谷氨酸的含量.结果 星形胶质细胞内抗GFAP染色的荧光强度在五组间无明显差异.星彤胶质细胞内抗谷氨酸染色的荧光强度在等渗组中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高渗组中在刺激1 min后表达增加,5 min达到高峰,15 min恢复到正常.CBX 高渗组的抗谷氨酸染色荧光强度明显高于CBX 等渗组和等渗组,一直维持到15 min不下降.培养基中的谷氨酸浓度在等渗组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高渗组中谷氨酸浓度从5 min到15 min明显增加.Ca2 高渗组和CBX 高渗组中,培养基中谷氨酸浓度明显低于高渗组,各时间点之间没有明显变化.FCM测定的结果表明高渗或CBX 高渗刺激引起C6细胞内谷氨酸的水平明显上调.结论 高渗刺激可以激发培养的大鼠下丘脑星形胶质细胞合成、释放谷氨酸,CBX不能抑制其合成,但可阻断其释放.  相似文献   
22.
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在生物制品研发和质量控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对该类方法的方法学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首先回顾生物活性检测方法研究的历史进程;其次,对国内外的药典、法规及技术指南中的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内容进行梳理;最后,对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学相关的最新进展进行概述和分析,包括分析方法生命周期、分析目标概要等新概念的介绍。希望本文能为药品行业相关人员全面了解国内外药品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及其相关指导原则提供参考。同时,也希望为药品研发人员建立科学、可靠的生物活性检测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大鼠尾静脉注射高渗盐水(9%NaCl,5.5mL/kg)后,视上核(SON)内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可塑性反应及相互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技术,观察刺激后15,45,90,180和360minSON内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和蛋白32(Cx32)的变化及超微结构。结果光镜下观察到Cx43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在15min出现,45min达到高峰;Cx32阳性神经元90min达到高峰。电镜下在SON内,观察到下列四种超微结构:(1)突触样结构(synapse like structure),位于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Cx43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突起之间;(2)三成分的突触复合体(tripartite synaptic structure),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靠近此突触的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共同组成;(3)同源性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位于星形胶质细胞突起之间,两侧均为Cx43;(4)“异源性缝隙连接样结构”(heterotypic gap junctions,HGJ),是由Cx32阳性神经元和Cx43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突起组成的一种超微结构。结论高渗刺激后,SON内Cx43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和Cx32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加,前者出现和高峰的时间早于神经元;两者之间的HGJ数量明显增加,其他结构的数量变化不明显,因此两者可能是通过HGJ进行快速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观察侧脑室内注射氟柠檬酸(FCA)对内脏痛大鼠延髓孤束核中即刻早期基因fos蛋白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是否参与内脏痛的调节。方法侧脑室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A组)、内脏痛组(B组)、生理盐水+内脏痛组(C组)和FCA+内脏痛组(D组)。采用腹腔注射0.6%乙酸10 ml·kg~(-1)制备大鼠内脏痛模型。D组侧脑室内注射FCA 10μl(1nmol·μl~(-1))后90 min制备内脏痛模型,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注射乙酸后60 min内行为学变化,计算内脏痛指数(VPI),注射乙酸后60 min处死大鼠,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延髓孤束核中fos蛋白和GFAP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VPI升高,延髓孤束核中fos蛋白和GFAP表达升高(P<0.05);与B组、C组比较,D组VPI降低,延髓孤束核中fos蛋白和GFAP表达降低(P<0.01)。结论延髓孤束核中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均参与内脏痛的调节。  相似文献   
26.
社区人群艾滋病的若干伦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315例社会经济状况中等居民的五项艾滋病伦理问题的调查结果分析,本文针对其倾向,提出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大鼠上唇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后,三叉神经尾侧亚核(Sp5C)内反应性星形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相互关系的超微结构.方法:用DAB染色的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connexin43(Cx43)和金颗粒标记抗Cx32双标记免疫电镜方法.结果:电镜下观察到Sp5C内反应性星形细胞和神经元之间存在4种联系结构:第一种是突触样结构;第二种是三成分的突触复合体;第三种是缝隙连接;第四种是由Cx32和Cx43构成的异源性缝隙连接(HGJ).HGJ表现为两侧膜增厚,Cx43阳性物质和Cx32阳性金颗粒分别位于星形细胞和神经元一侧,痛刺激后HGJ数量明显增加.结论:神经元和星形细胞之间有多种信息通道,HGJ可能是一种快速、适应性信息通道.Sp5C星形细胞可能通过HGJ调节神经元的活动,共同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对刺激反应的调节.  相似文献   
28.
本文回顾性分析1985~1991年应用超声诊断248例甲状腺肿块与病理诊断的对情况。肿块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9.6%、100%、99.7%;超声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85.08%(211/248);良、恶性肿块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96%(200/230)和61.11%(11/18),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腺瘤、结节性肿、恶性肿瘤、囊肿和炎性肿块五种病理类型的检出敏感性有显著差异(P<0.005);  相似文献   
29.
Epilepsyisoneofthecommonandfrequentdiseases,anditharmshumanhealthseriously.Theratwithaudiogenicseizureistheanimalmodelofchronicexperimentalepilepsydeterminedbyheredity.Theseizureiscontrolledandsimilarwithsomeprimaryepilepsyofhuman,soithasbeenregardedasidealanimalmodeltodiscussprimaryepilepsyofhumanandanti-epilepsydrug犤1犦.Withdevelopmentofresearchaboutpathogenicmechanismofepilepsyandfurthercognitionofastrocytefunctionundernormalandpathologicalconditions,astrocytehasbeenthoughtthatitplayarolei…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针刺加肌氨肽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肌氨肽苷注射液治疗,每次7mg,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印堂、上星、内关、人中、太阳、足三里、风池、百会针刺治疗。均治疗21天,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118例(98.3%),对照组80例(66.7%);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6.05±4.95)分和(8.46±7.36)分;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针刺加肌氨肽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肌氨肽苷注射液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