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3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181篇
内科学   113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86篇
综合类   525篇
预防医学   19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3篇
  5篇
中国医学   165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腹腔镜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原因和应对方法。方法总结分析本中心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1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儿临床资料。男性48例,女性33例;其中早产儿45例(孕周32~37 w);低体重儿30例(体重<2500 g,最小体重1304 g)。包括肠旋转不良35例,环状胰腺24例,十二指肠隔膜11例,十二指肠闭锁5例,多发畸形6例(环状胰腺伴隔膜1例,环状胰腺伴旋转不良4例,2处隔膜1例)。结果全组患儿除2例肠旋转不良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79例均完成腹腔镜手术;环状胰腺术后吻合口漏1例,经禁食、胃肠减压和支持治疗2周后痊愈;肠旋转不良手术后肠扭转、肠坏死1例,予再次开腹手术;旋转不良结肠电灼伤穿孔1例,予再次开腹手术修补;环状胰腺术后戳孔大网膜疝出1例,予再手术回纳。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虽然较开放手术有优势,但同时也要注意其相关并发症。注意防范,不断提高手术技能,注重细节,扬长避短,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2.
路政  法宪恩 《广东医学》2016,(23):3599-3601
目的 比较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雾化吸入低分子肝素与单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例IP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18)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片(600 mg/次,3次/d)单药口服治疗,观察组(n=18)给予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片(600 mg/次,3次/d)联合雾化吸入低分子肝素(25 mg/次,3次/d)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氧分压(PO2)、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分钟通气量(MVV%)、比弥散量(DLCO/VA%)、血清透明质酸(HA)、症状自我评估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PO2、FVC%、MVV%、DLCO/VA%、血清H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O2、FVC%、MVV%、DLCO/VA%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但血清HA无明显减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O2、FVC%、MVV%、DLCO/VA%及症状自我评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A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与单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方案相比较,联合雾化吸入低分子肝素更能增加IPF患者PO2,改善肺功能,改善患者症状,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虽对肺间质纤维化程度无明显影响,但可用于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改善症状治疗.  相似文献   
73.
刘涛  法焕卿 《北京医学》2016,38(1):54-56
目的 总结微创穿刺引流术在高龄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年龄> 80岁的CSDH患者48例,予以微创穿刺术治疗,并对患者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血肿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及分析,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总结治疗效果.结果 48例微创手术均成功,治愈率100%,4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全组患者均取得较满意治疗效果.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术疗效好,具有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的优点,可作为基层医院高龄老年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价益血生胶囊联合利血生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正在进行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5例口服益血生胶囊1.0g,每日3次,利血生片40mg,每日3次;B组25例口服利血生片40mg,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变化和不良反应,并进行组间疗效对比。结果:A组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B组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2%。A组优于B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益血生胶囊和利血生片联用有任何毒副作用。结论:益血生胶囊联合利血生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疗效好,尤其对于肝病患者。  相似文献   
75.
目的在结肠镜检查中运用二次进镜观察乙状结肠的方法,研究乙状结肠腺瘤性息肉检出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12月1~31日经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结检查的1 800例患者,随机抽取900例患者进行乙状结肠的二次进镜观察,分析乙状结肠单次进镜与二次进镜的腺瘤性息肉检出率情况。 结果1 800例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中,共832例患者检查结肠腺瘤性息肉,其中乙状结肠单次进镜共检出乙状结肠腺瘤780枚,乙状结肠二次进镜共检出乙状结肠腺瘤1 080枚。 结论在本研究中,乙状结肠二次进镜可提高乙状结肠腺瘤性息肉检出率,对降低发展为结肠癌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6.
目的本研究通过与口服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 sodium)的对比,旨在评价老年人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zoledronic acid)的疗效、应用、安全性、依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1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医疗记录。两组药物组各包含58例,选取绝经后妇女、60岁以上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且首次使用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注射液患者入组。通过对比两组用药前后腰椎和(或)髋部骨密度改变、依从性、不良反应和新发骨折率,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结果两组入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相似。唑来膦酸注射液组的骨密度增加量比阿仑膦酸钠组有显著差异,其中腰椎骨密度(P=0.007)、髋部骨密度(P=0.006)。唑来膦酸注射液组有更多的不良反应(n=50);新发骨折数较阿仑膦酸钠组少(n=12)。两组患者中,疼痛为主的主观症状以视觉模拟标度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表示,唑来膦酸注射液组中疼痛症状明显缓解(P0.01)。两组中治疗前后血钙(blood calcium,BC)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更优于阿仑膦酸钠。在提高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方面疗效相似。虽然在治疗前3天有更多的不良反应,但减少了新发骨折率,缓解症状更显著。两组药物对血生化的影响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286例面肌痉挛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效果和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并于术后半年进行电话随访和来院复查,分析其长期的疗效。结果 286例患者起病时均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无痛性抽搐,随病程延长呈逐渐加重的趋势。本组术中均能见到有动脉或静脉血管异常而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处。术后随访6月至1年,230例症状完全缓解,52例明显减轻,4例手术无效。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急慢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01至2019-08医院161例行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因、症状、缓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61例心包积液患者前三位的病因分别为肿瘤、心力衰竭、创伤或手术,经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术治疗后症状缓解率均在70%以上。结论 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疗效确切,可作为临床治疗心包积液特别是急性心包压塞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