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5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人正常离体子宫动脉血管网三维模型的构建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子宫动脉血管网表达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2008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获取正常成年新鲜离体子宫、双附件及阴道一套,应用血管铸型技术构建人正常离体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观察子宫动脉血管网的形态及血供分布情况.结果 (1)构建的人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可清楚显示子宫动脉及其各级分支的走行,表现在:①子宫动脉自主干依次分出膀胱支、输尿管支、上行支和下行支等分支动脉.②子宫动脉上行支沿途向宫体分出数条弓状动脉,在宫底部分出卵巢支、输卵菅支和宫底支,弓状动脉再发出若干螺旋动脉.(2)观察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发现:①子宫动脉存在明显的同侧供血倾向,双侧子宫动脉在子宫的中轴线处存在交通支,但较为细小.②子宫动脉上行支主要向宫体及双附件供血,而下行支主要向宫颈供血,较少向阴道供血.结论 采用血管铸型技术可构建理想的离体人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为系统研究人子宫动脉血管网的解剖形态及血供分布提供了血管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72.
简化无血清培养基分离U2-OS人骨肉瘤细胞系肿瘤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已有实验应用成分复杂的无血清培养基从骨肉瘤组织中分离出干细胞样肿瘤细胞.目的:应用简化的无血清培养基在U2-OS人骨肉瘤细胞系中分离培养出骨肉瘤干细胞并对其作肿瘤干细胞的相关检验.设计、时间及地点:干细胞体外培养实验,于2006-02/2007-02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U2-OS人骨肉瘤细胞系购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库.无血清培养基为在DMEM/F12培养基中添加重组表皮生长因子(20 μ g/L)和重组成纤维生长因子(20 μ g/L),L-谷氨酰胺(2 mmol/L),胰岛素(4 U/L),青莓素G(1×10°U/L),链霉素(100 mg/L).方法:取在含血清培养基中贴壁生长的U2-OS细胞,接种于含有表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生长因子的简化无血清培养基中,形成悬浮生长的骨肉瘤细胞球后观察其增殖、分化能力.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标志CD44、CD105蛋白在骨肉瘤细胞球中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U2-OS细胞及其肿瘤干细胞中胚胎多能干细胞管家基因Oct3/4mRNA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悬浮细胞球的形成.②肿瘤干细胞增殖活性.③肿瘤干细胞的侵袭能力.④CD44、CD105蛋自在骨肉瘤细胞球细胞中的表达.⑤肿瘤干细胞中Oct 3/4 mRNA的表达.结果:U2-OS人骨肉瘤细胞系中有极少数的细胞能在简化无血清培养基中增殖形成骨肉瘤细胞球,具有很强的增殖分化能力,其表面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膜分子CD44、CD105,表达胚胎干细胞管家基因Oct 3/4 mRNA.结论:U2-OS细胞系中存在肿瘤干细胞,简化无血清培养基可用于分离培养骨肉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文献报道的人子宫移植后,在受者移植子宫内临床妊娠,并成功分娩活产儿的可行性,以及母儿结局分析。 方法选择受者接受子宫移植后,在移植子宫内临床妊娠,并成功分娩活产儿的文献为研究对象。以"uterine transplantation"或"uterus transplantation"为英文检索词,"子宫移植"和"活产"为中文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人子宫移植后,在移植子宫内临床妊娠,并成功分娩活产儿的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各文献库建库至2018年12月。分析文献报道的接受子宫移植受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资料,孕期并发症、分娩及产后情况,母儿结局,以及分娩的活产新生儿情况等。 结果①自检索文献中筛选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文献共计15篇,均为国外文献。涉及子宫移植后在移植子宫内临床妊娠,并成功分娩活产儿的受者共计12例,分娩活产儿共计12例。②受者一般临床资料:66.7%(8/12)受者在瑞典接受子宫移植,并成功分娩活产儿。90.9%(10/11)受者接受子宫移植的原因为苗勒管发育不全(MRKH)综合征。58.3%(7/12)受者接受子宫移植的子宫供体,来源于与其有血缘关系的供者。91.7%(11/12)受者采取活体供体子宫移植,1例为死亡供体子宫移植。本组12例子宫移植受者的受孕方式,均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并且均为单胚胎移植。在其孕期,多采用免疫抑制治疗预防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并采用宫颈活组织检查进行免疫监测。③受者孕期、分娩及产后情况:孕期主要的产科并发症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其中,10例受者分娩时的平均孕龄为34孕周;12例受者采取剖宫产术分娩,并且剖宫产术中及产后24 h无大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75.0%(9/12)继续保留子宫,其中1例再次成功妊娠。④分娩的活产新生儿情况:12例新生儿中,11例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为2 497 g;12例均无出生缺陷,1例有轻度呼吸窘迫症状,其余无新生儿相关并发症发生。对8例在瑞典分娩新生儿随访至年龄为2个月至3岁,均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子宫移植后,在移植子宫内临床妊娠,并成功分娩活产儿是可以实现的,并且受者及新生儿的预后均良好。对子宫移植受者孕期需严格按照高危妊娠积极管理。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流产后关爱服务对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门诊800例人工流产的健康妇女,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人工流产服务,观察组在接受人工流产服务的同时给予其流产后关爱服务,比较两组人工流产的健康妇女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术后高效避孕措施续用情况、重复流产率。结果:观察组中高效避孕措施的应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重复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人工流产的健康妇女实施流产后关爱服务,能够促进女性选择高效避孕措施,提高高效避孕方式的使用率,降低重复流产率。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利用CT血管成像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 方法 采用双源CTA技术获取1例子宫肌瘤患者的CT-Dicom 3.0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利用Mimics软件分别构建其骨盆、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并配准融合. 结果 构建的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采用后路经伤椎及邻近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椎管减压,关节突、横突间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观察术后伤椎复位情况。结果脱位完全纠正,伤椎骨折前缘高度恢复达85%~100%,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即刻消失。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3.6个月,所有患者伤椎高度无丢失,骨折及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后路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能很好地恢复伤椎高度、矫正脱位及后凸畸形,增加固定椎的牢靠性,重建脊柱稳定性,避免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MRI检查、关节镜对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经关节镜检查证实的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资料,韧带损伤包括撕裂和完全断裂。结果韧带完全断裂病例中MRI与关节镜诊断符合率为75%;21例韧带部分损伤,MRI对照诊断符合率为90.5%。1例MRI提示前交叉韧带完好患者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滑膜内完全断裂。结论 MRI是诊断前叉韧带损伤理想的、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但是对前交叉韧带滑膜内断裂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总结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安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32例,均进行手术治疗,记录其手术方式、手术结果及病理分期。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行右半结肠或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术者18例(56.3%),行结肠肿瘤切除并Ⅱ期造口还纳者7例(21.9%),行结肠造口并Ⅱ期切除吻合术者5例(15.6%),仅行肠造口者2例(6.3%);5例(15.6%)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吻合口瘘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结肠癌,Dukes 分期:A 期5例,B 期8例,C 期16例,D 期3例。结论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尤其是对于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不可一味地追求Ⅰ期手术,应加强围术期处理,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治疗术式选择与疗效。方法:选取70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与B组各35例,A组行胃部分切除术,B组行远端胃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术后胃排空功能、胆囊收缩功能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患者BMI指数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复发率与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预后效果较佳,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研究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的解剖学形态及血供分布情况.方法 2008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获取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子宫、双附件及阴道标本一套,用15%的过氯乙烯填充剂经子宫动脉和卵巢动脉行分色灌注并铸型,观察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的解剖学形态及血供分配.结果 构建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具有子宫动脉血管网的基本形态特征,可清楚显示子宫动脉各主要分支、次级分支和细小血管网结构.宫颈癌癌灶部位血供丰富,血管形态紊乱,由双侧子宫动脉下行支供应,以患侧为主,但与对侧存在丰富的交通支,供血范围超过正常宫颈范围并包括部分阴道上段及左侧宫颈旁转移病灶;子宫动脉上行支近宫颈内口处的螺旋动脉通过交通支也参加部分供血.结论 应用血管铸型技术可成功构建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三维模型,通过模型可了解子宫动脉血管网及宫颈癌病灶的血供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