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6 毫秒
51.
目的:加深对钩虫病的认识,以降低漏诊及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乐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一例钩虫病致中度贫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老年女性,职业为农民,因"反复心累、头昏3年,加重1月"入院,曾于当地医院治疗,当地诊断为消化道出血、重度贫血,但一直未明确贫血原因,我院入院诊断为贫血待诊,查大便常规虫卵阴性,电子胃十二指肠镜未见明显异常,结肠镜于回肠末端-回盲部见数条寄生虫,修正诊断为钩虫病致缺铁性贫血,予以输血、补铁、驱虫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结论:寄生虫所致的贫血在临床表现上无特异性,对于可疑病例,应多次留取粪便送检,检验人员应采用粪便饱和盐水浮聚法以提高虫卵检出率,对于虫卵阴性的患者胃肠镜检查时需耐心仔细探查虫体。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不同经口到食管间歇管饲方法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我院康复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别使用曾氏营养管的曾氏管饲技术及一般气囊导尿管的气囊管饲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经口管饲2周后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观察两组误吸发生率,对照顾者进行管道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对这两种管道使用的满意率及依从性、体重变化、营养状况、照顾者使用管道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2周后的吞咽功能改善及误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曾氏管饲技术组满意度及依从性高于气囊管道技术组(P<0.05);两组患者体重均增加,营养状况改善;曾氏管饲技术组照顾者掌握喂养技术更快,对护士的依赖程度较低。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经口到食管间歇管饲,不会使误吸发生率增高,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改善;曾氏营养管IOE技术操作简单易行,患者的满意率及依从性更高,患者接受度高,更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丹参酮I、隐丹参酮及丹参酮IIA的浓度,并对大鼠口服丹参酮提取物后的3种丹参酮成分进行药代动学研究。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以甲醇(含O.1%甲酸)一水(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AgilentZorbaxSB-C18(2.11T11TI×150lrllrt,5斗m)色谱柱分离,质谱以电喷雾离子源,选择反应监测(SRM)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277.1→249.1(丹参酮I),m/z297.1→251.2(隐丹参酮),m/z295.1→277.1(丹参酮IIA)和m/z360.9→233.0(内标,非诺贝特)。结果: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的线性范围为2-100n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2.0%,高、中、低3种浓度平均方法回收率均大于89.4%。结论:本方法灵敏、简便,可用于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建立桑叶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与多成分含量测定综合评价不同产地桑叶药材质量。[方法] 采用CORTECS UPLC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 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在350 nm波长下进行梯度洗脱;建立16批桑叶药材UPLC指纹图谱,并对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及主成分分析,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寻找不同产地桑叶药材的差异性成分。[结果] 桑叶药材指纹图谱共标定出14个共有峰,通过比对标准对照品,指认出其中8个,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和紫云英苷;16批药材相似度均大于0.962,主成分分析将16批桑叶药材分为三类,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5个差异性标志物,差异显著性排序为1号峰(新绿原酸)>4号峰(隐绿原酸)>3号峰(咖啡酸)>14号峰>11号峰。[结论] 建立的综合评价方法稳定、可靠,可为桑叶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电子病历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医疗护理领域应用的必然产物,是用电子设备保存、管理、传输的数字化患者医疗记录。在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指导配合下,2009年11月我院率先在乳腺甲状腺外科实行电子病历试点,将护士从繁忙、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实行了网络共享,但在使用过程中电子护理文件也存在一定缺陷与不足,为此我们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管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对全校教职工健康体检,了解教职工健康状况,主要是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医院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高校2011年1 739名不同年龄段教职工的健康体检资料,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某高校参加体检的教职工中,发现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脂血症(51.58%)、脂肪肝(32.78%)、高血压(24.84%)、高血糖(12.42%)、高尿酸血症(11.73%)、肥胖症(6.99%),均属于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代谢综合征成为影响其健康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教职工自我保健意识,坚持定期体检.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对100例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全组病例通过心理护理均达到消除心理障碍,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的目标。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使患者消除心理障碍,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医疗与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8.
目的:建立UPLC法用于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淫羊藿中绿原酸、隐绿原酸、木兰花碱、金丝桃苷、朝霍定A、朝霍定B、朝霍定C、淫羊藿苷、箭霍苷A、箭霍苷B、宝霍苷I 11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CORTECS○RUPLC○RC18色谱柱(2. 1 mm×100 mm,1. 6μm),流动相为0. 1%甲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洗脱程序为:0~4 min,5%~20%B; 4~5 min,20%~25%B; 5~10 min,25%~25%B; 10~11 min,25%~40%B; 11~17 min,40%~48%B; 17~18 min,48%~5%B,流速0. 3 m 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40℃,对不同产地淫羊藿中11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上述11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均低于5. 50%,加样回收率为92. 71%~107. 77%。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淫羊藿中,各成分含量差别较大,但均以朝霍定A、朝霍定B、朝霍定C、淫羊藿苷含量较高(四川产地除外)。结论:本方法具有简单、快速、重复性好等特点,可用于淫羊藿的质量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59.
[目的]建立检测大鼠血浆中非索非那定的液相质谱联用(LC-MS/MS)方法,考察脑心通胶囊对大鼠P糖蛋白(P-gp)的影响。[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TM) C_(18)(2.1 mm×100 mm,3.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正离子模式监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502.3→466.3(非索非那定),m/z 256.1→166.9(内标,苯海拉明)。[结果]非索非那定在1~250 n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8.7%,方法回收率均大于83.0%。[结论]该方法灵敏、可靠,可用于快速检测大鼠血浆中的非索非那定。大鼠经连续灌胃给药脑心通胶囊后可对大鼠体内P-gp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定量分析方法,考察三七总皂苷对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影响。[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成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组、杠柳毒苷和低剂量三七总皂苷配伍组、杠柳毒苷和高剂量三七总皂苷配伍组,大鼠连续口服给药7 d,在最后1次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的时间点从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LC-MS/MS法,以补骨脂素为内标,测定大鼠体内杠柳毒苷的含量,并运用DAS 1.0软件计算待测物的药动学参数。[结果]杠柳毒苷在1~500 n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符合要求。药动学结果表明,杠柳毒苷配伍三七总皂苷后,杠柳毒苷在大鼠血浆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_(max)、AUC_(0-t)、AUC_(0-∞)与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LC-MS/MS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三七总皂苷对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