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乳腺纤维囊性病用乳房消增饮治疗。对治疗前后病人血、尿雌激素含量测定,发现治疗前病人血、尿雌激素含量增加,分泌节律紊乱,并伴有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功能异常。治疗2~3个月后血、尿雌激素含量明显降低,分泌节律恢复正常,肝脏对雌激素的代谢亦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42.
43.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的增生和复旧不全所导致的乳腺结构在形态、数量上的异常,是与内分泌有关的慢性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又名良性乳腺结构不良,非肿瘤,亦非炎症。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乳腺1号是楼丽华主任中医师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经验方,效果良好,现将楼师应用乳腺1号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阳和汤治疗慢性乳腺炎肿块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乳腺炎肿块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口服阳和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阳和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乳腺症状体征量表各项评分(全身症状、乳房疼痛、肿块及总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引流率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1、2、3、4周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3、4周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乳腺症状体征量表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乳腺症状体征量表中肿块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4.4%和83.3%,对照组分别为83.3%和61.1%。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患者复发率为26.7%,对照组为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引流率为11.1%,对照组为3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阳和汤是一种治疗慢性乳腺炎肿块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5.
隐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治分析(附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乳腺癌(occuit breast,OBC)是指临床上乳房触不到肿块,以腋窝淋巴结转移癌或其他部位转移癌为首发症状的乳腺癌,较少见。国外报道占同期乳腺癌发病率的0.46%~1%,国内报道占0.7%左右^[1]。笔者自2006~2007年收集乳腺癌病170例,仅发现1例OBC,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6.
中医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10年来中医药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文献,具体包括:穴位埋线,注射,中药外洗,针刺治疗,中药贴敷,药磁乳罩,中药离子导人,耳压,灸法等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疗法的临床疗效,认为中医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有良好的疗效和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7.
[目的]介绍全生外科“阳和化疽”学说和楼氏乳科“温通治痈”理论,论述楼氏乳科在乳房阴证性疾病的诊治方面作出的理论继承和创新发展。[方法]通过归纳《外科证治全生集》具体条文,总结浙江楼氏乳科临床实践经验和学术思想,从理辨、治法、方药方面,分别阐述“阳和化疽”学说和“温通治痈”理论,并指出楼氏乳科对全生派学说的完善之处和创新点。[结果]在理辨方面,《外科证治全生集》“阳和化疽”学说首次分辨痈疽的阴阳属性,独重望诊,认为疽属于阴虚证,指出内吹乳痈为阴证;楼氏乳科在全生派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温通治痈”理论,提倡四辨识病,主张包括非哺乳期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在内的乳痈均属于标阳本阴证。在治法方面,全生派重视阳和化疽,温开慎补,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忌惮刀针;楼氏乳科在其基础上注重温通治痈,主张消托并举,并结合穿刺抽脓等现代外治法,内外兼治。方药方面,楼氏乳科在全生派阳和汤基础上创楼氏融冰汤。[结论]浙江楼氏乳科“温通治痈”学术思想是“阳和化疽”学说在乳腺专科的重要发挥,发展和完善了乳房阴证性疾病的中医诊治,为哺乳期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高龄肺癌患者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内径的呼吸变异率(respiratory variability of diameter of inferior vena cava,RIVC)评估容量负荷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于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高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术前30min超声检测RIVC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根据术中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评估患者的容量负荷。结果 78例患者中正常容量组39例、低容量组31例和高容量组8例。低容量组和高容量组患者的RIVC和LVEDV均显著高于正常容量组(P<0.05),但低容量组和高容量组患者的RIVC和LVED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检验发现,RIVC与术中MAP和CVP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LVEDV与术中MAP和CVP无显著相关性(P&...  相似文献   
49.
乳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 of breast)是一种发生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发病率在乳腺良性肿瘤中居首位[1]。该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20~35岁的年轻女性多见;一般为单发肿物,约20%~25%为多发,少数有恶变的可能性;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2-4]。本组通过对多发性乳腺纤维腺瘤患者排卵期血清生殖激素(E2、FSH、LH、PRL、PT、T)水平的研究,探讨多发性乳腺  相似文献   
50.
目的:应用凝胶内差异显示电泳技术和质谱技术研究不同中医证型乳腺增生组织蛋白质组。方法:提取不同证型乳腺增生组织总蛋白,分别用Cy3或Cy5标记,每对Cy3和Cy5标记样品都与1个Cy2标记的内标等量混合,上样于同一胶中进行电泳分离,经不同光激发下扫描得到不同样品的蛋白质组图谱。所获得的图谱经DeCyder 6.5软件进行分析,筛选表达量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进行质谱鉴定。结果:12个蛋白质在不同乳腺增生组织中有显著差异。其中,α-B crystallin,Cyclophilin A,Cypa在冲任失调型中表达量最高,肝郁气滞型次之,在痰瘀互结型中表达量最低。转甲状腺素蛋白变体,Pkci底物类似物、血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α链在肝郁气滞型中表达量最高,冲任失调型次之,在痰瘀互结型中表达量最低。而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转甲状腺素蛋白在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和冲任失调3型乳腺增生组织中表达依次降低。结论:这12个蛋白质可能与乳腺增生病不同证型相关,可以作为乳腺增生病临床中医辨证论治的候选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