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摘要
背景:透明质酸作为椎间盘组织工程支架的基质材料,可提供蛋白多糖附着点,增加蛋白多糖的沉积,以足够大的孔率允许种子细胞长入。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混合溶液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退变椎间盘的效果。
方法:以后外侧穿刺抽吸L1/2和L3/4髓核构建日本大耳白兔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后2周应用微量注射器向L3/4椎间盘内注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透明质酸钠混合溶液作为实验组,L1/2椎间盘注射透明质酸钠作为对照组。注射后2,4,8,12 周时行兔椎间盘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
结果与结论:对照组椎间盘高度呈降低趋势,实验组注射后2周椎间盘高度缓慢下降,之后缓慢升高,两组在4个时间点椎间盘高度指数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病理结果显示实验组髓核纤维环形态得到保留,髓核纤维环边界清晰,植入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增殖分裂,并向周围迁徙规律排列,其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2周内实验组Ⅱ型胶原含量高于对照组(P < 0.05)。说明移植于退变椎间盘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存活,且有增殖能力,其与透明质酸钠混合溶液联合移植可以延缓退变椎间盘进一步退变,并促进退变椎间盘修复。
关键词:透明质酸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椎间盘退变;细胞移植;髓核抽吸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6.004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表明,低强度、短时间、一定频率的复合振动能通过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降低骨组织的吸收,增加骨的数量与质量。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振动应力对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细胞周期、增殖能力及分化的影响。
方法:取状态良好的第6代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6组,每组加入含有RANKL的DMEM诱导培养基,并将RANKL调节成终浓度为50 μg/L,保持RANKL终浓度不变。非加力组不施加振动应力,其余5组分别分别施加3-10 Hz、15-35 Hz、35-45 Hz、50-70 Hz及70-90 Hz频段的复合振动作用于RAW264.7细胞,各加力组其他振动参数一致,振动时间15 min /次,振动强度0.3 g,振动2次/d。在振动应力加载3 d和6 d分别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复合振动加载6 d后,各振动组细胞周期时相与非加力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变化。与非加力组相比,各振动组G1期细胞显著增多(P < 0.01);与非加力组相比,各振动组S期细胞和G2+M期细胞均显著降低(P < 0.01)。与非加力组相比,各振动组增殖指数显著降低(P < 0.01)。说明不同频率振动应力对破骨细胞周期、增殖能力均有影响,且均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5-溴脱氧尿嘧啶(5-BrdU)示踪时效及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移植椎间盘后存活及细胞增殖情况。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兔BMSCs;使用模拟人后外侧入路针吸髓核法建立兔的椎间盘退变模型;注入经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第2、4、8、12周观察MSCs的增殖情况及5-BrdU示踪情况。结果:经体外标记的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率>90%;BrdU标记的BMSC移植于退变的椎间盘2周、4周、8周和12周后,在实验椎间盘内均可见BrdU染色的阳性细胞,随着时间推移,阳性细胞逐渐增多,且排列逐渐规则。结论:5-BrdU完全能够满足移植细胞的标记需要。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所移植的椎间盘内存活及增殖。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3D打印截骨模块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TKA)中计算的截骨厚度和术前虚拟的截骨厚度的比较,评价3D打印截骨模块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截骨的精确度。方法选择行初次单侧人工TKA患者20例,采用3D打印截骨模块辅助下行后稳定型人工TKA手术,术中将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所截下的骨质用游标卡尺测量与术前计算机计算的数值分析比较。结果2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4.8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由术前(48.8±2.1)分,术后3个月增至(88.6±2.8)分,差异显著(t=-22.36,P=0.00)。3D打印截骨模块辅助下TKA术后3个月机械胫骨角(MFT)为(2.2±1.3)°,与术前下肢MFT(8.4±2.6)°对比,同样具有显著性差异(t=7.56,P=0.00)。股骨远端截骨厚度术前计算值为(9.28±0.52)mm,术中测量值为(9.15±0.62)mm;胫骨平台最高点截骨厚度术前计算值为(10.18±0.49)mm,术中测量值为(10.25±0.45)mm;胫骨平台最低点截骨厚度术前计算值为(3.48±0.07)mm,术中测量值为(3.22±0.09)mm,三组术中与术前虚拟截骨厚度测量均无统计学差异(t=1.32,P=0.53;t=-0.78,P=0.49;t=1.68,P=0.68)。结论 3D打印截骨模块能够较精确指导中截骨,其术后膝关节活动功能好。 相似文献
16.
文题释义:
高位胫骨截骨:是治疗早期单纯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行之有效的术式,包括内侧开放与外侧闭合截骨两种术式。
3D打印技术:是将计算机三维数字成像技术和多层次连续打印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兴应用技术,与传统的材料去除加工方法不同的是,它通过分层加工、叠加成型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3D实体模型。有研究报道3D打印截骨模块可精确指导全膝关节置换及内侧开放高位胫骨截骨术中截骨。
背景:高位胫骨截骨是治疗早期单纯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经典术式,3D打印可用于制作个性化手术工具,课题组已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高位胫骨截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目的:对比传统截骨方法,探讨个性化3D打印截骨辅助下外侧闭合楔形高位胫骨截骨联合膝关节清理治疗合并内翻畸形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优势与不足。
方法:行外侧闭合楔形高位胫骨截骨联合膝关节清理的病例47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3D打印截骨组21例术中采用个性化3D打印截骨,传统截骨组26例予传统截骨。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C形臂透视次数及出血量、术后1个月患侧下肢力线,以及术后1,3,6,12,24个月评估患侧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of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研究方案经莆田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参与试验的患病个体对治疗过程完全知情同意。
结果与结论:①术中3D打印截骨模块均与术前模拟卡位相一致;②3D打印截骨组手术时间较传统截骨组明显缩短[(69.71±3.17),(92.92±5.91)min,t=-17.21,P < 0.01];3D打印截骨组术中C形臂透视次数明显少于传统截骨组[(5.71±1.62),(18.15±3.00)次,t=-18.12,P < 0.01];3D打印截骨组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截骨组[(275.24±53.82),(507.69±45.19)mL,t=-16.10,P < 0.01];③两组术后1个月患侧下肢力线及术后24个月患侧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 > 0.05);④结果说明,对比传统截骨,在外侧闭合楔形高位胫骨截骨中应用个性化3D打印截骨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和出血,但二者术后2年随访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
ORCID: 0000-0001-9766-6164(陈金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自2001年10月~2004年12月,笔者使用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合并粗隆下骨折3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男13例,女19例;年龄66~89岁,平均72·8岁。交通事故伤8例,生活伤2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按Evans标准分类,Ⅱ型4例,ⅢA型18例,ⅢB型5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移植修复兔退变椎间盘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后外侧穿刺抽吸L1/2和L3/4髓核构建日本大耳白兔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后2周应用微量注射器向L3/4椎间盘内注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透明质酸钠混合溶液作为实验组,L1/2椎间盘注射透明质酸钠作为对照组。注射后2周、4周、8周、12周时行兔椎间盘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组椎间盘高度呈降低趋势,实验组注射后2周椎间盘高度缓慢下降,之后缓慢升高,两组在4个时间点椎间盘高度指数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结果显示干细胞移植组可以延缓实验椎间盘的水分丢失。病理结果显示实验组髓核纤维环形态得到保留,髓核纤维环边界清晰,植入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增殖分裂,并向周围迁徙规律排列,其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2周内实验组Ⅱ型胶原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说明移植于退变椎间盘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存活,且有增殖能力,其与透明质酸钠混合溶液联合移植可以延缓退变椎间盘进一步退变,并促进退变椎间盘修复。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振动应力对RAW264.7细胞诱导分化及活性的影响。
方法:应用复合振动仪将不同频段3—10Hz、15—35Hz、35—45Hz、50—70Hz和70—90Hz振动应变分别作用于体外诱导分化的RAW264.7细胞,振动应变加载6d时,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及鬼笔环肽染色检查破骨细胞形成情况,通过骨吸收陷窝分析比较各组破骨细胞活性的差异。
结果:不同振动频率组形成TRAP染色阳性多核细胞数量均低于对照组,骨吸收陷窝计数亦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不同频率振动应力均抑制RAW264.7细胞向成熟破骨细胞分化,且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抑制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0.
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构建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髓核摘除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经典方法,但存在较高的复发率.目的:验证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进行后外侧穿刺抽吸髓核,建立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照实验,于2006-10/2007-02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日本大耳白兔20只,行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制备.方法:用持针器夹持21G穿刺针,行L<,1-2>及L<,3-4>椎间盘右后外侧穿刺髓核抽吸法摘除部分髓核组织,术后2,4,8,12周分别对造模后椎闻盘行组织学观察,并将L<,2-3>椎间盘作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学结构.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对照椎间盘大多髓核完整,髓核与纤维环分界清晰,纤维环结构接近正常,髓核组织中有大量髓核细胞.造模后第4周髓核细胞数量不断减少,第12周时髓核中主要为纤维组织,伴有极少量髓核细胞.结论: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术建立后外侧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的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成功建立.可为应用组织工程修复重建退行性变椎间盘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