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对骨关节炎软骨下骨全基因表达谱进行转录因子预测及分析。方法 :下载基因芯片实验数据(GSE30322),使用软件包limma packagein R(版本:3.3.1)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差异基因的标准以基因表达上调或下调的倍数≥2为标准(P0.05),进一步使用Cytoscape软件(版本:3.4.0)的i Regulon插件预测分析调控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转录因子,并分析预测的转录因子所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发现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可能相关15个转录因子及其相对应的靶基因:FOXN4,NANOS1,E2F6,RAD21,MECOM,ETS1,MEF2A,POU2F3,BRCA1,GATA3,ZNF706,ZBTB33,SUZ12,DBP,SETDB1等。发现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可能相关12个转录因子及其相对应的靶基因:ARID3A,YY1,RDBP,ATF1,CRX,TAF1,XBP1,SOX3,E2F4,PGR,TIMM8A,HOXA2等。结论:预测分析的转录因子可能在骨关节炎软骨下骨致病机制调控中起了重要作用,其有可能成为新的防治骨关节炎的靶点。  相似文献   
32.
周少朋  姜萍  杨禄坤 《广东医学》2003,24(7):729-730
目的 比较相同MAC浓度的地氟醚和异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2 0例 2 0~ 5 0岁 ,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患者 ,均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以静脉异丙酚 2mg/kg ,琥珀胆碱 2mg/kg快速气管插管 ,单纯吸入地氟醚或异氟醚维持麻醉。控制呼吸 ,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在 4 7~ 6 0kPa。以TOF监测肌松 ,维持T4/T1 <2 5 %。以双导联方式监测脑电变化 ,观察呼气末麻醉药浓度在 0 5 ,0 8,1 0 ,1 3 ,1 5MAC时的脑电边缘频率 (SEF)和双谱指数(BIS)的改变。结果 随MAC的增加SEF和BIS逐渐减小 ,呈负性线性相关关系 (r分别为 -0 95和 -0 99,P <0 0 1) ,两组间SEF和BIS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地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与异氟醚相似 ;EEG对监测麻醉深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中应用帕瑞昔布钠是否可以减少静脉麻醉药的用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择需行PRFA治疗的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P组和N组,每组30例,其中P组术前15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N组术前15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两组患者术中都予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泵入维持麻醉。记录术前及术中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R);记录手术时间、患者苏醒时间及静脉麻醉药的用量;观察术中出现体动、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瑞芬太尼用量P组显著少于N组(P〈0.05),术中体动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P组均少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以减少肝癌射频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降低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酒石酸布托啡诺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皮肤瘙痒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60例,ASA均为Ⅰ~Ⅱ级,均采用硬膜外镇痛,随机分为两组:布托啡诺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胎儿取出后5min后硬膜外给予镇痛首剂。B组:镇痛首剂采用布托啡诺0.5mg+吗啡2mg+0.25%布比卡因+生理盐水稀释到6ml,硬膜外镇痛泵维持量采用布托啡诺1.5mg+吗啡6mg+0.125%布比卡因+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给药速度2ml/h;C组:镇痛首剂采用吗啡2mg+0.25%布比卡因+生理盐水稀释到6ml,硬膜外镇痛泵维持量采用吗啡6mg+0.125%布比卡因+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给药速度2ml/h。观察术后48h内产妇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眩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①术后48h内皮肤瘙痒发生率:B组(10%)与C组(53.3%)比较明显减少(P〈0.05);②视觉模拟评分(VAS):B组比C组明显降低(P〈0.05);③Ramsay镇静评分:B组比C组明显增高(P〈0.05);④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6.7%)与C组(33.3%)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在预防术后硬膜外镇痛的皮肤瘙痒效果肯定,而且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30 min、1 h、2 h和停药后1 h采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与给药前相比,给药后30 min、1 h、2 h时点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下降,而停药后1 h时则恢复正常.各时点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6.
背景: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的多病因退变性关节疾病。早期进行骨性关节炎的防治尤其重要。但获取足量的适合研究的早期骨性关节炎的人类骨标本十分困难。 目的:观察关节不稳方法建立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关节软骨组织学变化。 方法:10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切除右膝内侧半月板及内侧副韧带,对照组仅切开关节囊。于术后1,2,4,6,8周取右膝关节标本,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分析大鼠骨关节炎病程的变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术后2,4,6,8周,实验组关节软骨退变程度呈现轻度糜烂、溃疡磨损、严重磨损、骨赘形成等病理变化。②术后1,2,4,6,8周,实验组关节软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果显示该实验采用内侧副韧带切断+内侧半月板切除方法成功建立了大鼠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且造模后4周内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类似于人类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表现,是研究早期骨关节炎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