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退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椎间盘退变的疗效。方法对20例颈椎间盘退变患者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结果术后随访2~20个月,症状均改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JOA评分)为(15.7±0.75)分,与术前的(8.4±1.68)分相比,P〈0.05,假体周围骨桥形成2例。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退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四种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41例颈椎病患者分为A、B、C、D四组.A组采用前路减压单纯髂骨植骨术治疗,其中单节段40例,双节段22例;B组采用前路减压界面固定术(CIFC)治疗,其中单节段40例,双节段21例;C组采用植骨融合并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其中单节段45例,双节段23例;D组采用CIFC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其中单节段35例,双节段15例.术后定期随访及拍摄X线片,观察疗效、椎间高度、颈椎前弯曲度和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2a.植骨融合率A组为82.1%,B组为96.3%,C组为95.6%,D组为95.4%.终访时,A组平均椎间高度和颈椎前弯曲度较术后2周之间有差异(P<0.05),B组、C组和D组之间无明显差(P>0.05).A组与B、C组和D组远期疗效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和D组远期疗效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纯髂骨植骨方法简单,但并发症较多.CIFC、颈椎前路钢板植骨融合内固定和CIFC并前路钢板内固定,固定牢固,符合颈椎生物力学特性,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利用几丁质支架和间充质干细胞(MSC)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方法抽取兔股骨骨髓,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骨髓MSC,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第3代的骨髓MSC向软骨方向分化,2周后用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表达情况。将分化后的软骨样细胞传代,接种在几丁质支架上,用含TGF-β1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周,再用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表达情况,并在电镜下观察软骨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骨髓MSC经TGF-β1诱导后,具有软骨细胞特点,接种在几丁质支架上继续培养2周,这些细胞在支架上生长良好,并仍能很好表达Ⅱ型胶原。结论MSC经TGF-β1诱导,分化成的软骨样细胞在几丁质支架上表型稳定,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三种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将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1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前路减压单纯髂骨植骨术式治疗,其中双节段32例,3节段18例;B组采用植骨融合并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式治疗,其中双节段33例,3节段19例;C组采用钛网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式治疗,其中双节段36例,3节段22例。术后定期随访及拍摄X线片,观察疗效、椎间高度、颈椎前弯曲度和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2年,经过随访,A组植骨融合率为83.1%,B组植骨融合率为96.7%,C组植骨融合率为96.4%。终访时,A组平均椎间高度和颈椎前弯曲度较术后2周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F=3.06,P<0.05),B组和C组之间差异则不具有显著性意义(F=2.42,P>0.05)。A组与B和C组之间远期疗效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F=3.15,P<0.05),B组和C组之间远期疗效之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F=2.32,P>0.05)。结论单纯髂骨植骨方法简单,但并发症较多。颈椎前路钢板植骨融合内固定和钛网并前路钢板内固定,固定牢固,符合颈椎生物力学特性,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沈涛  杨礼庆  李妍  梁峰  梁爽  付勤 《山东医药》2012,52(16):1-3,6
目的 构建GST-hPlk2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细胞大肠埃希菌(E.coli)中诱导表达.方法 从人HEK293细胞中提取mRNA,反转录为cDNA.用PCR方法扩增出hPlk2基因全长,通过BamH Ⅰ和Xho Ⅰ酶切位点将其定向插入pGEX-4T-2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4T-2-hPlk2,并转化E.coli DH5α,筛选阳性重组子,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电泳鉴定和DNA序列测定正确后,转入Ecoli BL21中,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大量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酶切电泳及测序结果证明,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GST-hPlk2,并用Western blot方法证实了GST-hPlk2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GST-hPlk2原核表达载体,并证实了其在原核细胞E coli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纯化Plk2及研究其结构与功能提供了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16.
沈涛  史立伟  杨礼庆  巴根  梁爽  付勤 《解剖科学进展》2012,18(2):151-153,158
目的构建GST-hVinexin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E.coli)中诱导表达。方法从COS-7细胞中提取mRNA,反转录为cDNA。用PCR方法扩增出hVinexin基因全长,通过BamHI和SalI酶切位点将其定向插入pGEX-4T-2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4T-2-hVinexin,并转化E.coli DH5α,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电泳和DNA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入E.coli BL21中,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大量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电泳后酶切结果证实hVinexin大小为990bp,测序证明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GST-hVinexin,并诱导表达GST-hVinexin融合蛋白,进一步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了其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GST-hVinexin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细胞大肠埃希菌表达,为进一步纯化Vinexin及研究其结构与功能提供了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正>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来说,合理的术前计划应当包括对失血量的评估,这样才能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更好地降低患者的输血量和手术风险。这里,我们通过回顾性配对分析,来评估34例骨水泥与34例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患者的手术失血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为临床更好地预测手术失血量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 京医院骨科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患者资料.患者共18名(28髋),其中男13例(20髋),女5例(8髋),强直性脊柱炎发病 平均病程为17.8年(5年至28年).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变化,疼痛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围手术期输血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患者 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得到明显改善,由术前的(24.63±7.86)分改善为(89.22±8.27)分,活动度由(41.09±28.46)°提升至(183.25±3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的疼痛症状明显改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由(8.21±2.63)分降至(2.12±1.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及术后输血率分别为33.33%与 38.89%.并发症发病率较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可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缓解患者疼痛 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报道1例创伤后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全肘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