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为下颈椎前路手术预防椎动脉损伤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1)取20具尸体的C3~7段作为解剖标本,作两侧椎动脉孔内缘间距、椎体横、矢径、椎动脉孔内缘和椎弓根内缘间距、椎动脉孔内缘和椎体外缘间距、 椎动脉孔内缘和钩突关节内外缘间距、椎动脉孔前后缘与椎体前后缘的垂直距离、 椎动脉孔矢径的测量。(2)选30例已确诊为颈椎病患者和50例正常人作为检测对象,用CT测量上述数据。 结果: (1) C3~7两侧横突孔内缘间距、椎体横径、椎体矢径、C3~6椎动脉孔矢径逐渐增大。(2) 钩突内缘与椎动脉孔内缘间距在6 mm之内, C3~6椎体外缘与椎动脉孔内缘间距不超过3 mm。(3) C3~6 横突孔矢径和椎体矢径比值恒定(30.32%~31.86%), C3~5 椎动脉孔前缘与椎体前缘距离逐渐减小,C3~5椎动脉孔后缘与椎体后缘距离逐渐增加。结论:本文的测量数值与不同个体的椎动脉资料相结合,为预防椎动脉损伤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慢性颈脊髓压迫症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117例颈脊髓压迫症的术前处理、手术方法及术中干预措施、术后康复进行综合分析和随访。结果本组117例术后随访3~28月(11·43±6·25)月,术前按JOA评分法平均(10·34±1·26)分,术后平均(15·43±1·66)分。神经功能恢复率76·43%、加重3例、并发症24例。结论提高对整个围手术期处理重要性的认识,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更好地降低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3.
目的 了解影响老年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探讨死亡规律,为老年人保健、老年病防治及老年基础医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老龄化指标及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我县疾病监测点老年人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1年我县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2.35%。影响我县老年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肿瘤,分别占38.96%,29.54%,17.35%,经预测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 我县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应进一步加强老年人口的医疗保健工作,保障群众健康。  相似文献   
54.
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实验和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9例,颈椎管狭窄症5例,后纵韧带骨化7例.其中行“单开门”术15例,“双开门”术6例.获平均28.3个月随访,其平均改善率84.6%.另取10具颈椎标本先后行“单开门”和“双开门”手术,术前,术后分别行CT扫描,测量.通过对椎管面积,矢径的分析表明:“单开门”术的椎管面积和矢径约大于“双开门”术(P<0.01或P<0.05).结合临床应用,我们认为“单开门”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椎管扩大率高、操作较简单、能有效预防脊髓损伤的优良术式.  相似文献   
55.
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杨庆国1江曙11安徽医科大学附一院骨科230022安徽省合肥市收稿日期:1995-02-16修回日期:1995-06-201986年11月~1994年8月,作者采用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  相似文献   
56.
经皮撬拨复位治疗难复性桡骨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撬拨复位治疗难复性桡骨颈骨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230022)杨庆国,申才良,汤健自1988年以来,我们对严重移位或经闭合手法复位失败的桡骨颈骨折行经皮撬拨复位[1]治疗18例,获得满意疗效。临床资料本组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8...  相似文献   
57.
目的比较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植骨与椎间植骨两种植骨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40例Denis B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病人,按手术方法进行分组,伤椎植骨组(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经椎弓根植骨),椎间植骨组(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椎间植骨),统计两植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Cobb角和伤椎及其上位椎间隙高度,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9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即刻Cobb角、伤椎及其上位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即刻Cobb角、伤椎及其上位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矫正丢失度,伤椎植骨组大于椎间植骨组。结论合并椎间盘损伤的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植骨的治疗方法疗效可靠,能重建伤椎高度,恢复前中柱支撑,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术前低浓度丝裂霉素C(MMC)结膜下注射联合术后那素达(盐酸萘甲唑啉马来酸非尼拉敏)滴眼液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翼状胬肉随机分为3组,A组(实验组):术前低浓度MMC结膜下注射联合术后那素达滴眼组68例(80只眼);B组(对照组1):翼状胬肉切除联合MMC及羊膜移植术组64例(77只眼);C组(对照组2):翼状胬肉切除联合MMC及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63例(73只眼)。术后1周,2周,1月,3月,1年,2年检查记录术眼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随访观察6-24个月,A组3只眼复发(3.75%);B组10只眼复发(12.99%);C组9只眼复发(12.33%)。A组与B组、C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低浓度MMC结膜下注射联合术后那素达滴眼并发症少,可有效预防翼状胬肉复发。  相似文献   
59.
徐涛  王庚  杨庆国  李世忠 《重庆医学》2011,40(12):1209-1211
目的观察白细胞滤器对髋关节置换术中自体血回输后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白细胞滤器组(LDF组)各15例。术中均使用自体血回吸收,回输时LDF组使用白细胞滤器,而C组不用,分别在麻醉前(T1)、手术开始后1 h(T2)、术毕(T3)、术后1 h(T4)及术后2 h(T5)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IL-8、IL-10浓度。结果两组T2时TNF-α、IL-1β浓度高于T1时(P<0.01),两组T3、T4、T5时IL-6、IL-8、IL-10浓度高于T1时(P<0.01),LDF组T4、T5时IL-10浓度低于C组(P<0.05),LDF组T4、T5时IL-6、IL-8浓度高于C组(P<0.01)。结论白细胞滤器可以调节由于自体血回输所引发的免疫抑制反应。  相似文献   
60.
2002年将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纳入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合作项目,全部免费接种.针对我乡2008-2010 年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