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穴位灸贴治疗支气管哮喘27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观察穴位灸贴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在三伏天采用隔姜灸结合中药敷贴肺俞、大椎等穴治疗支气管哮喘276例,结果:治愈64例,显效85例,好转78例,无效49例。经统计学处理,患者的年龄、病程和有无发泡灸对疗效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年龄小、病程短、有发泡灸的患者疗效优于年龄大、病程长、无发泡灸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循经感传现象的形成机理,我们应用脑诱发电位地形图技术,观察感传过程中大脑皮层第一体觉区(SI)机能活动的特点。观察时象为16名循经感传显著的志愿者,16名无感传者作为对照。15故园盘状引导电极集中安放在依外与第一体觉区相应的部位。结果表明,针刺侠溪穴(GB43)或光明穴(GB37)时大多数感传显著者下肢代表区和面部代表区同时显示了诱发电位C4-CS成份的强反应区,而位于两者之间的上肢代表区则无明显的反应。如在F肢的风市部位将感传阻滞,使之不能上达面部,则面部的在应I<消失在同样刺激条件下,无感传者仅在下…  相似文献   
13.
针刺痛是指针刺过程中患者所产生的疼痛,表现为刺痛、锐痛或与其它针感相夹杂的复合痛。明显的针刺痛会影响针感的产生,导致滞针、晕针,并给患者带来痛苦和思想负担。因此应尽量消除之。 1 原因分析 1.1 进针痛原因有:进针时刺中皮肤痛点或血管、肌腱、骨膜或瘢痕、伤口等痛觉敏感组织;进针速度过慢,使针尖透皮时疼痛时问延长;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或体位不当引起局部肌肉收缩导致进针困难而痛;针刺生理性疼痛敏感者或痛觉敏感部位,或病理性痛觉敏感度增高者;毫针粗细长  相似文献   
14.
肠鸣音与胃肠运动相关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肠鸣音与胃肠运动的相关性. 方法 2组健康成人志愿者,每组6例,分别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和山莨菪碱注射液. 结果 注射新斯的明后肠鸣音有逐步增多的趋势,第3、5、6、7、8时段的肠鸣音脉冲次数与注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注射山莨菪碱后肠鸣音明显减少,第2、3、4、5、6、7、8时段的肠鸣音脉冲次数与注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 结论 肌肉注射促进胃肠运动药物可随着药效作用时间而同步出现肠鸣音增多,而抑制胃肠运动药物则出现肠鸣音同步减少,从药效学的角度证明了肠鸣音与胃肠运动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青少年循经感传现象的影响因素。选择97例近视患者。以四肢远部取穴为主,采用针刺激发循控感传。结果发现感传显著程度随着激发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受试者低年龄段的感传效果优于高年龄段,单纯“麻”的针感比“酸、麻、胀、痛”的复合针感的感传效果佳;远部加局部取穴的感传显著程度优于单纯远部取穴。说明青少年循控感传显著程度与针刺激发次数、年龄、针感性质、远近配穴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摘要:目的 观察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发大鼠心肌缺血时,不同病程模型大鼠心电图和心肌P2X3受体mRNA表达的对应变化。方法 大鼠皮下注射60 mg /kg ISO(连续2次,间隔24h)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损伤组,选取心肌缺血损伤组50只,并以病程1、2、3、4、5日再分成5用心电图和qPCR检测方法观察同一病程下大鼠心电图波形S-T段和心肌P2X3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模型大鼠随病程进展,心电图波形中S-T段呈先抬高后下降趋势;心肌P2X3 受体mRNA的表达亦为先上升后下降,两者呈明显对应关系,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肌缺血损伤大鼠心肌P2X3受体mRNA的表达增加程度和心电图波形中S-T段抬高幅度明显相关,表明心肌缺血时P2X3受体敏感性显著增强,并参与了心肌缺血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循经感传激发时间与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小幅度快速提插捻转的行气针法,按激发时间的长短,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5分钟组(30例)、10分钟组(30例)和15分钟组(31例),以比较循经感传激发时间与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5分钟组、10分钟组和15分钟组的感传较显著及显著型的比例分别为6.67%、23.33%和48.39%,感传的显著程度随激发时间的递增而相应地提高,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本组所采用的小幅度快速提插捻转  相似文献   
19.
以面肌对电针刺激的反应判断周围性面瘫预后和针灸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判断周围性面瘫的预后和针灸疗效的检测方法.方法:以瘫痪侧表情肌群对电针治疗仪断续波刺激的反应为指标将154例患者分为良好型102例,一般型24例和不良型28例,再采用电针断续波配合温和灸治疗.结果:在不超过30次的治疗次数下,良好型治愈率为96.1%,一般型为50.0%,而不良型为0,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瘫痪侧面肌对电针刺激的反应可以用来判断预后和预测针灸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柴胡皂甙D(SSd)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模型小鼠的干预疗效及其对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博来霉素(BLM)组20只和SSd组20只。时照组给予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BLM组和SSd组予气管内分别注入BLM制备IPF模型;同时给予SSd组小鼠每日腹腔内注射SSd。在第14天和28天,每组分别处死小鼠10只,Masson染色观察肺纤维化程度,TUNEL法检测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最后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easpasc-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LM组和Ssd组小鼠成功制得IPF模型,SSd组肺纤维化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程度均明显减轻,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SSd能够部分抑制肺纤维化,保护肺泡上皮细胞免于过度凋亡并参与其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