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急性颅脑损伤早期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和Green法对48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21例,≤8分27例]和42例非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伤后1d)及恢复期(伤后14d)血浆中ET和NO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同时测定38例正常人血浆中ET和NO含量。结果4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浆中ET[(109.73±12.61)ng/L]和NO[(92.82±18.21)μmol/L]均显著高于非颅脑损伤患者[(67.90±11.33)ng/L和(52.66±12.82)μmol/L,P<0.01];并显著高于正常人[(50.65±17.12)ng/L和(36.12±12.16)μmol/L,P<0.00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ET[(116.18±18.12)ng/L]和NO[(108.19±13.28)μmol/L]均显著高于中型颅脑损伤患者[(92.33±16.32)ng/L和(76.38±12.71)μmol/L,P<0.01],与GCS分值呈负相关;硬膜下血肿、脑损伤患者ET[(126.23±15.23)ng/L]和NO[(118.18±10.12)μmol/L]均显著高于硬膜外血肿患者[(81.13±12.37)ng/L和(68.02±13.18)μmol/L,P<0.01]。而恢复期颅脑损伤组和非颅脑损伤组血浆ET和NO含量均明显下降,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ET和NO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早期的病理生理过程,病情越重,ET和NO的血浆浓度越高。血浆中ET和NO水平的变化可作为早期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2.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8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分为两组,斑块组54例,无斑块组30例,检测血脂和尿酸变化,监测24 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间性别构成、年龄、血脂和尿酸水平、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差水平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之间年龄分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 斑块组PP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03);年龄与脉压之间呈正相关(r=0.301,P=0.005).结论脉压增大可能是导致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子,降低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的保护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的40例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血液黏度(全血高切及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脑血流参数[外周阻力(resistance,R)、动态阻力(dynamic resistance,DR)、平均脑血流量(quantity of mean blood flow,Qmean)及平均脑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Vmean)]。结果 观察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上述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脑血流参数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及R、DR显著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