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观察黄芪增免散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37例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应用黄芪增免散治疗。结果服药组T淋巴细胞数量及T4/T8比值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黄芪增免散对围手术期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组织学与血T淋巴细胞测定对照研究发现,早期食管癌血T淋巴细胞数量及T4/T8比值接近正常或轻度降低,但明显高于中、晚期食管癌(P<0.05)。提示肿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作用主要与肿瘤浸润深度和范围有关,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十分明显的关系。认为在围手术期应用黄茂等补益中药,可激活或提高机体固有抗癌系统,提高手术治愈率,减低手术创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32.
黄芪增免散对围手术期食管癌间质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黄芪增免散对围手术期食管癌间质反应的影响。方法:用黄芪增免散治疗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37例,共4周。采用甲苯胺蓝染方法,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用药后食管癌间质(包括肥大细胞、微细管和淋巴细胞)反应的变化,并与同期手术治疗的14例作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食管癌间肥大细胞数量和淋巴细胞灶状聚集增多,间质微血管损伤现象明显(P<0.01)。结论:黄芪增免散对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3.
KISS-1与TIMP-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研究表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与某些分子指标有关.本研究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胃癌、23例癌旁非典型增生及21例正常胃黏膜中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4例大肠腺癌组织和15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MMP-9和VEGF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大肠腺癌的分化、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MMP-9和VEGF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P<0.05),在侵及浆膜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未侵及浆膜组(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高分化组和低分化组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者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2,P<0.05).结论 MMP-9和VEGF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和分化无关,两者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Bmi-1和hTERT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它们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并确定所选用的药物浓度。RT-PCR、Western Blot检测Bmi-1、hTERT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TUNEL、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凋亡情况。 结果 5-FU对乳腺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各实验组与对照组O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用5-FU干预后,实验组Bmi-1和hTERT 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细胞凋亡指数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呈正相关(P<0.05),且两者的表达与凋亡呈负相关(P<0.05)。 结论 Bmi-1和hTERT的表达下调可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6.
[目的]检测RhoC和MMP-9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骨肉瘤、19例骨软骨瘤组织中RhoC和MMP-9蛋白表达,分析其与骨肉瘤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RhoC蛋白在骨软骨瘤、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为15.79%(3/19)和70.73%(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蛋白在骨软骨瘤、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为0.00%(0/19)和87.80%(3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和性别无关,和肿瘤有无肺转移及Enneking外科分期有关.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RhoC和MMP-9蛋白高表达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两者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郎罕细胞(LC)和淋巴细胞在贲门癌组织中的分布及其免疫学意义,为判断病人预后提供理论根据。方法以LSAB免疫组化法,用S-100蛋白抗体对正常贲门粘膜、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及癌组织进行染色,油镜下观察LC及淋巴细胞的分布及数量变化,将所得结果用秩和检验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贲门粘膜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组织中LC的数量较癌组织中的少,正常粘膜组织内更少见。癌组织中LC的数量与其分化程度关系密切,同时在密集的区域常有淋巴细胞伴随。结论牌号癌组织内S-100蛋白阳性LC及淋巴细胞的多少,可作为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38.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贲门癌癌前病变中的免疫组化研究杜华贞杨廷桐许春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细胞的生长及恶变有关。在乳腺癌、食管癌、肺癌等肿瘤的研究中发现EGFR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因此,EGFR在肿瘤的形成中日渐受到重视。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39.
本文对118例纤维源性肿瘤间质肥大细胞反应及预后进行了观察比较。其中纤维肉瘤33例,纤维瘤47例,瘤样纤维组织增生38例。瘤样纤维组织增生中间质肥大细胞数最多,纤维肉瘤间质肥大细胞较少,而纤维瘤间质肥大细胞数则位于两者之间。将术后随访五年的21例纤维肉瘤患者,按肿瘤间质肥大细胞数量的多少分为两组:(Ⅰ) 低计数组(≤2/HPF)、(2) 高计数组(>2/HPF)。结果显示:肥大细胞高计数组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计数组。故认为肿瘤间质肥大细胞反应是机体拮抗肿瘤的一种形态表现。  相似文献   
40.
研究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9NOR)在鉴别滋养叶细胞肿瘤中的价值。研究背景滋养叶细胞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尤其是葡萄胎与侵袭性葡萄胎之间的鉴别,长期以来一直是病理组织学上的棘手问题,本文试图以AgNOR这一定量指标来对此提供帮助。研究方法组织切片以胶质银技术染色,油镜下计数每例标本100个细胞核内的AgNOR数,求均值,以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结果葡萄胎伴滋养叶细胞轻度增生与重度增生之间,葡萄胎伴滋养叶细胞重度增生与侵袭性葡萄胎之间,以及侵袭性葡萄胎与绒癌之间AgNOR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AgNOR定量可作为刮宫时鉴别良恶性葡萄胎的一项较实用指标,并可提示葡萄胎的癌前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