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1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91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2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229篇
内科学   168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23篇
外科学   190篇
综合类   525篇
预防医学   29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67篇
  3篇
中国医学   221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分析探讨脊柱外科手术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探讨总结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脊柱外科住院部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所有感染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颈椎手术患者与腰椎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概率高于胸椎手术患者(P<0.05);手术时长超过3h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手术时长短于3h患者(P<0.05);有接台手术的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无接台手术患者(P<0.05);术前未给予抗生素药物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术前有抗生素药物使用的患者(P<0.05);术中未控制血糖及低体温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未控制血糖及低体温的患者(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结合各种感染影响因素进行预防干预,以切实降低外科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与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鼻咽癌紫杉醇耐药细胞系中叶酸受体1(folate receptor 1,FOLR1)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人鼻咽癌亲本细胞株CNE1采用大剂量冲击和小剂量维持方式诱导建立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分别为2.0、5.8、10.5的耐药细胞系,采用反转录PCR法检测不同耐药指数细胞的FOLR1mRNA表达情况;选择耐药指数为10.5的耐药细胞为耐药组,人鼻咽癌亲本细胞株CNE1为对照组,2组细胞采用20、40、80μg/L FOLR1抗体预处理后,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将耐药组和对照组细胞分别再分为预处理和未预处理2个亚组,其中预处理组均采用低浓度20μg/L FOLR1抗体进行预处理,未预处理组均正常培养,然后各组分别添加5、10、15μg/L紫杉醇,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 RI为10.5耐药细胞FOLR1mRNA表达水平(2.49±0.29)高于RI为5.8、2.0细胞和对照细胞(1.28±0.31、0.51±0.16、0.12±0.04),RI为5.8耐药细胞高于RI为2.0耐药细胞和对照细胞,RI为2.0耐药细胞高于对照细胞(P0.05);耐药组和对照组细胞20μg/L FOLR1抗体预处理下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80μg/L FOLR1抗体预处理下,耐药组细胞增殖抑制率[(14.45±2.03)%、(47.85±7.07)%]明显高于对照组[(11.92±2.74)%、(29.19±5.17)%](P0.05);2组细胞80μg/L FOLR1抗体预处理下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20、40μg/L FOLR1抗体预处理下,40μg/L FOLR1抗体预处理下高于20μg/L FOLR1抗体预处理下(P0.05);对照组中预处理组和未处理组细胞在5、10、15μg/L紫杉醇处理下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组中预处理组细胞在5、10、15μg/L紫杉醇处理下细胞增殖抑制率[(10.85±0.74)%、(33.91±3.17)%、(46.39±2.87)%]明显高于未预处理组[(4.31±0.33)%、(24.68±2.02)%、(29.25±2.53)%](P0.05);对照组中预处理组和未预处理组在5、10、15μg/L紫杉醇处理下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明显高于耐药组中预处理组和未预处理组(P0.05)。结论 FOLR1表达与鼻咽癌细胞抵抗紫杉醇耐药相关,低浓度FOLR1抗体可使耐药细胞对紫杉醇敏感性提高,有效逆转鼻咽癌耐药,高浓度FOLR1抗体可直接杀死鼻咽癌耐药细胞。  相似文献   
53.
<正>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去宾馆住宿,有时会发现房间里即使做了无烟处理,还是能闻到一股浓浓的烟味;靠近一个人,即使此刻他没有吸烟,你也能凭借他身上挥之不去的烟味判断出他是个烟民,这个味道就是近年来研究人员所关注到的一种新的吸烟危害:"三手烟"。目前,"三手烟"还很少被人们关注,而对于它所带来的危害,尤其是对儿童的危害更是重视不够。"三手烟"这一概念是美国哈佛癌症中心于2009年提出的。所谓"三手烟"是指吸烟所产生的烟雾散去后,附着在人们的头发、皮肤、衣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经放疗后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处理对策,以降低鼻咽癌放疗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3年12月接受治疗的鼻咽癌放疗患者378例,对真菌感染的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8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发生真菌感染82例,感染率为21.69%;培养出真菌88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分别占56.82%、21.59%;当患者年龄>60岁、≥2种并发症、使用免疫抑制剂、伴皮肤或黏膜溃烂、住院时间>50d、口腔感染时真菌感染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放疗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42%;使用抗菌药物≥35d、品种≥3种及选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抗感染时,真菌感染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2种并发症、使用免疫抑制剂、伴皮肤或黏膜溃烂、住院时间>50d、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鼻咽癌放疗后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应继续加强监管力度,降低鼻咽癌放疗后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曾杰  李靖  何青  汪芳 《中国循环杂志》2007,22(6):451-454
目的应用超声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法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并研究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法与Simpson's法对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06年12月2007年2月174例受试者,男109例,女65例.取心尖四腔切面,应用Simpson's法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指数、心排指数,转换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法模式分别测量以上指标.采用相关分析,比较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法与传统Simpson's法对左心室功能测量的相关性.结果两种方法测量指标相关系数分别为左心室舒张末容积0.850、左心室收缩末容积0.920、每搏输出量0.627、心输出量0.604、左心室射血分数0.711、每搏指数0.617、心排指数0.631.左心室侧壁二尖瓣环部位组织多普勒速度与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法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关系数为0.626.结论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法与传统Simpson's法在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方面相关性良好.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法是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项简便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 h内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 6h内C反应蛋白 (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2 17例AMI患者发病 6h内的血浆CRP浓度。将患者分为CRP增高组和CRP正常组。所有患者均予介入性治疗。结果 不利的冠状动脉事件 (包括冠状动脉闭塞、再梗死和死亡 ) ,CRP增高组 ( 32 .6 % )较CRP正常组 ( 4 .7% )显著增加 (P <0 .0 1)。两组之间心肌损伤的参数(包括肌酸磷酸激酶高峰和左心室射血功能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MI发病 6h内CRP水平反应出冠脉损伤的易患性 ,可预见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支架后不利的冠状动脉事件。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探究.方法21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腺样体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儿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听力相关指标(气导听阈、骨导听阈)以及积液持续存在、听力恢复正常、鼓膜愈合、鸣耳闷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4%高于对照组的8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气导、骨导听阈均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气导听阈(26.17±2.23)dB、骨导听阈(35.17±2.23)dB均低于对照组的(43.02±4.21)、(42.02±3.18)d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积液持续存在、听力恢复正常、鼓膜愈合、鸣耳闷消失时间分别为(6.84±1.84)、(24.62±1.21)、(12.02±1.35)、(9.13±2.64)d,均短于对照组的(15.65±2.54)、(35.41±2.84)、(20.87±2.19)、(18.05±3.4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腺样体切除术合并耳内镜下鼓膜置管一起治疗,效果比较满意,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通过汉语普通话版小龄儿童听觉发展问卷(LittlEARSauditory questionnaire,LEAQ)调查评估低龄听障儿童经助听器放大干预后早期听觉言语感知能力的发展情况。方法分别在助听器选配前、助听器佩戴后3、6和12个月对162例3.0~48.0月龄选配助听器的听障儿童进行中文版LEAQ问卷调查,LEAQ问卷由儿童直接看护人完成填写,问卷包括35个问题,涉及接受性听觉行为、语义上听觉行为和表达性语言行为三方面,满分35分,得分越高,其听觉语言能力越好。结果 162例听障儿童助听器选配前、佩戴后3、6和12个月LEAQ总分平均分分别为10.47、17.73、20.64和26.47分,呈显著增长趋势(F=23.68,P<0.001);接受性听觉行为、语义上听觉行为和表达性语言行为得分显著增长的助听器佩戴时间分别为3、6和12个月;LEAQ得分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助听器选配月龄、儿童居住环境、看护人文化程度和听力损失程度是儿童助听后早期听觉言语感知及前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低龄听障儿童在经助听器放大干预后12个月内LEAQ呈现显著增长态势;早期行助听器放大干预、看护人文化程度高和居住城镇地区有利于低龄听障儿童早期听觉行为能力发育;LEAQ是临床监测低龄儿童前语言时期听觉言语感知能力发育进程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9.
近4年来,我们收治2例恶性血管外皮瘤患者(其中1例误诊),现举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68岁。因左侧腹股沟包块3个月余,伴左上腹痛、腰痛、低热7天入院。查体:左上腹及左侧输尿管走行区有深压痛,左肾区叩击痛。左侧腹股沟及股三角处可触及5个大小不等、融合在一起的肿块,约2cm×2cm×1cm~4cm×4cm×3cm。  相似文献   
60.
舌刺矫治器是用于破除伸舌、舔牙、吮指和原发性吐舌等不良习惯[1],其为活动矫治器可由患者或医生自由摘戴,舌刺给患者带来强烈不适感,导致患者尤其是自控能力较差的少年儿童时常自行摘下矫治器,从而延长矫治时间,影响矫治效果。如将舌刺转移到固定矫治器上,则会发挥固定矫治器的优势。本文介绍这种改良型固定式舌刺矫治器的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