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6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苏布达  李晓萌  刘慧  杨珅珅  魏金霞  李遇伯 《中草药》2022,53(15):4593-4603
中药含有的内源性有毒成分和外源性有害残留物已经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安全的危险因素,其严重制约了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风险评估是控制中药质量、保障用药安全的有效科学手段。通过具体剖析中药毒害物风险评估研究现状及问题,以解决关键性问题为切入点,总结国内外风险评估相关文献,提出了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的实用性,重点阐述其在风险评估研究中用于组织内剂量预测、跨物种种间剂量外推、不同暴露途径及剂量药动学预测以及不同生命阶段或疾病人群药动学预测的功能优势和局限性,探讨PBPK模型在中药毒害物风险评估研究中的潜在利用价值,以期为中药安全性评价和限量标准制定提供技术参考及新策略。  相似文献   
6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血管狭窄的发病基础,在中国有研究调查发现冠心病血瘀、痰浊等标实证候要素所占比例在逐年增加,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成为当今冠心病的主要证候类型之一。依托国家973计划项目,选取中国7家临床单位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为观察人群,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为疾病对照人群,以健康人为空白对照人群,开展多中心、小样本、精细化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检测脂质代谢、炎症介质、内皮细胞损伤、凝血功能等评价病证关系的生化指标,检测血尿代谢组学、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揭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生物学基础。该方案进行了严格的入组筛选,严谨的样本采集、运输及统一检测,从量表到临床生化指标再到蛋白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的多组学分析,全面诠释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生物学基础,是冠心病证候学研究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63.
基于RPLC/Q-TOF-MS技术的黄柏炭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黄柏炭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为黄柏炭炮制原理的阐明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方法炮制黄柏炭,采用RPLC/Q-TOF-MS技术对生黄柏及黄柏炭的提取样品进行检测,找出炮制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物质。结果共找出21种化学成分在炮制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炮制后新生成的物质有5种,质量分数增加的物质有8种,减少的物质有8种。结论采用RPLC/Q-TOF-MS法进行中药炮制研究具有方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的优点,该法能够全面地反映出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64.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抗感颗粒指标成分含量和挥发油成分气相色谱-质谱(GC-MS)鉴别方法。方法:HPLC法采用BDS C18色谱柱,乙腈∶水(25∶75)、乙腈:水:乙酸(17∶83∶0.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9、332 nm分别测定连翘苷、连翘酯苷;甲醇:0.1%磷酸(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同时测定大黄素、大黄酚;甲醇:乙腈:水(5∶2∶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94 nm,同时测定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挥发油提取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GC-MS法鉴别其中的化学成分。结果:HPLC法测定指标成分含量,各项方法学考察结果均良好。GC-MS法,可确定9个特征峰图谱,鉴别复方中的薄荷、芥穗和青蒿。两方法对指标成分、特征成分均得到很好的分离、分析。结论:方法简单,结果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评价中药抗感颗粒质量。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研究补骨脂对不同肾虚证模型大鼠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空白组、肾阳虚组和肾阴虚组,采用连续15 d ip氢化可的松(10 mg/kg)建立大鼠肾阳虚模型,连续10 d ig甲状腺素(80 mg/kg)联合利血平(0.5 mg/kg)建立大鼠肾阴虚模型。通过对大鼠行为学指标的观察以及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甲状腺素(thyroxine,T4)含量的检测,判断模型是否建立成功。验证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给予不同剂量的补骨脂水煎液,15 d后通过测定血清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白蛋白(albumin,ALB)和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的含量变化,结合肝脏病理组织观察综合评价补骨脂对不同组别大鼠肝脏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肾阳虚组比较,肾阳虚补骨脂...  相似文献   
66.
传统中药因其具有整体观念、药效明确、辨证论治等特点而历史悠久。然而,当今中药毒性与安全用药问题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中药毒性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迫切需要提出新的研究策略。功能代谢组学作为代谢组学的延伸,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quadrupole time-of-flight-mass spectrum,UPLC/Q-TOF-MS)技术检测机体受到中药干扰后产生的内源性代谢物,获得代谢标志物并结合其他技术手段筛选出代谢酶,随后,利用分子生物学实验验证代谢标志物及其关联酶之间的关系,阐释代谢物关联的下游毒性机制,形成一套“毒性成分-内源性代谢物-直接靶标-毒性机制”的新策略。近年来,大量功能代谢组学应用于探索中药的毒性机制,如肝、心脏、肾、肺等毒性。综述了功能代谢组学在中药提取物、中药单体毒性评价中的研究策略、毒性靶点及作用机制,为功能代谢组学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67.
中药在保障人民健康、预防疾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在种植、加工、运输、储藏等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外源性有害物的污染并且在其中残留,对机体产生潜在的危害。风险评估作为科学控制有害物残留风险的有效手段,已逐渐应用于食品、环境等领域中化合物的安全性评价,因此对中药中外源性有害物进行风险评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中药中外源性有害物的风险评估为中心进行综述,重点关注中药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植物生长调节剂、二氧化硫等外源性有害物的残留现状、检测手段以及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代谢复杂、临床应用广泛的特点。中药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是中药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在阐释中医中药的科学性、推进中药国际化、现代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理学的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s,PBPK)模型与基于生理学的生物药剂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biopharmaceutics,PBBM)模型针对中药及其复方,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预测药物的体外特性与体内血浆或不同组织中药物及其代谢物的药动学过程,为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揭示中药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科学内涵、中药新药研发与剂型改进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介绍PBPK/PBBM模型在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的优势和应用,以期为中药现代化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目的鉴定生川乌配伍白蔹、白及的入血成分,比较配伍前后血中移行成分的变化特征。方法大鼠ig给予生川乌配伍白蔹、白及提取物,收集血浆样品并采用UPLC-QTOF/MS法鉴定入血成分,由半定量分析比较配伍前后血中移行成分的变化。结果检测配伍组20个成分,均为来自于生川乌的原形成分,配伍组中双酯型生物碱的相对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单酯型生物碱中苯甲酰乌头原碱的相对质量分数显著降低,醇胺型生物碱中宋果灵的相对质量分数显著降低,其他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生川乌配伍白蔹、白及能够改变其血中移行成分的体内过程。  相似文献   
70.
以异丁醇为原料,经氯化得到氯代异丁烷,进而于碱性条件在相转移催化剂参与下与茶碱钠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异丁茶碱,收率64.6%(以茶碱钠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