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新阿片类药物雷米芬太尼 (remifentanil,REM)于1996年 8月首次在德国上市 ,同年在美国被批准用于临床 ,国产制剂的安全性也已得到了证实[1] 。其独特的药理学特点 ,使其应用于临床麻醉显示出突出的优点 ,被誉为 2 1世纪的阿片类镇痛药。现结合国内外近几年有关文献对该药在围麻醉期应用综述如下。1 REM在围气管插管期的应用REM由于作用迅速 ,可用于麻醉诱导插管 ,但即使剂量高达 2 0 μg/kg时 ,并不能使所有患者的神智消失 ,反而有高百分率的肌僵 ,而且很难断定神智消失的真正终点 ,并且单次剂量的REM不能持续足够时间以缓解喉镜和插…  相似文献   
12.
抑肽酶对血小板膜糖蛋白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期间抑肽酶对血小板保护作用的分子学机制。方法 20例健康供血者的静脉血注入含枸橼酸或肝素的试管中,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抑肽酶对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及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结果 抑肽酶在50~200U/ml时可减少ADP和凝血酶受体激活肽6激活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的表达(P〈0.05),但对P-选择素表达无影响。结论 抑肽酶减少激动剂诱导的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肺转流(CPB)体外循环期间心腔血血小板膜糖蛋白Ib的变化及与凝血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40例先天性心脏病房或室间隔缺损患者在CPB下行心内修补术时的心腔血血小板膜糖蛋白Ib免疫荧光定量测定,同时与本组体外循环全血比较。结果:全血血小板膜糖 蛋白Ib在选定的三个时点分别下降10%、28%和25%,而心腔血则都下降50%以上。结论:CPB期间心腔血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Ib明显减少,已无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气腹致全身广泛皮下气肿并气胸PETCO2极度升高一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病例摘要患者 ,男 ,4 2岁 ,因胆石症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胆肠吻合术。静脉快速诱导下经口明视插入ID 8 5气管导管 ,麻醉维持吸入安氟醚 ,哌库溴铵间断静注维持肌松 ,机械通气VT12ml/kg、RR 12次 /分、I∶E =1∶2。应用Storz公司 2 0升全自动气腹机以 8L/min流量向腹腔内注入CO2 ,压力维持在 10~ 16mmHg ,气腹时间 180分钟。连续监测BP、HR、SpO2 、PETCO2 和气道压 (Paw)。初期生命体征平稳 ,PETCO2 波动在 34~ 4 0mmHg、SpO2 99% ,Paw 18cmH2 O。…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择了21例肾移植患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浆中ET与CGRP在肾移植手术前后的水平,以探讨血浆ET与CGRP在肾移植手术前后变化及意义。结果显示肾移植前尿毒症患者血浆ET含量显著升高(134.31±29.499/L),与正常组比较(44.71±11.84)差异显著(P<0.05)。肾移植术后ET水平明显下降(12.66±31.44ng/L)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GRP在移植后(73.28±40.7ng/L)明显高于移植前(40.77±19.52ng/L),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ET含量在肾脏病患者血中增高与CGRP含量减少两种因素共同加速了患者肾功能的恶化.随着肾移植术后ET浓度下降与CGRP浓度升高患者高血血症状得以改善,尿量增多,肾功能衰竭得以缓解。本组资料发生术后排斥反应的5例患者中血浆ET与CGRP含量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ET与CGRP在肾移植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对于判断手术预后及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斯的明硬膜外镇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新斯的明硬膜外腔注入用于手术后镇痛的剂量依赖性。方法 60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或卵巢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六组,每组10例,于硬膜外麻醉手术结束时硬膜外腔分别注入新斯的明0.5、1、2或3mg,每组均加东莨菪碱0.3mg和布比卡因0.15mg。测定术后镇痛时间与镇痛强度,并与生理盐水组和0.15mg布比卡因组作比较,结果 新斯的明0.5mg组镇痛时间与镇痛强度不如1mg组(P<0.05),2mg组和3mg组镇痛时间与镇痛强度与1mg组无明显差异(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与布比卡因对照组则无镇痛作用。结论 硬膜外腔注入新斯的明、东莨菪碱、布比卡因混合液,可产生非剂量依赖性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心肺转流 (CPB)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活化状态的临床意义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40例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在CPB下行心内修补术的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P 选择素和凝血酶敏感蛋白的变化 ,并与试管内试验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 ,转流中和手术结束时血小板P 选择素和凝血酶敏感蛋白较术前明显增加 (P <0 .0 5 ) ,血小板总数较术前明显减少 (P <0 .0 5 ) ,而试管内试验结果与之不符。结果表明 ,体外循环期间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加 ,总数减少 ,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P 选择素和凝血酶敏感蛋白代偿性增加 ,但由于血小板总数减少 ,出血倾向仍然明显  相似文献   
18.
1998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共为287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并肺动脉高压(PH)婴幼儿行心内直视手术,效果满意.现将麻醉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肺转流术 (CPB)期间血小板的灭活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观察 40例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在CPB下行心内修补术时的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 (Ts)及纤维蛋白原 (Fg)含量的变化 ,同时与本组患者试管内血小板Ts及Fg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体外循环中血小板总数明显下降 ,从术前的 (310± 91)× 10 6/L降至术后的 (181± 44 )×10 6/L ,Ts及Fg含量均较术前有明显增加 (P <0 0 1) ,而试管内测定与之不符。结论 CPB期间Ts及Fg明显增加 ,表明Ts及Fg的粘附凝集功能增强 ,而凝血机制缺陷的原因可能与血小板总数下降、低温及肝素的后续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 2 0 0 1年 9月在多科室协同配合下成功行首例罕见大动脉转位胸腹联体畸形儿分离术 ,由于分离术麻醉方法选择适宜 ,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管理 ,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病例摘要 紫绀联体畸形儿 ,同为男性 ,10个月 ,5 90 0g。主体完整 ,呈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TGA)、房缺、右房-左房通道畸形。附体无头 ,体内只有双肾和膀胱 ,可排尿。两体呈拥抱状 ,胸骨下端至脐上连接。主体SpO2 73% ,主体在上附体在下低流量吸氧时 ,SpO2 81% ,侧卧位则升至95 %。Hb 2 0 4g/L ,Hct 0 6 7,动脉血气分析 :pH 7 187、PCO2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