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观察Ilizarov外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的效果,方法16例胫骨骨不连采用Ilizarov方法治疗,结果,经3~7个月加压外固定治疗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Iizarov外固定器能国骨断端提供牢固稳定的固定,加压能刺激骨痂形成,是治疗骨不连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脊柱骨折及其合并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脊柱骨折及其合并伤李炎川,李毅中脊柱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由于暴力,常伴有各种合并伤,有些甚至危及生命。尽管文献上有关脊柱骨折的论著很多,但大多数仅论及脊柱骨折本身的诊治,对于脊柱骨折合并伤的研究报告很少,本文对241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医源性腰椎间隙炎的诊治。方法 对19例医源性腰椎间隙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反应蛋白升高12例,血沉程式高17例,MRI正确诊断医源性腰椎间隙炎11例,非手术治疗16例,手术治疗3例,感染均治愈。结论 C-反应蛋白检测是主要血液检查方法,MRI可以早期诊断医源性椎间隙炎,治疗方案首选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4.
背景:人工关节大多根据西方人种设计,与国人股骨近段髓腔存在一定差异。目的:通过CT测量股骨近段横断面的髓腔内径参数,为设计符合国人的髋关节假体提供数据。方法:通过CT对61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成年人的健侧股骨近段进行扫描,连续扫描3层,层厚均2mm,测量股骨颈平面、股骨小转子平面、股骨峡部平面的髓腔内径等参数。结果与结论:股骨峡部平面的各径线之间、股骨颈平面的宽径与内侧径之间、股骨小转子平面的长径与内侧径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相关性(P〈0.05)。股骨颈平面的长径、宽径、内侧径及股骨峡部平面的皮质厚度在男女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所测3个平面的径线可为该类型股骨假体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5.
背景:以髓腔闪烁指数为基础的股骨髓腔分型与全髋关节股骨柄的存活率相关。目的:研究年龄和常见病种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和骨性关节炎的髓腔闪烁指数分布。方法:回顾性评估10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股骨近端X射线片,测量股骨髓腔闪烁指数,比较各年龄组和各病种髓腔闪烁指数。结果与结论:髓腔闪烁指数:〈50岁组为3.82±1.20;50-59岁组为3.46±0.99;60-69岁组为3.28±0.75;70-79岁组为2.95±0.69;≥80岁组为2.94±0.59。股骨颈骨折组髓腔闪烁指数为2.74±0.53;股骨头坏死组髓腔闪烁指数为3.45±1.04;骨性关节炎组髓腔闪烁指数为3.50±0.69。提示髓腔闪烁指数对指导全髋关节置换假体选择有帮助。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超前镇痛及帕瑞昔布钠术后镇痛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镇痛中的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前2h给予塞来昔布400 mg口服,术后即刻肌注帕瑞昔布钠40 mg,以后每隔12 h注射1次、共6次,进行术后镇痛.对照组在术后使用自控式静脉镇痛泵镇痛.术前与术后测定血清中环氧合酶(COX)-2和前列腺素E2 (PGE2)水平,记录VAS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结果 实验组VAS评分、术后血清PGE2和COX-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切口引流量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口服塞来昔布进行超前镇痛,术后即刻肌注帕瑞昔布钠进行术后镇痛,其镇痛效果优于自控式静脉镇痛泵;围术期应用上述药物能显著抑制手术创伤引起的PGE2与COX-2的释放.  相似文献   
47.
背景:髋关节成形患者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骨质疏松症影响假体存活率,髓腔闪烁指数与骨密度均随年龄变化。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与股骨颈骨密度的关系,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关注。 方法:回顾性研究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骨盆X射线正位片的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和股骨颈骨密度,探讨二者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为1.8-4.8(3.1±0.7);髓腔闪烁指数< 3者23例,髓腔闪烁指数为3-4.7者33例,髓腔闪烁指数> 4.7者1例。年龄对髓腔类型有影响,> 60岁组烟囱型髓腔显著性多于≤ 60岁组,髓腔闪烁指数≥ 3组的骨密度显著高于髓腔闪烁指数< 3组。随着年龄增高,股骨颈骨密度降低,> 60岁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为(0.590±0.092) g/cm2,显著低于≤ 60岁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0.751±0.235) g/cm2(P =0.000),比较发现随骨密度降低,髓腔闪烁指数均值变小。因此股骨颈骨密度与髓腔闪烁指数显著相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8.
BACKGROUND: Stage I or II Kummell’s disease is usually suggested to be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or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 Stage III Kummell’s disease with neurologic deficit is treated with open decompression, cement-augmented combin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However, surgical options for stage III Kummell’s disease with dural sac compression but with no nervous symptoms are in dispute and rarely reported.  相似文献   
49.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目的:介绍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的临床特点,讨论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术后椎间盘炎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常见诊治失误原因。依靠临床体征、血沉、C—反应蛋白、X线、CT或MRI建立早期诊断。非手术治疗治愈10例,手术治疗治愈3例。结果:术后11例随访6~36个月。9例恢复原工作,4例遗有慢性腰痛或腰椎活动受限,2例不能胜任体力劳动。结论:早期诊断应重视术后再发剧烈腰痛的特殊体征。血沉、C—反应蛋白是提示感染或观察疗效的指标。X线、CT、MRI有诊断价值。多数患者经严格卧床,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治疗效果满意。保守无效,炎症扩散出现相应临床症状者,应行病灶清除术。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人体脂肪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160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进行骨密度和身体成分分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脂肪指数将女性和男性患者平分为高脂肪指数组和低脂肪指数组,比较两组的股骨颈、全髋和腰椎骨密度。结果 54例高脂肪指数组女性的脂肪指数为(10.0198±1.6811)kg/m~2,身体脂肪百分比为(36.71±3.06)%;54例低脂肪指数组女性的脂肪指数为(6.7167±1.0130)kg/m~2,身体脂肪百分比为(30.05±3.76)%。26例高脂肪指数组男性的脂肪指数为(6.9240±0.9090)kg/m~2,身体脂肪百分比为(25.72±3.17)%;26例低脂肪指数组男性的脂肪指数为(4.8085±0.7368)kg/m~2;身体脂肪百分比为(21.55±2.39)%。女性高脂肪指数组的股骨颈、全髋和腰椎骨密度均显著高于低脂肪指数组(P0.05);男性高脂肪指数组与低脂肪指数组的各部位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脂肪量对股骨颈、全髋和腰椎骨密度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