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患者吴××,女,26岁,工人,已婚。住院号38268,因剧烈眩晕。站立不稳十余天,于1981年2月10日住院。患者于住院前二十余天,曾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住我院内科。住院后给青霉素80万单位,链霉素0.5克,肌肉注射,每日二次。共用药12天,基本治愈出院。出院时患者就感到有轻度眩晕和耳鸣。两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诊断颈椎损伤和颈椎病方面的价值,并检验MRI在诊断颈椎损伤和颈椎病方面的价值。方法2006年1月-2007年2月,对30例颈椎损伤患者行前路切开复位、椎间盘摘除(含椎体次全切除)、取髂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术中对拟切除间盘及邻近间盘进行造影,共造影105个椎间盘,切除45个椎间盘,术中观察前纵韧带的损伤情况,造影观察颈椎间盘和后纵韧带的损伤情况。13例颈椎病患者,术中对41个椎间盘进行造影,切除15个椎间盘。所有患者术前均由同一名放射科有经验的主任医师阅读MRI片,对颈椎损伤情况做出诊断。造影由术者执行。结果MRI诊断前纵韧带损伤:灵敏度为85.00%,特异度为90.00%;诊断后纵韧带损伤:灵敏度为64.28%,特异度为93.75%;诊断椎间盘损伤:灵敏度为73.17%,特异度为75%。术中颈椎间盘造影诊断间盘损伤41个,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13例颈椎病患者,术前MRI诊断病变间盘13个,术造影椎间盘41个,诊断病变间盘15个,手术切除15个。结果发现漏诊2例,误诊0例。因颈椎病患者病例数较少,本研究未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仅对其造影图像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所有造影图像分析发现,后纵韧带断裂和椎间盘损伤均有特征性改变。结论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明确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节段的选择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术中椎间盘造影是X线、CT和MRI检查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辅助下行椎板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的疗效。方法对18例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患者采用显微内窥镜技术行镜下减压融合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5min,平均出血量210ml,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根据Macnab法评价疗效:优16例,良2例。结论MED下微创减压、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不使用内固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35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结果 35例均获随访,VAS及ODI评定结果显示手术前后的VAS及ODI分值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效果好等优点,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0例表现为颈肩、上肢痛和严重头痛、头晕的颈椎病患者,采用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及出现的副作用。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6-18月)。6例表现为根性疼痛的患者,在术后症状即有明显缓解,4例表现为头晕、头痛者在术后3日内症状逐渐缓解。术后3个月复查颈椎X线片,未见相应椎间隙狭窄。所有患者无术后感染、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非脊髓型颈椎病,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6.
对我院出诊救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92例的院前急救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监测生命体征、保持有效呼吸通道、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等处理,均安全转至医院,无现场及转运途中死亡病例,11例入院后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11.96%。  相似文献   
27.
旋毛虫感染对人体致病的轻重程度主要与食入旋毛虫幼虫囊包的数量、囊包的活力及其幼虫侵犯的部位有关 ,另外 ,机体的免疫状态也起着重要作用。旋毛虫感染者的临床症状不尽相同 ,轻者症状不明显或无临床表现 ,重者症状严重甚至出现死亡。由于旋毛虫病的临床表现大多缺乏特异性 ,而且个体之间差异很大 ,所以对此病要做到及早诊断 ,及时治疗 ,避免病情恶化。对于此病 ,在治疗中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是提高治疗效果、尽快使病人康复的重要保证。现结合近 3年来收治与护理旋毛虫病人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0 0 0…  相似文献   
28.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肯定,常用的经椎板间入路,无论是传统开窗手术或是纤维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MED),两种术式均有较好的优良率[1],但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率较高,国外报道约为10%~15%[2],国内略低[3]。而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手术侧的对侧下肢症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辅助下单cage和结合经皮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6年3月~2009年12月采用显微内窥镜辅助微创治疗腰椎失稳症133例,其中108例采用显微内窥镜下单cage椎间融合术(A组),25例采用显微内窥镜辅助下单cage结合单侧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SEXTA...  相似文献   
30.
背景:医学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不断对医学领域地渗透,尤其使脊柱外科在诊断和治疗上发生了根本性地改变,朝着"精确化、个性化、微创化"方向发展,已成为临床骨科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目的:通过对数字技术在复杂骨科应用进展,明确研究突破口。方法:由第一作者在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中国知网库检索,时间范围为1990/2011。检索词为"个性化的定位导航模板,数字解剖模型,螺钉内固定术,逆向工程技术,快速成型技术"。纳入标准为导航模板制备工艺及技术的研究、有限元相关理论的研究、实验及临床应用。排除标准为与此文目的无关、较陈旧的文献和重复同类研究。结果与结论:利用数字化技术重建的导航模板为骨科螺钉内固定的定位、定向固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数字化重建技术可以制作个体化导航模板,将模板紧密贴合于相应的解剖结构上进行导航穿刺,即可完成对术区的准确定位和定向。对复杂骨科手术,尤其是解剖结构畸形变的患者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为临床手术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