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目的 初步探讨11C-PIB和18F-FDG联合脑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及额颞痴呆(FTD)鉴别诊断中的 应用价值。方法 10例难以鉴别为AD或FTD的患者,行11C-PIB及18F-FDG PET联合脑显像。18例年龄匹配的健康 老年人为对照组,行18F-FDG PET脑显像。18F-FDG结果应用统计参数图(SPM)进行基于体素水平分析,行2个样本t 检验,P < 0.001认为有统计学意义。选取11C-PIB廓清及滞留情况对比明显的55~60 min图像进行视觉分析,PIB阳性 定义为双侧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及皮质下结构PIB放射性滞留较白质为著,小脑PIB廓清。PIB阴性定义为大脑皮 层及皮质下结构、小脑无明显PIB滞留,仅在脑白质走行区少量放射性滞留。结果 18F-FDG与11C-PIB PET脑显像 示典型AD图像5例,双侧颞-顶联合皮质区、楔前叶及后扣带回大脑葡萄糖代谢减低,PIB阳性。典型FTD图像2例, 双侧额叶、前扣带回及双侧皮质下结构大脑葡萄糖代谢减低,PIB阴性。3例患者经18F-FDG脑显像仍难以鉴别,但 11C-PIB脑显像提示AD 2例,FTD 1例,并且经5~6个月随访证实。结论18F-FDG和11C-PIB联合脑显像能为AD及FTD 鉴别诊断提供双重的影像学依据,尤其是在大脑葡萄糖代谢减低脑区相互重叠时,11C-PIB显像有助于进一步鉴别。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18F-FDG联合13N-NH3·H2O PET脑显像在颞叶内侧癫痫术前定位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行头部MRI、18F-FDG及13N-NH3·H2O PET/CT检查并经术中深部脑电图(DEEG)及皮层脑电图(ECoG)证实的颞叶内侧癫痫患者17例。所有PET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分析,对18F-FDG及13N-NH3·H2O PET显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F-FDG PET显像对癫痫灶准确定侧12例(70.6%),准确定位5例(29.4%);13N-NH3·H2O PET显像准确定侧9例(52.9%),准确定位4例(23.5%)。两种显像方法对癫痫灶定侧性能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638,P=0.005),定侧准确性经McNemar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分析两种显像结果对癫痫灶准确定位8例(47.1%)。结论:发作间期18F-FDG PET显像对颞叶内侧癫痫有较高的定侧准确性,13N-NH3·H2O PET显像亦可以有效定侧颞叶癫痫。联合两种显像剂显像,优势互补,定位准确性明显提高,且癫痫灶低代谢、高灌注的表现使诊断特异性增加,更有助于颞叶癫痫灶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83.
目的对比研究^18F-氟化钠(^18F-NaF)PET和PET-CT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方法34例初始诊断为肺癌的患者接受^18F-NaFPET-CT检查,对PET和PET-CT图像分别进行解释,发现的病变分为恶性、良性和不确定三种。骨转移的综合评价方法包括MRI(34例)、^18F-氟脱氧葡糖糖PET-CT(4例)、组织学活检(2例)和临床随访(6例)。结果按患者水平分析时,34例患者中的11例(32%)发生骨转移,其中,^18F-NaFPET—CT准确诊断所有患者的骨转移,无假阳性和假阴性,而^18F-NaFPET诊断真阳性8例、3例不能确定,^18F-NaFPET确诊的8例骨转移患者中的4例PET没有显示全部转移病变(假阴性和不确定病变);按病变水平分析时,118个病变获得最终诊断,其中转移病变47个、良性病变71个,其中,^18F-NaFPET诊断真阳性27个、真阴性64个、不确定病变24个、假阴性1个、假阳性2个,而^18F-NaFPET-CT诊断真阳性46个、假阴性1个、真阴性71个。按患者水平分析,将不确定病变归为恶性时,^18F-NaFPET-CT的特异性高于^18F-NaFPET(100%vs78%,χ2=10.78,P〈0.05),二者的灵敏度均为100%;将不确定病变归为良性时,^18F-NaFPET-CT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显著高于^18F-NaFPET(100%vs73%,r=6.41,P〈0.01),二者特异度差异无显著性(100%vs96%,χ^2=2.03,P〉0.05);按病变水平分析时,得到与患者水平分析相似结果。结论 ^18F-NaFPET-CT诊断肺癌骨转移的准确性优于^18F-NaFPET,PET—CT中的低剂量CT可进一步提高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18F-FDG与11C-MET PET-CT显像对常规磁共振成像(MRI)不易鉴别的环形强化脑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41例病史及临床体征不典型、MRI上呈相似明显环形强化的脑内病变患者,分别行18F-FDG及11C-MET PET-CT头部扫描,其中15例不除外脑转移瘤者加行18F-FDG PET-CT体部扫描,并对扫描结果进行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肿瘤性病变30例,非肿瘤性病变11例.结果 视觉分析结果显示,18F-FDG PET-CT正确诊断肿瘤性病变16例,假阴件14例,假阳性3例,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53.3%、72.7%和58.5%.9例脑转移瘤均通过体部扫描准确发现了肿瘤原发灶.11C-MET PET-CT正确诊断肿瘤性病变29例,假阴性和假阳件各1例,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7%、90.9%和95.1%.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高度恶性脑肿瘤的L/WMFDC和L/WMMET均明显高于低度恶性脑肿瘤和非肿瘤性病变(均P<0.01),低度恶性脑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间仅L/WMME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移瘤和胶质母细胞瘤间L/WMFDG和L/WMMET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18F-FDG和11C-MET PET-CT在鉴别MRI环形强化脑肿瘤中均有一定的价值,11C-MET PET-CT更有助于低度恶性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而18F-FDG PET-CT体部扫描有助于脑转移瘤的诊断;两种显像剂联合使用能提高对环形强化脑肿瘤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5.
<正>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68岁,因两周前负重后持续腰痛就诊。患者无行走障碍,无双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卧床休息后未见好转。患者间断发热,体温于37℃左右波动,无寒战、皮疹等。WBC 9.3×109,分类计数(-),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53等均(-),血沉55 mm/1 h,PPD(-),结核抗体TB-Ab(.)。CT图像示第12胸椎及第1腰椎椎体骨质破坏,第1腰椎椎体楔形变,周围软组织肿胀,拟诊为转移瘤待除外。为明确病变性质并寻找可疑原发灶,行9,分类计数(-),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53等均(-),血沉55 mm/1 h,PPD(-),结核抗体TB-Ab(.)。CT图像示第12胸椎及第1腰椎椎体骨质破坏,第1腰椎椎体楔形变,周围软组织肿胀,拟诊为转移瘤待除外。为明确病变性质并寻找可疑原发灶,行(18)F-FDG PET/CT检查,示第12胸椎及第l腰椎椎体骨质破坏,第1腰椎椎体楔形变,周围软组织肿胀,FDG呈环形高代谢,SUVmax为15.0,考虑为炎性病变,结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活血袪瘀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自拟补肾活血袪瘀中药,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有效率、肾功能改善情况及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1%,对照组有效率为69.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5 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t=6.862 1、5.017 7,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较治疗前增加,治疗组高于对照组(t=5.527 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酸、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均下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t=3.887 2、3.586 1、3.737 8,P〈0.05)。结论:自拟补肾活血袪瘀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7.
18F-NaF的合成及其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合成并检测^18F-NaF;比较^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与^18F-NaFPET/CT骨显像对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 用MINItrace回旋加速器通过核反应^18O(P,n)^18F-生产^18F-F^-1,用离子交换法合成^18F-NaF并进行质控检测。对10例已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的肺癌患者行^18F-NaFPET/CT检查,对两者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18F-NaF注射液符合要求^18F-NaFPET/CT骨显像探测到^99Tc^mMDP骨显像发现的所有病灶,并探测到后者未发现的8个病灶,使^99Tcm-MDP骨显像不确定诊断数减少。结论 ^18F-NaFPET/CT诊断肺癌骨转移准确性更高,可作为^99Tc^m-MDP骨显像的补充。  相似文献   
88.
国产口腔修复CAD-CAM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50  
目的 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口腔修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系统。方法 利用自行研制的3轴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全牙列28颗标准牙冠的形态数据。利用Matlab 5.3作为数据处理和程序开发平台,对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在牙冠表面定义特征区和特征点并进行各种变换和调整。用Surfacer10.5作为开发平台,进行修复体设计程序的研究与开发。用国产3.5轴的数控加工设备进行修复体加工。结果 建立了国人28颗标准牙冠的三维图形数据库。开发了咬合形态调整和修改程序。初步实现了冠修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全过程并完成了其计算机辅助制作的全过程。结论 本项实验系统的研制成功表明,我国学者已掌握了口腔修复CAD-CAM的基本理论、数学描述、技术和制造工艺。为进一步的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
目的建立三维重建技术测量乳房体积及乳房假体体积的方法。分析利用CT数据三维重建技术进行乳房体积测量的人为影响因素对最终测量结果产生误差的影响。方法将胸部CT二维数据导入计算机,获得三维立体模型,再应用软件对三维模型进行合理分割,求得单侧乳房体积、乳房假体体积、两侧胸廓体积差、两侧乳房体积差。对上述方法进行可重复性检验,并对坐标位置、旋转角度、选取范围等人为影响因素对体积测量结果产生误差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给定坐标系中和选取范围内的可重复性检验显示本方法误差范围均不大于4.08ml。双侧乳房体积差在给定影响因素前后的差值为坐标沿X轴移动±4mm时,其平均差值分别为10.339ml和7.73ml;沿Z轴旋转±2°时,其平均差值分别为8.654ml和7.971ml,而增大和缩小选取半径4mm时,其平均差值分别为6.764ml和4.267ml。结论利用CT数据三维重建技术进行乳房体积测量的方法,应用于乳房体积测量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0.
张征  庞鹏宇  李彦生 《河北中医》2011,33(9):1345-1346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并引起食管黏膜慢性炎症改变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我国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接近2%。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肥胖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的几率较正常体质量者明显增多,特别是腹型肥胖被认为与多种胃肠疾病相关,如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