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21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2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影响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因素:并分析其与CD4~ T细胞表面LFA-1表达水平的联系,探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变化与RA发病的关系。方法测定21例RA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的血浆Hcy、s-腺苷蛋氨酸(SAM)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的水平,CD4~ T细胞表面LFA-1的表达水平,以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677位的多态性。结果①RA组与对照组相比,SAM明显降低,SAH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RA患者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②SAM与Hcy呈负相关,SAH与Hcy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2、0.924,P<0.01;③RA组CD4~ T细胞表面LFA-1表达较对照组增高,与Hcy呈正相关(r=0.557,P<0.01),与SAM呈负相关(r=-0.651,P<0.01);④MTHFR基因677位C→T的突变不仅导致Hcy水平升高,同时使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使CD4~ T细胞表面LFA-1表达增多。结论①RA患者普遍有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②基因组DNA低甲基化可能与MTHFR基因的突变和高Hcy血症有关;③基因组DNA低甲基化可能通过影响RA患者的某些基因的表达异常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纯化RA33/36抗原,观察其检测效率。方法从小鼠Ehrlich腹水癌细胞中提取RA33/36粗抗原,使用肝素-琼脂糖凝胶CL-6B对RA33/36粗抗原进行亲和层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IBT)检测富含RA33/36的组分,比较粗抗原和纯化抗原的检测效果。结果SDS-PAGE和IBT显示RA33/36抗原主要存在于缓冲液C的洗脱峰中,纯化抗原较粗抗原杂蛋白条带明显减少,且更加清晰,在检测RA33/36抗体时得到了相同的阳性和阴性结果。结论纯化的RA33/36抗原较粗抗原提高了抗体检测效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 ,分析影响Hcy的因素和某些心血管因素的变化。 方法 测定 2 7例SLE和 31名正常对照的Hcy、维生素B12 、叶酸、C反应蛋白 (CR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一氧化氮 (NO)、丙二醛 (MDA)的水平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 6 77位的多态性。结果 ①SLE组Hcy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 ,其差异有显著性 [SLE组 (19± 7) μmol/L ,对照组 (12± 4 ) μmol/L ,P <0 0 0 1];②Hcy与维生素B12 、叶酸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76 7和 - 0 6 7,P <0 0 0 0 1;③MTHFR基因 6 77位CT的突变使Hcy水平升高 [CC型 (12 8± 6 2 ) μmol/L ,CT型 (16 0± 2 1) μmol/L ,TT型 (18 9± 5 7) μmol/L ,P<0 0 0 1];TT基因型是高Hcy血症的易感基因 ,相对危险度 (RR) =31 4 9,P <0 0 5 ;TT基因型是SLE的易感基因 ,RR =6 913,P <0 0 5 ;④Hcy水平与NO、MDA、oxLDL呈正相关 ,并与CRP呈正相关。结论 ①SLE患者普遍有高Hcy血症。②导致高Hcy血症的原因包括叶酸、维生素B12 的水平降低和MTHFR基因的突变 ,TT型基因是Hcy异常升高的易感基因。③TT型基因也是SLE的易感基因。④高Hcy血症可能通过损伤血管内皮 ,大量产生氧自由基 ,加速低密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及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用治疗银屑病关节炎(PsA)关节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个中心的开放性临床对照研究.选确诊的PsA患者,接受甲氨蝶呤(甲氨蝶呤组)、来氟米特(来氟米特组)、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组)中的任意一种治疗方案,治疗24周.以PsA疗效标准(PsARC)为主要疗效指标,修改的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标准提高20%(ACR20)为次要疗效指标,对关节病变进行评估,并分析具体评价指标[包括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患者总体评价(PGA)、医生总体评价、健康评估问卷(HAQ)]的变化.结果 治疗24周时甲氨蝶呤组、来氟米特组、联合治疗组达到PsARC的比例分别为75.0%、68.8%、83.3%,达到ACR20的比例分别为66.7%、50.0%、83.3%.24周后3组患者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PGA、医生总体评价、HAQ均显著低于基线水平(P<0.05).联合治疗组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HAQ、ESR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来氟米特组,甲氨蝶呤组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PGA、HAQ、ESR的改善程度亦显著高于来氟米特组.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5%、38.9%、35.0%,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与单用药物治疗对PsA的关节病变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及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用治疗银屑病关节炎(PsA)关节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个中心的开放性临床对照研究.选确诊的PsA患者,接受甲氨蝶呤(甲氨蝶呤组)、来氟米特(来氟米特组)、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组)中的任意一种治疗方案,治疗24周.以PsA疗效标准(PsARC)为主要疗效指标,修改的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标准提高20%(ACR20)为次要疗效指标,对关节病变进行评估,并分析具体评价指标[包括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患者总体评价(PGA)、医生总体评价、健康评估问卷(HAQ)]的变化.结果 治疗24周时甲氨蝶呤组、来氟米特组、联合治疗组达到PsARC的比例分别为75.0%、68.8%、83.3%,达到ACR20的比例分别为66.7%、50.0%、83.3%.24周后3组患者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PGA、医生总体评价、HAQ均显著低于基线水平(P<0.05).联合治疗组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HAQ、ESR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来氟米特组,甲氨蝶呤组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PGA、HAQ、ESR的改善程度亦显著高于来氟米特组.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5%、38.9%、35.0%,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与单用药物治疗对PsA的关节病变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累及多关节、多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国内外学者很早即发现RA患者活动期常伴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增多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或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其中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可继发于急、慢性炎症及恶性肿瘤,非骨髓造血异常所致,而是炎症或肿瘤相关的细胞因子作用的结果。RA活动期血小板升高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7.
RA是以滑膜炎为病理基础的自身免疫病,RF、抗CCP抗体等异常自身抗体的形成是重要发病机制,目前达到疾病缓解或低活动度仍较为困难。生发中心(GC)是自身免疫病中产生自身抗体的重要致病区域,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为新近研究发现的定位于淋巴生发中心的CD4+T细胞。本文介绍了Tfr细胞的来源、分化、表面标志等生物学特性,进一步探索了Tfr细胞负性调控RA生发中心反应、自身抗体产生的机制,为RA病情评估、预后及用药提供新的评价指标以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nuA)单独及与抗核抗体、抗Sm抗体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联合检测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JSLE)的诊断价值,探讨AnuA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JSLE患者,56例非SLE的儿童疾病对照组,包括结缔组织病、白塞病、脊柱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硬皮病,并留血清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nuA,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联合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dsDNA抗体,其中任一种检测方法结果阳性即判为阳性;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m抗体,并记录J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收集同期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分析JSLE患者AnuA抗体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nuA对JSLE诊断的敏感度为76.25%,特异度为98.21%.AnuA与抗dsDNA抗体及抗Sm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3.05%、86.44%,特异度96.43%、98.21%,敏感度明显高于二者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uA与红细胞、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99、-0.503,P值分别为0.000、0.000),与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尿、低补体、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8、0.227、0.303、0.531,P值分别为0.000、0.042、0.006、0.000),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303,P=0.000).结论 AunA对JSL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AunA不仅可以作为JSLE的诊断指标,还可以评估疾病活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是一种最常见的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局限性脑部组织软化或缺血性坏死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临床表现以感觉异常、对侧肢体无力等多见,但偶见发作性双下肢无力的报道。本文报道了1例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探讨该病发生的可能机制和病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 T 淋巴细胞亚群、B 淋巴细胞及 NK 细胞的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解放军264医院和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 SLE 380例及健康体检者58例,SLE 患者分为稳定期组157例、轻度活动期组79例、中度活动期组82例、重度活动期组62例。检测各组外周血中 T、B 淋巴细胞、NK细胞、Th、Ts 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并分析 SLE 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 SLE 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 SLE T、Th 及 NK 细胞计数及百分比、Ts 细胞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组,B 细胞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组(P <0.05)。 T、Th、Ts、NK 细胞计数、T 细胞百分比与 SLEDAI 评分呈负相关,B 细胞百分比与 SLE-DAI 评分呈正相关(r =-0.347、-0.311、-0.326、-0.351、-0.318、0.455,P <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为 SLE 患者病情评估及诊治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