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78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苁蓉总苷胶囊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素德  王伟  李家春  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0):3955-3957
该文建立苁蓉总苷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以毛蕊花糖苷为参照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苁蓉总苷胶囊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色谱条件:Waters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该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所测样品中的13个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并且15批成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5以上。该方法准确、可行,是一种简便、有效的中药质量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胶囊(GZFLC)对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散结镇痛胶囊组、GZFLC高、中、低剂量组(0.54、0.27、0.14 g?kg-1)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连续28 d。观察各组扭体反应,测量移植物体积并进行病理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灶NGF、TRPV1 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散结镇痛胶囊组和GZFLC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 < 0.01),其抑制率分别为51.1%、63.2%、60.4%、47.1%。与模型组比较,散结镇痛胶囊组和GZFLC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移植物体积显著减少(P < 0.01),其抑制率分别为61.9%、66.0%、59.1%、56.6%。与模型组比较,GZFLC高、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大鼠异位组织的病理学评分及NGF、TRPV1 蛋白的表达。结论:GZFLC对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NGF、TRPV1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3.
摘要:目的 观察参芪十一味颗粒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GOLD分组为C~D组的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参芪十一味颗粒+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疗程为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免疫功能、生活质量评分(CAT问卷、急性加重次数)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FEV1、FVC、FEV1/FVC、CD3+、CD4+、CD8+、CD4+/CD8+、CAT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CD3+、CD4+、CD4+/CD8+、CAT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对照组治疗后FVC、CAT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治疗组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参芪十一味颗粒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可以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痛安注射液中木兰花碱、原阿片碱、黄连碱、白屈菜碱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Gemini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02 mol·L-1磷酸二氢钾(B)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30 nm(木兰花碱),290 nm(原阿片碱、白屈菜碱),360 nm(黄连碱),柱温30℃。结果:木兰花碱、原阿片碱、黄连碱、白屈菜碱分别在10.856~108.560(r=0.999 8),24.712~247.120(r=0.999 6),3.464~34.640(r=0.999 6),39.296~392.960 mg·L-1(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97.5%~101.8%。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以用于测定痛安注射液中木兰花碱、原阿片碱、黄连碱、白屈菜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25.
目的: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诊断为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住院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及对照组66例,两组均予头孢他啶抗感染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0d。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有效率80.3%,两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症状体温正常、咳嗽、咳脓痰、罗音好转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HPLC同时测定火麻仁中α-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含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火麻仁中的α-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 C18(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o.1%磷酸(80∶20)为流动相,流速1 mL? 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结果:α-亚麻酸在34.625~554 mg? L-1(r=0.999 9),亚油酸在56.375~902 mg?L -1(r=1),油酸在17.125 ~ 274 mg? L-1(r =0.999 9)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α-亚麻酸为96.38%,RSD0.93%(n=6);亚油酸为97.79%,RSD 0.92%(n=6);油酸为97.06%,RSD 1.51% (n =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火麻仁的质量控制的参考.  相似文献   
27.
桂枝茯苓胶囊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桂枝茯苓胶囊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观察桂枝茯苓胶囊不同溶剂提取物对HeLa和C33A 2种人宫颈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s, PTKs)活性,用二苯代苦味肼基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清除率方法测定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桂枝茯苓胶囊的多种溶剂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人宫颈癌细胞生长抑制活性。对HeLa细胞的抑制强度最大者为正丁醇部分-30%乙醇洗脱物 (提取物9),IC50为(7.09±1.25)μg·mL-1,对C33A细胞的抑制强度最大者为乙酸乙酯部分-丙酮洗脱物 (提取物5),IC50为(5.14±0.70)μg·mL-1。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提取物在体外显示不同的抗肿瘤活性,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以及抗氧化作用可能是其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8.
李家春  吴沉  彭国平 《医药导报》2006,25(10):1064-1064
目的建立反相离子对色谱法(RPIC)同时测定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中盐酸利多卡因和双氯芬酸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Alltech C18(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0.05 mol·L 1磷酸二氢钠缓冲液(用磷酸调pH值2.8) 乙睛(40∶60)配制的4 mmol·L 1的庚烷磺酸钠溶液;流速1.0 mL·min 1;检测波长:213 nm;柱温:室温。结果盐酸利多卡因在20~120 μg·m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9.9 %,重复性实验RSD =0.3%(n=6);双氯芬酸钠在75~450 μg·m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9.5%,重复性实验RSD为 0.5%(n=6)。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9.
目的: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建立散结镇痛胶囊中Li、Be、V、Cr、Co、Ni、Cu、Ga、As、Sr、Cd、Sn、Sb、Ba、Hg、Tl、Pb和Bi共18种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方法:散结镇痛胶囊经微波消解后,以Ge、In为内标,以灌木枝叶标准药材作为质控标准物质,用ICP-MS进行测定。结果:各元素的检出限在0.002 8-0.54μg?L-1之间,回收率在82.8%-107.2%之间,RSD≤5.6%。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以用于散结镇痛胶囊中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0.
建立多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过敏性鼻炎颗粒中绿原酸、甘草苷、迷迭香酸、牛蒡苷、甘草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的方法。色谱柱为 Waters Symmetry C18( 4.6 mm×250 mm, 5 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绿原酸、迷迭香酸检测波长为327 nm,甘草苷、牛蒡苷检测波长为280 nm,甘草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25℃,进样量10 μL。绿原酸在1.19-59.50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95%;甘草苷在1.51-150.70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回收率为100.38%;迷迭香酸在3.40-68.08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02%;牛蒡苷在56.15-1123.00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39 %;甘草酸在21.54-430.80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7.09 %;五味子醇甲在2.57-51.34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19 %;胡薄荷酮在0.50-10.00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35 %。所建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过敏性鼻炎颗粒中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