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患者18例.其中行手术治疗11例,非手术治疗7例.结果 除1例颈椎骨折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外,其余17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1例L4~5骨折患者术后7个月复查骨折未愈合,经再次手术,后路椎弓根钉更换,前路切开植骨融合,术后骨折愈合.非手术患者脊柱活动范围及后凸畸形程度等较入院前无加重.X线片显示椎体骨折愈合好,手术患者内固定物亦无松动和断裂现象.16例脊髓损伤患者中,10例1年后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患者因病情特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处理.定期复查,密切关注骨折愈合情况及神经恢复情况,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2.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实验研究评价单独顺行交锁髓内钉、顺行交锁髓内钉加用小钢板、顺行交锁髓内钉加用阻挡钉3种不同方法治疗股骨远端AO:33-A3型骨折的稳定性.方法 实验标本来自9具(18个股骨)青壮年防腐尸体.将实验标本随机分成A、B、C 3组,标本均制成由顺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的AO:33-A3型骨折模型.A组标本使用髓内钉加小钢板固定(双皮质,髓内钉从后侧穿过);B组标本使用髓内钉加阻挡钉固定;C组标本单独使用髓内钉固定.将A、B、C 3组标本分别置于生物力学测试机上进行轴向压缩及三点弯曲负荷实验,负荷600N.计算机自动记录加载后产生的位移数据.结果 A组骨折端轴向压缩和三点弯曲平均位移分别为(0.96±0.04)mm、(1.57±0.16)mm;B组分别为(1.72±0.07)mm、(2.57±0.18)mm;C组分别为(1.89±0.07)mm、(3.94±0.28)mm.A、B、C组轴向压缩及三点弯曲的位移结果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行交锁髓内钉加用阻挡钉、小钢板均比单独顺行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远端骨折显著增加生物力学稳定性;相对于阻挡钉,小钢板的增强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总结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GSH)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锻炼的经验.方法 62例股骨远端骨折采用GSH治疗,术后早期采用主动和被动同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平均12个月,按Mercha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达95%.结论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安全可行,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同时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44.
抗生素在预防和治疗骨科感染中起者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手术范围的扩大和治疗上过分依赖抗生素等因素,使得耐药菌株、术后迟发感染等问题非常突出。笔者对66例骨科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患者的局部分泌物进行培养,并对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分析,旨在寻找骨科手术迟发感染的细菌菌株与抗生素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正常大鼠脊髓实质内注射后组织损伤情况,探讨脊髓实质内注射量大小与脊髓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成组实验设计将50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手术对照组,腺瘤毒(Ad-LacZ)2μL、4μL组、6μL组与10μL组.手术对照组只行椎板减压术,不进行微注射,其余各组大鼠依分组情况分别于脊髓内T13椎体水平...  相似文献   
46.
骨盆外固定术是骨盆损伤患者复苏阶段治疗颇为重要的环节,传统的骨盆外固定架对骨盆前环提供足够的稳定性,但对后环的稳定性不足。髋臼上方外固定的钉道位于髂前下棘至髂后上棘间髋臼上方致密骨质内髂嵴前缘自髂前上棘向下至髋臼边缘,熟悉股外侧皮神经解剖可避免损伤。生物力学研究表明置钉于髋臼上方密质骨中可比传统置钉法获得更佳的骨盆稳定性,外固定针插入髋臼上方4~5 cm深能提供足够稳定性,联合应用骨盆闭孔-出口位、闭孔入口位及髂骨斜位像可确保螺钉安全植入。经髋臼上方通道的外固定针可获得更长的钉-骨界面,并实现对骨盆后环的加压,增加固定可靠性。  相似文献   
47.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奇志  李增炎 《河北医药》2009,31(12):1486-1487
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该骨折的发病数量渐增。另外老年人骨质多疏松,且常伴有内科疾病,若治疗不当,轻者遗留髋内翻、下肢短缩等畸形,重者导致死亡。本文选择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于河北省威县人民医院骨科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65岁以上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8.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过去应用骨牵引而使病人长期卧床 ,已被认为是一种不够理想的方法。为减少病死率和早期下地活动 ,我科自 2 0 0 0年 2月至今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共 40例 ,随访 6~ 15个月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本组 40例 ,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 46~ 80岁 ,平均 72岁。按Evans分型 :Ⅰ型 4例 ,Ⅱ型 7例 ,Ⅲ型 8例 ,Ⅳ型 18例 ,逆转子间骨折 3例。1 2 手术方法 患者麻醉平稳后置于牵引床上 ,在C 臂X线监视下行牵引复位。手术采用股外侧直切口 ,于股骨颈中央打入一枚导针…  相似文献   
49.
骶1椎弓根截面投影在骶髂螺钉置入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确定骶1椎弓根最窄截面在髂骨后外侧面的投影,为骶髂螺钉的置入提供一个安全的区域.方法取10具成人男性防腐骨盆标本,从骶1椎弓根最窄处垂直于椎弓根长轴将其截断,断面近似于矩形.在矩形的4个顶点,经骶髂关节沿骶1椎弓根长轴分别将4枚克氏针从髂骨后外侧穿出.4个穿出点的连线形成的矩形即为骶1椎弓根最穿截面在髂骨后外侧的投影.其底边与坐骨大切迹后下缘平行,其高和髂后上下棘连线平行.双侧同时测量投影区与坐骨盆标本,参照上述指标置入骶髂螺钉或克氏针共30枚,依正位、入口位、出口位X线片判断置入物位置.结果矩形投影的底为2.15cm,高为3.11cm.坐骨大切迹后下缘距矩形的下底边和上底边的距离分别为2.91cm和6.52cm.髂后上下棘连线距矩形后侧边和前侧边的距离分别为3.47cm和5.66cm.投影中心点到骶1管外缘和骶1椎体中心的距离分别为4.15cm和6.98cm.骶1椎弓根长轴在水平面上和前方髂骨翼及后方髂骨的更何况角、在冠状面上和髂骨后下骨面的夹角分别为60°、90°和90°.置入的30枚骶髂螺钉或克氏针其位置正确率为93%.结论骶1椎弓根最窄截面在髂骨后外侧的投影,是骶髂螺钉置入的理想和安全的区域.  相似文献   
50.
骺板骨桥是临床上较难诊治的一种疾病,作者利用骨延长支架治疗骺板骨桥,取得了很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共16例患儿,男9例,女7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6岁。股骨远端骨桥1例,胫骨近端骨桥10例,胫骨远端骨桥5例。主要临床表现:膝关节内翻畸形10例(最大角度45°),膝关节外翻1例,踝关节外翻畸形5例(最大角度40°);其中,有5例伴有肢体短缩畸形。随访时间6~36个月。2 治疗方法在双管双向X光机监视下,使用直径为25mm钢针平行穿过骨骺,另外两根直径为25mm的钢针平行穿过相应的骨干;并且使穿过骨骺的钢针所在的平面与穿过骨干的钢针所在平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