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促进叙词表的编制与维护工作。方法:梳理国内外叙词表编制标准的演化过程,比较其对概念间语义关系定义的变化,通过实例分析医学和农业领域叙词表中的概念间语义关系,归纳总结概念间语义关系的发展现状。结果:随着叙词表的发展及其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概念间语义关系一方面表现出向本体转化的趋势,另一方面表现出关系细化和语义明确的趋势。结论:在叙词表的新编和更新维护中,应更进一步关注和促进叙词表词间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凌宇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6):1068-1068
据AO临床统计资料,78.9%的股骨粗隆骨折均为65岁以上老年人,1956年Storen报道股骨近端骨折的死亡率和病残率直接与保守治疗有关.因此,手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骨折已成为骨科医生的共识.我科自2008年以来使用PFN-A(空心非扩髓髓内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骨折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胫骨结节中内1/3及胫前肌腱定位、髓外系统进行截骨、术后胫骨假体在冠状位上的力线情况,并分析产生不良力线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12月间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完成212个膝关节手术,均由同一手术工作组实施。胫骨侧截骨采用髓外定位方法,参考标志近端为胫骨结节中内1/3,远端为胫前肌腱。术前、术后2周在下肢全长片上测量下肢器械轴夹角和胫骨假体冠状位力线。结果:定义良好冠状位力线为胫骨假体平台连线中垂线同下肢机械轴夹角在±3°范围内,结果显示191个(90.1%)胫骨假体的力线良好。术后外翻截骨5个,内翻截骨16个。术前存在内翻畸形的196个膝关节中,术后17个(8.7%)存在假体不良力线;术前16个外翻膝中,4个术后有不良力线(25.0%);卡方检验经校正后(χ2=2.778,P=0.096)无统计学相关性。术前内/外翻畸形大于20°的膝关节有22个,术前下肢机械轴和术后胫骨假体力线绝对值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21.95°(20.00°,26.90°)和1.85°(0.10°, 7.10°),190个畸形小于20°膝关节术前下肢机械轴和术后胫骨假体力线绝对值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10.65°(0.50°,19.80°)和1.10°(0.00°,4.60°), 结果经秩和检验显示术前重度畸形同术后胫骨假体不良力线存在相关性(Z=2.11,P=0.03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胫骨结节中内1/3和胫长肌肌腱为近/远端解剖标志,依靠髓外定位系统进行截骨,临床可行性高,多可取得满意的结果;本方法可能产生内翻截骨,且在重度畸形的患者中更易出现力线不良。  相似文献   
14.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以下简称先髋脱)是造成DDH(髋臼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为骨科常见病,其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但患儿为3岁以上时以手术治疗为首要方法。本院自1998~2011年以来手术治疗大龄儿童先髋脱11例15髋,手术均一期采用"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骨盆内移截骨、髋臼造盖并加用克氏针内固定术"(以下简称联合手术)。采用这一手术的目的是为了充分纠正髋部畸形,改善髋关节机械应力,矫正髋臼过大前倾角,为患儿髋关节以后的发育打下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