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8篇
中国医学   177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对广州市海珠区2009年艾滋病HI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艾滋病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参考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本中心承检的各类人群送检样品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2 909人份样品中检出HIV抗体阳性者13例,其中11例是通过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感染,2例是通过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检出阳性者均为男性,检出率为0.45%。在所有被检人群中,休闲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看守所哨点监测人员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人员、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40%、1.12%、2.34%。结论目前我区艾滋病主要还是发生在高危人群中。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和男男同性性行为仍是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大鼠肝脏中氧化应激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并探讨吡咯列酮对高脂饮食导致的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取4周龄雄性SD大鼠,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高脂组,吡咯列酮组、吡咯列酮+高脂组。喂养12周后,称体重后断尾法留取空腹血标本,取血测定空腹血糖浓度、血清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糖原检测试剂盒检测肝脏组织中糖原含量;D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中的活性氧自由基水平。结果:正常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指数为-3.47±0.39,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大鼠空腹血糖水平上升,而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为-6.29±0.54,吡咯列酮能降低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指数为-4.54±0.33。蒽酮法的检测结果显示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肝组织糖原含量显著降低到(13.6±2.7)mg/g,吡咯列酮能促进肝脏糖原合成[(19.62±2.88)mg/g]。DHE染色显示肝组织活性氧自由基水平显著增加,吡咯列酮能降低氧化应激水平。结论: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肝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水平显著增加,糖原含量显著降低,吡咯列酮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对比桂枝汤中6种苯丙烯类化合物对环氧合酶-2( COX-2)及前列腺素合酶(PGES)的影响,为其抗炎、解热、镇痛作用“构效关系”提供相关实验依据.方法:将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以5×105个/mL,1.90 mL/孔接种于6孔培养板,用1 mg·L-1脂多糖(LPS)分别刺激0,1,2,4,8,12,24 h,提取其总RNA并用TaqMan real time PCR法检测COX-2及PGESmRNA表达情况,选择1 mg·L-1 LPS剂激4h作为实验条件,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并用桂皮醇、邻甲氧基桂皮醇、桂皮醛、邻甲氧基桂皮醛、桂皮酸、邻甲氧基桂皮酸6种苯丙烯类化合物以0,12,19,32,54,90,150 mg·L-1进行干预,检测其对COX-2及mPGES-1 mRNA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COX-2与mPGES-1 mRNA表达随LPS刺激时间变化,COX-2于4h时达峰值后下降,而mPGES-1则一直呈上升趋势.mPGES-2与cPGES mRNA则并不随LPS刺激而变化.桂皮醛作用最强,在32 mg·L-1时显著抑制COX-2(P <0.05)和mPGES-1(P<0.01);邻甲氧基桂皮醛次之,在54 mg·L-1时显著抑制COX-2(P <0.05)和mPGES-1(p<0.05).其余4种化合物对COX-2和mPGES-1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强度远弱于桂皮醛和邻甲氧基桂皮醛,在实验所设浓度范围内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抑制COX-2和mPGES-1,是桂枝汤苯丙烯类化合物抑制前列腺素E2( PGE2)分泌,进而发挥抗炎解热作用的重要机制.其作用强弱顺序为醛>醇>酸,结构中有邻甲氧基则作用减弱,其作用强弱似与丙烯基末端的氧化态关系密切,同时也受到甲氧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赤雹根水提取物(WETR)和乙醇提取物(EETR)灌胃给药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为赤雹根的临床安全用药和长期毒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昆明种小鼠100只,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只,分别接受不同剂量的赤雹根水提取物或乙醇提取物。观察给药后小鼠中毒反应及死亡情况,连续观察14d。结果赤雹根水提取物的LD50为16.80(生药)g/kg,95%可信限为15.91~17.68g/kg;赤雹根乙醇提取物LD50为12.72(生药)g/kg,95%可信性限为11.42~14.15g/kg。结论赤雹根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灌胃给药的LD50分别相当成人临床用药剂量(15g/人/日的67倍和51倍,属于小毒药材。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脑心清对高粘滞血症大鼠粘度及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用电刺激的方法形成大鼠颈动脉血栓观察脑心清对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采用注射高分子右旋糖苷的方法形成高粘血症模型,取血测定全血、血浆、血清粘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大鼠每天1次,连续7天灌服脑心清7.0、14.0 g(生药)/kg,能延长电刺激颈动脉内膜损伤所致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时间,分别延长19.6%(P<0.05)、33.8%(P<0.001)。可降低高分子右旋糖苷导致的血流变异常大鼠的全血和血浆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可不同程度的改善脑膜微循环,增加脑膜血流量。结论:脑心清能明显延长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时间,降低高分子右旋糖苷引起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的升高,增加脑膜血流量。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评价L-精氨酸对内毒素(LPS)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n=16)、LPS组(n=16)、LPS 3 h+L-精氨酸治疗组(L1组,n=8)和LPS 6 h+L-精氨酸治疗组(L2组,n=8).LPS组、L1组和L2组静脉注射LPS 5m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L1组和L2组分别于给予LPS后3 h或6 h腹腔注射L-精氮酸500 mg/kg.L1组和L2组于给予L-精氨酸后3 h(C组和LPS组分别于给予生理盐水或LPS后6、9 h)取8只大鼠,取肺组织,测定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A(SP-A)mRNA的表达水平、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磷脂(TPL)和总蛋白(TP)浓度,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C组比较,LPS组SP-A mRNA表达下调,BALF中TPL浓度降低,TP浓度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L1组SP-A mRNA表达上调,BALF中TPL浓度升高,TP浓度降低(P<0.05或0.01);L2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1组肺损伤程度轻于LPS组和L2组.结论 L-精氨酸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从而对大鼠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7.
L-精氨酸对内毒素诱导大鼠肺组织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L精氨酸(L-Arg)对内毒素(LPS)诱导大鼠肺组织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减轻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LPS组和L-Arg组.LPS组和L-Arg组静脉注射LPS 5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kg),S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kg,3 h后L-Arg组腹腔注射L-Arg 500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kg),S组和Au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kg.注射L-Arg或生理盐水后3 h.取肺组织.提取线粒体,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ATPase、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一氧化氮(NO)的水平、线粒体膜肿胀度、线粒体活力和线粒体膜流动性;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与S组比较,LPS组SOD、GSH-Px、ATPase、线粒体活力和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MDA、NOS、iNOS、NO及线粒体膜肿胀度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L-Arg组SOD、GSH.Px、ATPase、线粒体活力和线粒体膜流动性升高,MDA含量和线粒体膜肿胀度降低(P<0.05).L-Ars组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化的程度轻于LPS组.结论 L-Arg可减轻LPS诱导大鼠肺组织线粒体损伤,其机制与增强抗过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SD新生大鼠进行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t-BHP组和异丙酚1、10、30μmol.L-1组。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线粒体活性,罗丹明123(Rhodamine123)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00μmol.L-1的t-BHP处理心肌细胞4 h后,细胞内GSH水平明显下降(P<0.05),MDA含量增加(P<0.01),抗氧化酶SOD活性降低(P<0.01),细胞线粒体活性降低(P<0.01),线粒体膜电位ΔΨm明显下降(P<0.01),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异丙酚10、30μmol.L-1能减少过氧化氢所致的细胞中MDA含量升高;提高SOD活性和GSH水平;提高线粒体活性、膜电位;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caspase-3的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异丙酚能减弱过氧化氢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活性氧自由基导致的细胞膜氧化损伤、提高线粒体活性、维持线粒体的膜电位,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氨基胍(aminogunidine,AG)对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时程性变化的影响和对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的影响,探讨AG对肺损伤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试验一: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G治疗组。模型组、AG治疗组静脉注射LPS(5mg·kg-1)复制内毒素性肺损伤模型。LPS3h和6h后腹腔注射AG(100mg·kg-1,AG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及LPS组)。原位杂交法(ISH)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肺组织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mRNA及蛋白水平;留取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BALF中的总磷脂(TPL)和总蛋白(TP)。试验二: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以LPS(终浓度10mg·L-1)损伤巨噬细胞,观察AG对肺泡巨噬细胞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肺损伤后SP-A mRNA及蛋白表达在LPS6h、9h后明显下降;BALF中TPL明显减少,TP增多。肺损伤3h用AG治疗3h后,SP-A mRNA阳性细胞表达及蛋白明显增强,BALF中TPL较LPS组相同时间点明显上升,TP降低,病理显示肺损伤减轻。体外实验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处理巨噬细胞后,细胞培养上清中NO、TNF-α、IL-6和LDH浓度明显增高,AG明显减少LPS所致的LDH和NO的释放,降低TNF-α和IL-6浓度。结论肺损伤后早期给予AG可通过增强肺表面活性物质表达减轻内毒素性肺损伤。AG可抑制LPS对巨噬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罗布麻、葛根提取物对神经刺激引起的猪脑动脉反应的影响及其与一氧化氮的关系。方法采用离体去除内皮血管方法,测定脑动脉螺旋条的等容张力变化及药物的作用。结果罗布麻、葛根提取物对电刺激或化学刺激引起的血管舒张反应具有增强作用,此作用不受酚妥拉明和哌唑嗪、心得安、阿托品、引哚美辛的影响,但可被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抑制,该抑制作用又可为一氧化氮供体L-精氨酸逆转。结论罗布麻、葛根提取物对电刺激或化学刺激所致血管舒张反应的增强作用可能与一氧化氮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