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PPH手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6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PPH手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疗效。方法对6例直肠黏膜脱垂病人行PPH手术治疗。结果对不同程度的直肠黏膜脱垂病人可行1-3次PPH手术完全解除病痛消除症状,使病人工作生活无后顾之忧。结论PPH手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周期短等优点,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2.
化工企业成批烧伤患者致伤因素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宁蒙周边化工企业成批烧伤患者致伤因素,探讨早期救治方法与应对措施。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9-21例/批的成批烧伤患者12批共195例,按组织领导,合理分类,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全身与局部治疗,手术植皮等方法治疗。深入化工企业对12000余人做自救、逃生、转送的专业知识培训,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本组病例治愈186例(治愈率95.36%);死亡9例(死亡率4.61%)。经过培训的企业发生群体和个体烧伤时,现场均能正确施救与转送。结论对成批烧伤患者早期执行预定救治方案处理.可提高救治成功率,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人、干部均能在现场正确开展施救与转送,为到院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33.
34.
美宝止痒霜止痒疗效评价(附114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对114例烧伤修复后皮肤疤痕瘙痒(91例)和各种皮肤过敏所致的皮肤病痒(23例)应用美宝止痒霜的止痒疗效作了系统观察,取得100%疗效,并有60.53%病人取得了在一分钟内止痒并持续30分钟的显著疗效。作者还对该药品止痒机理作了探讨。对临床应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重症烧伤患者烧伤休克早期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宁夏医科大学附属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重症烧伤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1例,对照组36例。患者入院后均行抗感染治疗,保护各脏器功能,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银离子敷料包扎创面等处理。试验组患者烧伤后第1个24 h输入胶体液量的50%使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和新鲜冰冻血浆于烧伤后8 h内输注,剩余50%胶体液量在烧伤后16 h内输注,人血白蛋白液于烧伤12 h后进行输注;烧伤后第2个24 h的胶体液量使用新鲜冰冻血浆+人血白蛋白液输注;烧伤后第3、4个24 h根据血常规和生化检查补充人血白蛋白液。对照组患者烧伤后第1个24 h输入胶体液量的50%使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500 mL和新鲜冰冻血浆于烧伤后8 h内输注,剩余50%胶体液量(新鲜冰冻血浆)在烧伤后16 h内输注;烧伤后第2个24 h的胶体液量使用新鲜冰冻血浆和人血白蛋白液,人血白蛋白液于烧伤36 h后输注;烧伤后第3、4个24 h根据血常规和生化检查补充人血白蛋白液。统计2组重症烧伤患者烧伤后第1、2、3、4个24 h输注的胶体液量、液体总入量、白蛋白补入量、每小时尿量;记录重症烧伤患者烧伤后第1、2、3、4个24 h血清白蛋白含量及烧伤48 h后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小板、C反应蛋白情况;计算2组烧伤48 h后休克指数。数据比较采用非配对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 结果烧伤后第1、2、3、4个24 h,试验组输入胶体液量分别为(0.37±0.15)、(0.23±0.10)、(0.07±0.01)、(0.02±0.01) mL·kg-1·%TBSA-1,均少于对照组[(0.58±0.17)、(0.29±0.09)、(0.08±0.01)、(0.05±0.01) mL·kg-1·%TBSA-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59、2.752、4.378、13.130,P<0.05);烧伤后第1、2、3、4个24 h,试验组液体总入量分别为(2.31±0.21)、(1.56±0.10)、(1.01±0.13)、(1.02±0.13) mL·kg-1·%TBSA-1,均少于对照组[(2.55±0.22)、(1.62±0.14)、(1.13±0.25)、(1.09±0.25) mL·kg-1·%TBSA-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94、2.183、2.689、1.568,P<0.05);试验组患者烧伤后第1、2个24 h的白蛋白补入量分别为(76.64±4.26)、(67.43±7.20) g,均高于对照组[(62.57 ±4.43)、(55.72±4.89) 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190、8.230,P<0.05);试验组伤后第3、4个24 h的白蛋白补入量分别为(44.07±4.46)、(24.49±5.25) g,均低于对照组[(46.68±6.06)、(38.65±7.01) 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9、10.110,P<0.05);试验组患者烧伤后第1、2、3个24 h的尿量均高于对照组,烧伤后第4个24 h的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3、2.194、3.591、11.170,P<0.05);烧伤后第1、2、3、4个24 h,试验组血清白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05、4.517、40.140、3.544,P<0.05)。烧伤48 h后,试验组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分别为(36.57±6.48)%、(121.16±13.16) g/L、(209.54±32.57)×109/L,与对照组[(39.83±7.47)%、(134.64±18.94) g/L、(116.72±39.84)×109/L]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1、3.662、5.003,P<0.05);试验组血小板水平(30.67±9.27) mg/L,高于对照组[(40.52±7.6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40,P<0.05)。烧伤48 h后,试验组休克指数0.64±0.13,对照组休克指数0.76±0.12,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9,P<0.05)。 结论烧伤休克期早期使用人血白蛋白可以有效扩容,纠正低蛋白血症,减少液体复苏总入量,恢复脏器功能不全,为重症烧伤患者救治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单位近年来成批烧伤患者和非成批烧伤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的流行病学变化。方法 将本科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16例成批烧伤患者与同时期收治的361例非成批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年度创面分泌物、血液、痰液、气管套管及深静脉置管标本中的主要病原菌菌种、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变化。结果 成批烧伤组感染革兰氏阳性(G+)球菌与革兰氏阴性(Gˉ)杆菌的患者共176例(55.70%),非成批烧伤组感染革兰氏阳性球菌与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患者共135例(37.40%),成批烧伤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成批烧伤组。成批烧伤组检出主要病原菌253株(52.93%),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39株(54.94%),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1株,表皮葡萄球菌48株;革兰氏阴性杆菌105株(41.50%),分别为大肠埃希菌63株,铜绿假单胞菌42株;真菌9株(3.56%)。非成批烧伤组检出主要病原菌225株(47.07%),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27株(56.44%),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1株,表皮葡萄球菌2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90株(40.00%),与成批烧伤组略有不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51株,大肠埃希菌39株;真菌8株(3.56%)。成批烧伤组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59株(64.84%),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s,MRSE)31株(64.58%);非成批烧伤组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61株(60.40%),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16株(61.54%)。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增加,并呈多重耐药性。结论 成批烧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较非成批烧伤患者明显增加,且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增加,并呈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37.
应用异种皮作微粒皮移植覆盖物治疗深度烧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异种(猪)皮作为微粒皮移植覆盖物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0例深度大面积烧伤患者,于患者行切痂植皮术前1 d,将1只50 kg左右的纯白猪处死后清洗、剃毛、消毒,切取2张含少量脂肪的皮片,用鼓式取皮机反取成全厚或中厚皮。先播散自体微粒皮,再将猪皮打孔覆盖其上加压包扎。观察患者术后猪皮排异、微粒皮成活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和术后1年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周猪皮完整、与创面粘贴好;术后4~5周猪皮呈干痂状,逐渐与微粒皮分离,微粒皮已生长融合,创面基本愈合;术后6~8周猪皮全部脱落,创面愈合。10例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42~56 d[(50±5)d]。术后1年见患者术区虽有表浅瘢痕,但其弹性和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用猪皮替代同种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修复深度烧伤创面可行。  相似文献   
38.
本文报告了我院1995年至1995年应用MEBT/MEBO治疗婴幼儿与学龄前儿童深度烧烫伤76例,最大面积45%,平均愈合天数为22.75天,疤痕形成21例,疤痕形成率27.63%,76例病例均采用MEBO全部治愈,治愈率100%,无一例致残。通过76例小儿深度烧伤治疗,即可证明:MEBO适用于小儿任何部位任何深度的烧伤,深Ⅲ度创面平均愈合天数为42天,可达表皮化愈合。更进一步证明MEBO在深Ⅱ度创面愈后不留疤痕,有其独特优势。结论:笔者认为MEBT/MEBO是目前临床最理想的方法和药物,应大力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39.
成批烧伤患者的综合救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分析化工企业成批烧伤患者的救治方法与应对措施。方法以2003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成批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03年1月—2006年12月循常规接诊与抢救治疗程序,设为历史对照组;2007年1月—2011年11月12月为治疗组,治疗中采用程序化组织管理方案,给予化学烧伤及烧冲复合伤的个性化治疗,包括预防性气管切开、全身支持与局部治疗、手术植皮等。观察2组患者治愈率、死亡率、平均手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休克发生率、脓毒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共收治22批37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10批183例,治疗组12批195例。2组患者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比对照组:95.36%与88.52%)(P>0.05)。治疗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比对照组:4.61%与11.48%)。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特重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治疗组(89.46±11.42)d比对照组(101.27±13.95)d;重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治疗组(51.64±14.32)d比对照组(66.04±16.84)d;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治疗组(42.83±15.50)d比对照组(66.77±19.34)d;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治疗组患者94例(48.21%),创面愈合时间(26.12±4.31)d,对照组患者89例(48.63%),创面愈合时间为(26.71±4.12)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组织管理结合整体治疗和个体化治疗,能够缩短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死亡率、休克及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治愈率,具有更好的临床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MEBO外敷紫草油纱半暴露疗法在治疗耳廓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105例耳廓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98耳采用MEBO治疗,外敷紫草油纱半暴露疗法;对照组49例85耳创面涂磺胺嘧啶银粉暴露烤架促进成痂,观察两组耳廓烧伤创面的疼痛程度,愈合时间,愈合质量。结果:治疗组创面疼痛减轻,创面愈合时间平均缩短3.18天,愈后耳廓色素沉着、脱失,瘢痕及缺损畸形率均低。结论:耳廓烧伤应用MEBO外敷紫草油纱半暴露疗法最大限度保留间生态组织,恢复耳廓外形,具有止痛作用,愈合后耳廓色素沉着、脱失,瘢痕及缺损畸形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