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患者女,46岁。因阵发性心悸20余年,复发2天于1997年6月8日入院。体检:血压8/3kPa(60/22mmHg),双肺无异常,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240次/分,心律不齐,心尖区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心电图示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平均心室率为260...  相似文献   
23.
杓状软骨脱位是气管插管及留置过程中造成的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该并发症可发生于困难气管插管 ,也可发生于气管插管顺利的患者 ,也可于气管插管留置过程中造成 ,故应引起重视。患儿男 ,2岁半 ,体重 1 2 5kg ,患儿因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麻醉诱导用药为力月西 5mg、仙林 1 5mg、芬太尼 0 1 5mg ,在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 4 5 # ,麻醉诱导平稳 ,插管顺利。手术顺利 ,麻醉平稳 ,术毕带管返ICU。于手术后第 1天病情平稳后拔出气管导管。患儿术后第 5天发现不能正常发音 ,电子纤维喉镜检查示环杓关…  相似文献   
24.
患者 女 ,2 4岁。活动后心悸、气促 2年伴晕厥 3次入院。入院查体 :心率 76次 /分 ,心律整齐 ,未闻及心脏杂音。胸部 X线检查示双上肺纹理增粗 ,可见双心房影。核磁共振示 :左心房见一等信号块影 ,表面欠光滑 ,呈小分叶状 ,信号欠均匀 ,大小约 4 .0 cm× 5 .5 cm,附着于房间隔左心房侧 ,随心室收缩和舒张可移动于左房腔与二尖瓣口 ,活动度小。超声心动图示 :左心房内有低回声团块 ,大小约 5 .4 cm× 4 .0 cm,包膜清楚 ,活动度很小 ,团块占据左房腔约 75 %。以上检查结果均诊断为左心房粘液瘤。于 2 0 0 1年 12月 5日行手术治疗。术中心外…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常规静息心电图(ECG)、静息超声心动图(UCG)、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冠心病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102初诊为冠心病者患者,在同期内(间隔<2周)接受ECG、UCG和TET检查.将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别与ECG、UCG和TE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CG、UCG和TET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22.6%、71.7%和85.7%;特异性分别为:50%、72.2%和88.9%,准确性分别为:27.5%、71.6%和86.2%.[结论]ITET、UCG是诊断冠心病的安全、无创伤、重复性强且较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总结婴幼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防治的经验和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1年1月-2012年11月418例3岁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结果 418例中手术死亡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52例,其中肺部并发症21例(占40.4%),包括肺炎14例、气胸4例、肺不张3例。结论婴幼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防治需采取综合措施,与术前准备、麻醉、手术操作、体外循环、术后监护、术后护理、术后营养治疗均有关。  相似文献   
27.
李亚雄  雷定华 《云南医药》1998,19(4):244-245
报告主动脉窦瘤破裂外科治疗22例。窦瘤起源于右冠窦15例,起源于无冠窦7例;窦瘤破入右心室12例,破入右心房10例。5例合并室间隔缺损,7例合产主动瓣关闭不全讨论了诊断、病程和外科治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疗效。方法将78例PN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强的松)、治疗组B(强的松加肾复康),观察临床疗效。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B组的疗效明显优于A组(F=555,P<0.01),A、B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和血胆固醇三项指标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88、2.76和3.26,P均<0.01),且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副作用明显比单纯西药疗法的少而轻(χ2=7.80,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肾复康与强的松有协同作用,提高疗效、能降低尿蛋白、升高血浆白蛋白、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30.
自1958年Sones绛肱动脉切开到1967年Judknis和Amplatz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该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已成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始于1984年,1989年将急诊PTCA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2000年全国大约有15000例病人接受了PTCA和支架植入治疗。如何使患者在住院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