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变异型心绞痛表现多样,现报告3例如下。例1.男,49岁。既往心电图有左前支阻滞,无自觉症状。1984年11月14日清晨,突然出现胸骨后剧痛,查血压110/70mmHg,心率108次/分,心电图 STv2~4抬高0.4~0.6mV,STⅡ、Ⅲ、avF 下降0.1~0.3mV,Ⅰ、avL 呈 qR 型,Ⅱ、Ⅲ、avF 呈 rS 型,V_1呈 M 型,Sv_5粗钝,心电轴-48°,QRS时间0.13秒,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肌缺血、左前支及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即含服消心痛  相似文献   
42.
为了解北京市崇文区各医院常用消毒剂使用情况 ,消除管理隐患 ,并为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崇文区卫生防疫站消毒科于 1999、2 0 0 0年连续 2年对辖区内 14所医院的消毒剂使用情况进行了监测。1 方法1 1 采样方法 :对 14所医院各科室使用的消毒剂(包括原液 )随机抽样 ,同一消毒剂取 2份样品 ,1份做细菌学检验 ,1份做浓度监测。1 2 监测方法 :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方法进行监测 ,在浓度监测中 ,发现用我国药典规定的方法检测戊二醛的浓度其结果较用《消毒技术规范》(1991年版 )规定的方法准确度高 ,这与彭长华等的…  相似文献   
43.
44.
患者男,33岁。平素健康,既往无药物过敏史。1983年2月21日下午,因神经性头痛而给予口服去痛片2片,约在1小时后,出现全身皮肤瘙痒,胸背部皮肤出现散在性红色小丘疹。次晨体温升至38℃。后因发热未退而于2月23至3月1日先后3次肌注复方氨基比林(不含乌拉坦)注射液2ml,体温不退,反而升  相似文献   
45.
论肝—中基理论疑难点探讨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6.
<正> 喘以呼吸急促,甚则张口抬肩为特征,是以证命名的一种临床常见疾患,《内经》曰:“邪在肺则上气喘”,“肾病者……喘咳身重”,“劳则喘息……故气耗矣”。仲景禀承经旨,且深入阐发,对喘一证主从肺肾入手,体现了上焦邪实,从肺而治;下元多虚,从肾而治的辨治思想,并具体地创制出诸多法、方,对后世临床颇多启迪。笔者据《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条文(前者计22条,后者计26条,条文号序按《校订宋本》),将其约为“治喘十法”,以飨同道。一、解表宣肺法(《伤寒论》35条) 适应病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苔薄  相似文献   
47.
中医之舌诊学,肇始于《内经》,补充阐发于历代。时至今天,已日臻完备,与脉诊学并驾齐驱,成为中医诊断学中的一门独立分学科。其实用价值,有时甚于脉诊、尤其是表现在温病和统观《内经》中有关舌诊之论述,  相似文献   
48.
攻下祛瘀法,肇始于东汉·张仲景,其有“瘀热在里,下血乃愈”之论述。后世颇多阐发。兹将本法的现代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整理如下。一、急性胰腺炎本病殆属中医学“脾病”范畴。辨证为“脾实”,治宜荡实泻脾、祛瘀行痹。据全国近二十处的报导,本法被认为是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主法,并具可靠疗效。如吴氏采用本法(基本处方是延胡,赤芍,丹皮、姜黄、大黄,柴胡)治疗本病273例,痊愈272例(99.6%),自觉症状消失时间多在3天内,腹部压痛消失为24小时~10天,白细胞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为1~9天。吴氏通过分组实验(中药组:以上方煎剂  相似文献   
49.
<正> 附子汤为东汉·张仲景所创制。见于《伤寒论》304条“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305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上两条指出本方治疗阳虚寒湿之身痛证。亦见于《金匮·妇人妊娠病脉症并治第二十》第3条:“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本条指出本方治疗妊娠阳虚宫冷之腹痛、胎胀证。附子汤功擅峻补元阳,祛寒镇痛,运化水湿。附子与方中不同药物配伍并重用之,可以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附与参,重剂相伍,大温大补,功专拯扶元阳,固本御寒,治疗阳衰气匮之脱证、厥证及虚损诸证。如阳气外亡之大汗、脉微厥逆、阳气欲脱之泄泻、遗溺、崩下以及脏器脱垂等证。亦可峻补心肾之阳,凡命火式微,心阳颓蹶所致心神不敛诸证,如怔忡、惊悸、失寐等证。附与术,重剂相伍,双补肾脾之阳,多用于寒湿滞阻于经脉筋骨之痹痛、寒湿内蕴之痰眩、泄泻、白带等证;肾脾虚寒所致肠寒便  相似文献   
50.
<正> 脑震荡为现代医学中的一种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其病变不仅限于外力作用于头部而直接造成的原发性病变,而且还会出现继发性病变。颅脑损伤后遗症为损伤3个月后,仍有头痛、头晕、失眠等证状存在,而无神经系统器质性损伤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