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笔者曾以自制黄鱼鳔胶丸治疗儿童遗尿症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简要介绍如下。药物及制法:取黄鱼鳔500克(白净者为佳)切碎,以牡蛎粉入锅中炒热,再将鱼鳔碎块加入拌炒,至发热膨胀为圆珠样,筛去牡蛎粉,取出胶珠,晾干。后将鱼鳔胶珠研为细末,于炼蜜中,候蜜将冷时为丸(切不可热捣,否则将胶粘难于为丸),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医学认为证与病各从不同侧面反映疾病的病理规律,故而其临床假说为“证——病”双层次结构,而且是详于证、略于病的,即更注重患病时的机体反应状态;其假说是在“系统——综合”思维模式和整体、动态观指导下,以辩证思维为核心,并将试探性治疗与诊断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其验证方法是以临床治疗直观效果作为综合评价的依据。西医临床假说是一个层次的“病”,是在“实验——分析”思维模式指导下,从疾病发展全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强调特异性病因与病的线性对应和局部解剖定位关系,并借助逻辑推理而形成的;其假说验证主要根据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对比来直接表明的。  相似文献   
13.
早在《内经》中,已有“脉泣则血虚”的血虚瘀血证的记载,至东汉张仲景,创制大黄(?)虫丸,用以治疗“五劳虚极”“内有干血”证,成为后世补益阴血、活血化瘀治则的先河,尔后应用日广。兹就近年来本治法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综述如下。一、造血系统疾病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是本病重要发病机理。据中医理论,肾主骨,骨生髓,治疗多从补肾益阴入手。本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故多呈现程度不同的瘀血现象,治疗时多辅以活血化瘀之品。金谷城以补益阴精、兼活血化瘀治则,以鱼鳔  相似文献   
14.
15.
16.
由于中西医学产生的历史时代及其背景的不同,故而形成了中医和西医两个医学体系和医学思维体系、就其思维体系而言,两者在各自的思维认识论上表现了很大差异,即中医学主要着眼于宏观、整体的思维认识论;西医学则主要基于微观、局部的思维认识论。而针对这种差异进行比较性的研究,无疑对我们深化认识两个医学体系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以下的研究和比较。  相似文献   
17.
<正> 自拙作“脑震荡和颅脑损伤后遗症的中医治疗初探”(以下简称“初探”)一文于贵刊80年第9期中刊载后,陆续收到一些读者的来函,询问有关本病某些治法的具体运用和注意事项。今仅就笔者对本病的临床点滴体会,撮要撰成此文,聊为“初探”之补遗,且兼作回函拜复于同道及读者。欠妥之处,祈教正之。  相似文献   
18.
“缪刺”与“巨刺”为祖国医学古代针灸中的两种刺法,最早见于《素问》、《灵枢》,嗣后《甲乙经》、《针灸大成》等书均有记载。但近代针灸文献中,有关这方面的专论较罕见。尤其是上述两种刺法,易为初学者所混淆,故有研讨之必要。笔者不揣谫陋,试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系我国唐代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所著。书中收载了丰富的有关传染病的内容,其中有关麻风病的记载内容丰富,现作简要介绍。对麻风病作以专论,率先设置麻风病床。关于麻风  相似文献   
20.
肝之用阳,集中表现在肝的疏泄功能上,而肝之疏泄失职,其病理和病证极其纷杂,主要可约为局部郁结和上、下、横、窜、厥、脱之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