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71.
塑化标本制作技术是利用液态高分子化合物硅酮(silicone)即硅橡胶[1],通过真空渗透手段进入尸体内,使其硬化,从而达到保存标本的目的.利用该技术制作的人体标本,具有无毒、无味、直观、耐用和耐酸碱性好、可永久露天存放等特点.目前,我国大中专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仍多采用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福尔马林保存液保存尸体标本,实验教学环境差,对教师及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很大,亦影响教学效果.然而,采用塑化标本制作技术研制的人体解剖塑化标本,彻底改善了解剖学实验课的教学环境,保护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本文对塑化标本制作技术的原理、分类、制作方法及研究应用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2.
目的:了解和探讨对失血性休克运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进行治疗的临床意义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79例失血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采用2种方法治疗并分为2组,一组是常规组46例,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法治疗;另一组为限制组33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法来治疗。对比和分析2组患者的输液量、血乳酸( LA)、剩余碱( BE)。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然后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术前的输液的总量和死亡率都要比对照组的患者好,死亡率为25.11%,限制组术死亡率为9.53%,常规组和限制组相比较,差异有高度的显著性(P<0.01)。2组患者的血乳酸(LA)、剩余碱(BE)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对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复苏和后续的有效治疗,应争取更多的时间,降低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的效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了解新生儿脐血维生素D与婴儿维生素D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340名新生儿脐血及与其配对的9个月婴儿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新生儿脐血及婴儿血的血清25(0H)D水平。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婴儿喂养方式、母乳喂养的时间、添加维生素D的时间、剂量、户外活动时间等资料;并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Y。检验等进行新生儿脐血与婴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相关性分析等。结果新生儿脐血和婴儿的25-(0H)D水平分别是(30.03±11.24)nmol/L、(79.05±28.96)nmol/L;92.94%的新生儿和9.71%的9个月婴儿的25~(OH)D水平低于50nmol/L,33.82%的新生儿25-(OH)D水平低于25nmol/L,9个月婴儿的25-(0H)D水平无一例低于25nmol/L。新生儿脐血与9个月婴儿血清25-(0H)D水平无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r=0.036,P-0.504。新生儿脐血及9个月婴儿血清的25-(OH)D水平均存在明显季节性差异(F分别-20.845,3.565;P分别为0.000,0.014)。维生素D水平在秋季最高,春季最低。结论新生儿脐血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普遍存在,尤其在春季。婴儿维生素D水平相对较高,尤其是在秋季。新生儿脐血与9个月婴儿血清25-(OH)D水平无相关性。提示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可防可控,只要合理及时的补充维生素D,即可以有效的预防。必须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管理,重视孕期维生素D的补充;冬春季节的孕妇(尤其是孕晚期)和新生儿以及婴儿应该多参加户外活动,特别重视维生素D的补充。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易患因素、发病率及预后情况 ,为MODS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 1998年~ 2 0 0 3年 2 73例重度创伤患者 ,对 MODS易患因素以及器官衰竭情况与创伤评分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6 3例合并 MODS,死亡 4 2例。 MODS的发生率与重度创伤后合并感染、较长的休克期及自身免疫状况因素有关 (P<0 .0 5 )。创伤评分 ISS分值在 16~ 2 5分 ,MODS的发生率为 10 .6 % ,病死率为 30 .0 % ;分值在 2 5~ 35分 ,MODS的发生率为 19.0 % ,病死率为 5 3.5 % ;而分值超过 35分 ,则 MODS的发生率为 78.1% ,病死率为 96 .0 %。结论 :对严重创伤患者 ,充分认识 MODS的危险因素 ,并积极调控机体炎症反应 ,防治感染性休克 ,缩短休克期 ,可能是降低 MODS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与预后情况。方法纳入该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1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把21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5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调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和随访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97.14%比对照组88.5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优良率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77.
随着交锁髓内钉普遍应用于四肢长管状骨的骨干骨折,尤其是在股骨和胫骨,其优势不断被肯定.但也发生更多如深部感染、感染性骨不连等严重并发症,较难处理,值得重视.本科2000年10月~2009年3月期间共治疗11例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发生的急、慢性髓内感染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肺功能研究变化。方法采用潮气呼吸功能测定112例,日龄15-28d的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肺功能。以102例正常同日龄新生儿做对照。主要参数为:达峰时(TPTEF),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VPEF),达峰容积比(VPEF/VE),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kg),每分通气量(MV),潮气呼吸容量环(TBFV)。结果急性期组潮气量(VT/kg)(5.98±1.32)mg/kg,分钟通气量(MV)(1.08±0.29)L/min,较恢复期(7.02±1.21)ml/kg和(1.29±0.24)l/min明显偏低(P〈0.05);反映气道阻塞的指标TPTEF/TE,VPEF/VE分别为(33.01±4.81)%和(33.5±5.02)%低于恢复期组的(43.76±9.82)%和(45.0±10.01)%(P〈0.05)。急性期组呼吸频率(RR)为(58.42±13.01)次/分,比恢复期的(50.01±13.44)次/分明显增快(P〈0.05)。恢复期分钟通气量(mv)为(1.29±0.24)l/min,较对照组的(1.52±0.30)l/min低(P〈0.05),有显著性意义。TBFV形态特点:临床急性期TBFV环变窄,呼吸曲线升陡,高峰提前,峰值较高,降支凹陷。结论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气道病变,可作为检测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病程及预后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原发性MODS与创伤评分的关系及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频度和预后 ,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调查 3 1例严重创伤后原发性MODS患者 ,入院时ISS评分值、脏器受累情况及治疗、预后情况 ,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创伤ISS评分 :2 0~ 3 0分 8例 ,死亡 2例 ;3 1~ 5 0分 14例 ,死亡 6例 ;>5 0分 9例 ,死亡 8例。在原发性MODS中 ,循环、呼吸功能障碍最为常见 ,其次为中枢及血液。直接死亡原因依次为循环、中枢和呼吸等。结论 :创伤评分直接反映原发性MODS的预后情况。治疗的关键是治疗原发性创伤 ,包括“手术修复和脏器功能支持”  相似文献   
80.
分析 6 7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情况 ,其中并发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 12例。认为恢复腓骨的解剖复位是关键 ;三踝骨折正确复位固定顺序有利简化手术 ;要合理固定下胫腓联合 ,且内固定物要在术后 8~ 10周、负重活动前取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