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西方国家大约30%~50%的人群感染有Hp.在我国感染率更高,普通人群Hp感染率达50%~60%,并有报道指出人群感染Hp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提高.自从1983年Warren等人首次发现Hp以来,国内外有关Hp的研究甚快,Hp现已被公认为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经胃黏膜组织样品培养及针对性治疗确证,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茵,也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103例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病人匹配对照后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绝经晚、有肿瘤家族史、精神创伤、肉类摄入多等是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而初潮年龄晚、有职业、母乳喂养持续时间长、活产次数多则能降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发病不仅与生理、遗传因素有关,还与精神心理因素、饮食密切联系。加强预防乳腺癌的健康教育,提高妇女知识水平,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8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TAC化疗方案(吡柔比星注射液、多西他赛注射液、环磷酰胺注射液),化疗前后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三维超声成像检查.比较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测结果,同时比较化疗前后患者的血管血流指数(VFI)、平均灰阶值(MG)、平均能量值(MP)和血管指数(R).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只有部分缓解患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无缓解患者发生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成像检查与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只有无缓解患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患者发生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成像结果显示,化疗后患者的VFI、MG、MP和R均下降,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三维超声成像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评价更具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延迟放疗对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15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行乳房保留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放疗后辅助化疗;观察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先行辅助化疗,再行放疗,延迟>8周.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LR)、总生存(OS)、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3年,观察组及对照组LR率分别为20.00% (15/75)和36.00% (2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31,P=0.031);观察组及对照组OS率分别为94.67%和86.67%,差异无统计学差异(x2=2.953,P=0.134).观察组并发症1例,为皮下积液,转移2例;对照组并发症6例,其中皮下积液6例.转移8例,两组比较具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躯体功能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1.3±3.4)、(69.1±4.8)、(80.5±5.1)、(79.5±6.1)和(70.3±2.6)、(55.9±3.3)、(60.2±4.1)、(65.1±5.8)分,两组各项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8.631,P=0.003).结论 延迟放疗能对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患者生存状况产生积极影响,预后效果较好,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效益观念正逐步在全社会树立起来.中等卫生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的主要阵地,要在有限的3年时间里不断向国家输送合格人才,育人工作必须在全方位上讲求效益.既要保证育人数量.更要保证育人质量,为国家培养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首发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以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为首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全组51例患者,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1年、2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1.57%(11/51)、2.00% (8/40)、0(32/32).整组初始治疗的有效率为49.01%(25/51).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x2=6.586,P=0.045)、HER2过表达型(x2 =4.018,P=0.042)、三阴型(x2 =8.426,P=0.004)是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免疫组化三阴性是独立危险因素(x2=6.964,P=0.008).治疗方式(x2=8.407,P=0.019)、首次治疗后疗效(x2=8.324,P=0.010)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分期晚、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应重视中枢神经系统的转移,而且先放疗获益较大.  相似文献   
68.
目的比较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适形放疗(3D-CRT)剂量学分布的优劣及不良反应,为临床乳腺癌根治术后选择放疗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0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病例,其中左侧乳腺癌患者53例,右侧乳腺癌患者47例;采用IMRT计划50例,采用3D-CRT计划50例,处方剂量均为50 Gy/25次。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来比较IMRT和3D-CRT在计划靶区(PTV)及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IMRT和3D-CRT放疗技术靶区剂量V95%的百分比分别为(97.8±1.3)%、(97.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的V105%、V110%、V115%与CRT相比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的均匀性指数(HI)为1.06±0.05,3D-CRT的HI为1.27±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的适形指数(CI)为0.88±0.04,3DCRT的CI为0.69±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IMRT的适形性较3D-CRT理想。患侧肺V20、V30、V40、V50分别降低了30.4%、38.6%、84.6%、87.5%,左侧患者心脏V30、V40、V50分别降低了70.8%、92.2%、100%,对侧乳腺平均剂量下降了40.1%,肝脏平均剂量下降了82.6%,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IMRT计划在放射性肺损伤、肝炎、心脏病、胸骨后疼痛、骨髓抑制、消化障碍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3D-CRT计划。结论乳腺癌根治术IMRT和3D-CRT都有较好的靶区覆盖率,但MIRT在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和剂量的均匀性均优于3D-CRT,并能降低OAR的受照剂量与容积,减少心脏、肺、肝等器官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α1-抗胰蛋白酶水平以及其基因位点rs1243166多态性与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集429例维吾尔族人群血标本,其中227例COPD患者作为病例组,202例健康维吾尔族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α1-抗胰蛋白酶检测试剂盒检测α1-抗胰蛋白酶水平,MassARRAYiPLEX单碱基延伸技术进行基因检测,对最终检测结果进行?字2检验,采用单因素的logistic回归对不同基因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α1-抗胰蛋白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243166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携带rs1243166-GG基因型患COPD的风险是携带rs1243166-AA基因型的 2.039倍,携带rs1243166-GA基因型的人群患COPD的风险是携带rs1243166-AA基因型人群的1.875倍。结论 α1-抗胰蛋白酶与COPD相关, rs1243166基因位点与COPD的易感性有关,人群携带rs1243166-GG基因型和rs1243166-GA基因型有较高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及特点。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5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胃镜及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将结肠镜下诊断为结直肠息肉的患者纳入病例组(180例);将结肠镜下诊断为正常肠黏膜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71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息肉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反流性食管炎合并结直肠息肉的特点,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息肉的个数、大小的相关性。结果反流性食管炎增加了结直肠息肉的发生风险(OR=1.892,95%CI 1.275~2.807),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较无食管炎的患者息肉多发生在结肠,易患有多发性息肉,且病理类型多为腺瘤,但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息肉的个数、大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反流性食管炎增加了结直肠息肉的发生风险,未来可能为结直肠肿瘤的病理生理、诊疗提供重要线索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