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 近十年来,人体心脏生物瓣膜置换已给不少患者带来了新的生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尽管如此,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关于宿主对心脏生物瓣膜的排斥反应,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同种生物瓣膜虽比异种生物瓣膜置换后的排斥反应弱,但材料来源受到限制。晚近,临床上较为广泛地应用牛心包作为人体心脏生物瓣膜材料,若能更好地降低或消除其排斥反应,无论在理论上及临床实践上均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的目的,在于应用间接免疫萤光反应、生化分析及断裂强度测定等实验方法,探讨牛心包的抗原成分及其定位,观察消除这些成分的生化处理方法是否影响其机械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2.
现代康复理论在指导脑卒中偏瘫早期推拿治疗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四高”特点,尤其是高致残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传统推拿疗法一直在脑卒中恢复期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早期运用推拿手法介入脑血管病康复的研究目前较少。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现代康复医疗技术和方法的引进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大大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程度。由于现代康复医学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认识从发病机制、治疗机制、康复分期、实验研究等各个方面均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因此,将这种理论体系补充到脑卒中推拿治疗方案中,可以提高推拿治疗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促进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建立,而且康复评价体系的引入可以改善以往治疗标准经验化的缺点,比较客观地反映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增强疗效的信度,从而按照国际通用的方法得到确切改善功能障碍的证据。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比较研究SD和Wistar两种不同种系大鼠心房特殊颗粒的超微结构和含量的变化。方法 :透射电镜观察和立体计量学分析。结果 :SD大鼠心房特殊颗粒 (ASG)可分为A、B两型 ,A型颗粒多见 ,含电子致密颗粒核心 ;B型少见 ,为一均匀浅淡的纤维状核心 ,且两型颗粒的界膜清晰可见。而Wistar大鼠ASG未见有B型颗泣 ,颗粒界膜不很明显。立体计量结果为SD大鼠ASG的颗粒平均直径 (D)明显大于Wistar大鼠 (P <0 .0 0 1) ;而SD大鼠体密度 (Vv)和数密度 (Nv)则明显小于Wistar大鼠 (P <0 .0 0 1)。结论 :证明两种不同种系大鼠ASG的超微结构和含量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44.
非手术法综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我们自 1 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4月间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 38例 ,采用非手术疗法 ,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1 7例 ,年龄分布 :40岁以下者 8例 ,40~ 5 0岁 1 3例 ;5 0~ 60岁1 1例 ,60岁以上者 6例 ;年龄最大 79岁 ,最小 1 7岁 ,平均年龄 47.3岁 ;病程 5年以下者 1 8例 ,5~1 0年者 1 0例 ,1 0年以上者 1 0例。主要症状与体征 :主诉腰痛者 2 5例 ;下肢麻木者 32例 ,其中单侧 1 3例、双侧 1 9例 ;腿痛 2 8例 ,其中单侧 1 0例 ,双侧 1 8例。伴间歇性跛行 35…  相似文献   
45.
郭秀琴  王艳国  曾庆云 《中医杂志》2012,53(14):1198-1201
目的 比较推拿与西药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Cochrane图书馆、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搜集有关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质量评价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1标准,数据分析采用RevMan5.1软件.结果 共纳入15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优于黏膜保护剂(思密达)[RR=1.22,95%CI(1.08,1.38)]和微生态制剂[RR=1.43,95%CI(1.13,1.82)]及黏膜保护剂与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RR=1.18,95%CI(1.09,1.29)];推拿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其他类型腹泻疗效均优于西药.所有纳入的试验均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优于西药,且对西医不同类型腹泻均存在一定优势.确切的结论尚需要设计更为严谨的大样本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运动关节类整复手法在配合推拿疗法缓解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背痛中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38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先应用作用于软组织类手法,待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应用肘压肋椎关节复位法、上胸椎后伸扳法、扳肩推胸法等作用于骨关节的运动类手法。结果颈背疼痛明显缓解,颈部转动自如,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消失,呼吸自如,一侧上肢后外侧放射痛或麻木感消失26例。上述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疲劳后仍有肩背部不适感,颈项转动时有轻微牵扯感10例。上述症状及体征经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仍有颈背疼痛,转动失灵,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等症状2例。结论运动关节类手法有利于恢复胸椎小关节正常的应力平衡,可起到良好的缓解疼痛作用。  相似文献   
47.
2002年3月,我们采用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34例,并用西比灵口服治疗30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 64例门诊颈性眩晕患者均行颈椎CT检查,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17~76岁,病程2周~46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  相似文献   
48.
曾庆云  王琳  王国才 《中国骨伤》2007,20(5):350-351
王国才教授早年师从法推拿创始人丁季峰等推拿前辈,奠定了深厚的推拿功底。长期从事推拿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1]。在既往对法的生物力学机制的研究成果上,结合40余年的临床经验,总结提出关于法临床应用时应注意辨证施术的原则,通过辨证施法,做到稳中有变、变中有度,从而发挥法不同的临床治疗效应。1法临床应用中的点刺激在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背肌纤维炎等伤科常见病时,压痛点多是病变所在之处。如颈、腰椎间盘疾患压痛点多位于病变椎旁或棘间,而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常可在L3横突尖处触及明显的条索状痛性结节。这些压痛点,传统医学称之…  相似文献   
49.
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肌重量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发生发展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探讨老年CRF患者心肌重量变化和相关危险因素 ,现就我院 1989~ 1999年收治的老年CRF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1 资料和方法选择老年CRFⅢ~Ⅳ期患者 90例为CRF组 ,其中男 80例、女 10例 ,年龄 6 0~ 90岁 ;选高血压病Ⅱ~Ⅲ期肾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 74例为高血压组 ,其中男 70例、女 4例 ,年龄6 0~ 89岁 ;选健康老年人 40名作为对照组 ,男 3名、女 6名 ,年龄 6 0~ 93岁。观察指标为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应用动态血压仪监测三组患…  相似文献   
50.
为进一步发挥推拿疗法的优势,国家863计划“缺血性中风中医综合方案早期康复和避免复发的研究”中的推拿康复操作程式充分体现中西医汇通特色,应用中医推拿手法和经穴为蓝本,借鉴西医康复医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经临床试验对中风病早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具有较好的疗效,现将该方案中风病推拿治疗的思路与经验总结如下。1推拿治疗辅以西医康复手段早期介入推拿治疗中风病古已有之,但今人多用于中风后遗症期。但鉴于中风后遗症期患者中枢神经恢复迟滞的特点,推拿治疗很难取得显著疗效。而现代医学的发展认识到中风患者神经损伤后的恢复过程包括病理性方面的恢复和功能性恢复两个部分,而功能性恢复主要依靠大脑的可塑性机制,即大脑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