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98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目的:探讨非生殖系统肿瘤卵巢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2004年收治的41例经手术治疗及病理学确诊的非生殖系统肿瘤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7.3岁,其中29(70.7%)例尚未绝经.原发灶为胃癌者17例,大肠18例,小肠2例,肺1例,肾上腺 1例,输尿管1例,膀胱1例.4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论:该病90.24%(37/41)来源胃肠肿瘤,因此对于双侧卵巢肿瘤患者应注意胃肠检查.  相似文献   
22.
王敬彩  衣明纪  冉霓  付芃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4):1940-1942
目的:探讨婴儿期母乳喂养与孤独症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72例孤独症患儿作为孤独症组,同时随机抽取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参加系统保健的正常儿童111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的年龄、性别构成一致。参照国外同类调查问卷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设计自制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婴儿期喂养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婴儿期母乳喂养与孤独症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孤独症组儿童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20.97%,对照组儿童4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率为51.08%,对照组明显高于孤独症组(χ2=102.874,P<0.01)。在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方面,孤独症组儿童平均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为(3.82±0.46)月,对照组为(6.61±0.49)月,两组儿童的平均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不同(t=2.74,P<0.01);孤独症组儿童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小于3个月和3~6个月的比例分别是26.34%和15.32%,对照组分别是9.23%和10.66%,孤独症组高于对照组(P<0.01,0.05);孤独症组儿童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9个月的比例为35.22%,而对照组为55.02%,孤独症组低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喂养类型是孤独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1.429),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是孤独症发生的保护因素(OR=0.528)。结论:婴儿期喂养方式与孤独症的发生有关;4个月内母乳喂养比例越高,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越长,儿童孤独症的发生率越低。  相似文献   
23.
目的:比较不同的消化酶对人离体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分离培养的异同,为研究人体子宫内膜细胞生长、分化及药物作用机制提供一个较理想的实验方法。方法:将人离体子宫内膜细胞随机分为胰酶组、胶原酶组、胰酶组和胶原酶联合消化组进行消化分离和体外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及形态特点。结果:3组的培养成功率分别为53.33%、73.33%、86.67%。联合消化组较胰酶组培养成功高(氏0.05)。3种不同方法消化分离后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贴壁、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B〉0.05)。结论:采用胰酶与胶原酶联合消化法进行子宫内膜细胞消化分离和体外培养,较单用胰酶法细胞培养的成功率高,比单用胶原酶缩短了消化时间.具有降低培养成本的优点。  相似文献   
24.
低胆固醇血症与高胆固醇血症有几乎等同的出现机率,但低胆固醇血症的重要性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目前,已确认的原发性低胆固醇血症疾病有近10种,表现各异,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其对儿童的危害极为严重。本文综合文献对原发性低胆固醇血症分类、各种原发性低胆固醇血症疾病的临床特点及继发性低胆固醇血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5.
家庭精神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家庭精神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BehaviorChecklist,CBCL)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青岛市10所幼儿园的600名4~5岁儿童进行调查。通径分析探讨家庭精神环境对儿童行为总分的影响。【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17%,男女童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行为总分有直接作用的因素按作用大小依次为亲密度、知识性和矛盾性,有间接作用的按作用大小依次为组织性、娱乐性、情感表达、矛盾性、控制性、亲密度、成功性、道德宗教、独立性和知识性,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的是亲密度、矛盾性和知识性。【结论】家庭精神环境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影响,在进行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必须重视家庭精神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和90α在人胃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41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的正常黏膜组织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热休克蛋白70和90α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分别为75·6%(31/41)和80·5%(33/41),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在分化较差的肿瘤类型中表达分别为85·2%和88·9%,高于分化较好的肿瘤类型,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分别为82·8%和86·2%,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例,在TNM分期Ⅲ、Ⅳ期的病例中表达分别为80·6%和83·9%,高于其他分期。结论:热休克蛋白70和90α在胃癌组织中明显表达升高,且在晚期的病例中表达高于相对较早期的病例,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功能性遗粪症(FE)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其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从青岛市城区抽取4044名4~5岁儿童。男2196名,女1848名。应用自制的儿童一般情况与遗粪症影响因素调查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3~7岁儿童气质量表与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调查抽样儿童的家庭环境和生长发育状况,将调查发现的90例FE儿童作为病例组,其他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FE儿童的气质、行为和家庭环境特征。FE诊断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手册第3版(CCMD-3)标准。结果4~5岁儿童FE的患病率为2.23%(90/4044例),其中男童患病率为1.46%(32/2196例),女童患病率为3.14%(58/1848例)。FE儿童气质维度方面规律性、趋避性、适应度和坚持度的得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5),注意分散度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Pa<0.05);家庭环境特征方面病例组亲密度和组织性得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a<0.05),而矛盾性得分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FE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风险较健康对照组大(OR=1.931)。FE是男童发生不成熟、分裂样、攻击和行为总分异常的危险因素(OR=2.96,3.94,8.26,3.22),是女童发生体诉、攻击性和多动的危险因素(OR=4.35,3.47,2.14);FE儿童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风险大于健康对照组(OR=2.650)。结论FE的实际患病率远远超过临床医师的估计。FE儿童有其气质特点,发生行为问题及患ADHD的风险较高。FE对儿童的行为发展和家庭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为改善FE儿童的生命质量,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8.
硫酸软骨素A对庆大霉素耳蜗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9.
余家阔  曲绵域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2):71-74,I002
为了解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关节软骨细胞的作用特点及意义,本研究用部分纯化的牛骨形态发生蛋白对胎儿关节软骨细胞进行诱导,并用人Ⅰ、Ⅱ、Ⅲ、Ⅳ型胶原的前胶原cDNA探针对被诱导关节软骨细胞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发现,bBMP可明显增加被诱导软骨细胞中Ⅰ型胶原的表达,中断Ⅱ型胶原的表达,并轻度增加软骨细胞中Ⅲ型胶原的表达,但对Ⅳ型胶原的表达影响不大。本研究认为,bBMP诱导的软骨细胞胶原基因表达的这种改变是软骨  相似文献   
30.
高频作为一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广播、通讯、工业、国防、医学和科学研究等系统,有关其职业性危害问题已引起广泛的注意。本文就近几年的有关材料进行了回顾。 临床表现 高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高频的致热作用和非致热作用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其症状和体征表现见下。 一、自觉症状:以头晕、头痛、全身乏力、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征侯群为主;高频组与对照组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