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28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目的观察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三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对89例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分别采用传统肩前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入路并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螺钉内固定、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并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并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本组获随访13~118个月,上述三种手术方法术后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57.57%、81.08%、84.21%;肩根部周径增加程度:术后第1、3、7天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组肩根部周径增加程度明显小于传统肩前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组(P<0.05);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以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并可吸收钉及微型钢板螺钉组均明显少于传统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并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螺钉组(P<0.05)。结论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较传统肩前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点;可吸收螺钉及微型钢板螺钉可有效固定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并减少肩峰下撞击的并发症;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应根据肱骨大结节骨折形态、肩关节是否已闭合复位及是否合并肱骨近端其他骨折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与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3种取骨法在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并骨缺损中应用的疗效。方法 68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经钢板螺钉内固定同时,术中分别于自体髂骨翼半板取骨(A组,25例)、髂骨翼开窗取骨(B组,23例)和股骨外侧髁开窗取骨(C组,20例)进行植骨。结果均获得12~132个月随访,A、B、C 3组手术切口长度:(3.98±0.65)cm、(2.63±0.46)cm、(2.86±0.42)cm;术中出血量:(389.20±97.55)ml、(332.13±74.39)ml、(295.50±68.55)ml;取骨植骨量:(12.15±1.78)cm3、(9.89±1.98)cm3、(12.45±1.97)cm3;取骨并发症发生率:32%、8.7%、5%。结论髂骨翼及股骨外侧髁开窗取骨法较传统髂骨翼半板取骨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股骨外侧髁取骨法有利于胫骨平台骨折并骨缺损就近取骨且操作简单;髂骨翼半板取骨法及股骨外侧髁取骨法适用于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较大量骨缺损。  相似文献   
23.
膝关节周围创伤伴腘窝血管伤的早期诊断与救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膝关节周围创伤伴腘窝血管伤的早期诊断与救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15例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伴腘窝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6~62岁,平均39.2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运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彩色超声、DSA介入造影及手术探查等方法明确血管损伤,分别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钢板螺钉股骨髁逆行交锁钉内固定骨折及膝关节脱位,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损伤血管进行取栓、修补、自体静脉移植重建血循环,分析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保肢指数、输血量、医疗费用及感染发生情况,明确早期诊断及有效救治的作用。结果:本组患者死亡1例,截肢8例,6例手术成功修复腘动脉、胫前及胫后动脉。6例肢体存活患者随访12~60个月,平均28.3个月。保肢成功且关节功能优良4例。结论:膝关节周围创伤伴腘窝血管伤具有伤情复杂且严重、易误漏诊、预后差、保肢风险高等特点,应结合患者的创伤机制、损伤部位局部解剖特点、临床表现及适当的辅助检查来把握膝关节周围创伤伴腘窝血管伤的早期诊断,掌握合适的保肢与截肢指征以高效救治患者。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快速修复骶尾部软组织缺损和/或伴骨外露的方法。方法2003年2月~2006年4月,应用臀上动脉浅支穿支血管为蒂分叶皮瓣移位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及软组织缺损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8~67岁。骶尾部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5cm×12cm~25cm×20cm,平均20cm×16cm;褥疮5例,肿瘤1例;按褥疮分度度3例,度3例;病程3周~20年。切取分叶皮瓣范围为18cm×15cm~30cm×25cm。结果术后6例移位皮瓣均成活,其中5例切口期愈合,1例皮瓣周缘皮肤少量缺血、坏死,经间断换药32d后期愈合。随访2~38个月,平均19.3个月,分叶皮瓣生长良好,褥疮无复发,臀大肌保留良好伸髋功能。结论带臀上动脉浅支穿支血管为蒂分叶皮瓣是修复骶尾部软组织缺损和/或伴骨外露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皮瓣血运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5.
三种手术方法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 Ⅴ、Ⅵ型)常见于高能量创伤的青壮年,并伴膝关节周围严重损伤,伤情复杂,治疗较困难,其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的难题.许多学者尝试使用多种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有报道使用膝前正中直切口~([1])、Y形切口、膝内外或前后双切口~([2])、微创小切口~([3])等入路显露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有报道使用单侧解剖型钢板或单、双侧锁定钢板~([4]),或者微创内固定系统~([3])、支撑钢板加小型内固定物~([1])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但目前对于哪种治疗方式最合适尚无定论.日前临床常用膝前外侧切口单钢板内固定、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与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我科从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69例累及双髁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上述3种方法治疗,发现3种方法疗效及并发症各有不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比较2种穿钉方法在经皮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自2007-01—2015-01分别采用股骨颈首钉定位法与传统股骨颈穿钉法并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中穿钉失败次数、术后皮肤切割疼痛及浅表感染例次、术后内固定失效例次、髋关节内翻畸形例次、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观察组获得随访平均31.2(12~96)个月,对照组获得随访平均27.8(12~96)个月。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穿钉失败次数、术后皮肤切割疼痛及浅表感染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内固定失效率及髋关节内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断裂,骨折均获骨性愈合。结论与传统组合式外固定架术相比,股骨头颈首钉定位法并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安全、高效,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反复透视、减少医护人员放射线损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外固定钢钉切割皮肤引起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27.
老年肱骨近端严重骨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2000年2月~2005年1月,笔者对31例60岁以上经手术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或合并脱位进行随访总结,为提高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经验。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12例,女19例;年龄60~74岁,平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最佳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105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急诊或择期分别采用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内固定(A组,26例)、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B组,27例)、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内固定(C组,30例)、膝前后联合入路单或双钢板内固定(D组,6例)、小切口或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E组,16例)。结果术后均获随访26~110个月,平均36.5个月;闭合性骨折不同手术时机切口并发症发生率:58.3%、45.5%、13.3%、2.4%、33.3%。5组术中平均出血量:(265.7±125.0)、(373.7±137.3)、(308.4±120.5)、(461.7±90.4)、(95.6±31.6)ml;内固定失效率:23.1%、3.7%、3.3%、0%、25%;膝关节功能优良率:76.9%、85.1%、93.3%、100%、68.8%。结论手术时机在伤后6~8 d局部软组织肿胀消退、皮肤皱纹出现时最佳,切口并发症最少;多种手术入路与手术方式的灵活、合理应用,有利于高效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相似文献   
29.
【病例】女,22岁。因突发右肘内侧疼痛伴右环、小指麻木,部分活动障碍3天入院。症状呈突发、进行性加重,夜间痛明显,可向右前臂,右手及右环、小指放射痛。既往2年内右肘内侧骑摩托车摔伤3次,最近1次为2个月前,右肘内侧皮肤擦伤,行创面消毒后痊愈,仅遗留轻微表皮瘢痕。查体示:右前臂尺侧距肱骨内侧髁4cm处有一大小约3cm×4cm表皮疤痕,右尺神经沟近端皮下可触及一约3cm×3cm质韧肿块(肿块距右肱骨内侧髁2cm),横向可轻微活动,纵向活动度差,无局部皮温增高及窦道形成。按压肿块有右前臂尺侧,右手尺侧,右环、小指放射痛,右手小鱼际肌、右小指及右…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膝关节僵硬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01—2013-01诊治的190例SchatzkerⅤ、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其中40例(21.1%)术后并发膝关节僵硬。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术中、术后共22个临床评估因素,对上述有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膝关节僵硬的高危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导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相关因素包括:合并膝关节周围损伤、高能量损伤、肥胖、关节面复位质量、石膏制动时间、伤口感染、软组织缺损、关节异位骨化、规范康复指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导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高危因素包括:合并膝关节周围多处损伤、关节面恢复质量差、术后长时间石膏制动、术后缺乏规范化的康复治疗、膝关节周围异常骨化、皮肤软组织广泛缺损。结论关节面恢复质量欠佳、长时间石膏制动、膝关节周围异位骨化及缺乏积极主动功能锻炼将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康复质量,并可能导致膝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