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31.
后纵韧带切除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小忠  石展英 《广西医学》2006,28(12):1961-1962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致压的因素包括"软性"组织如突出的椎间盘、增生肥厚的黄韧带或后纵韧带和"硬性"组织如增生的骨赘、骨化的黄韧带及后纵韧带等.外科治疗的目的是去除致压物,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促使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压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减压的原则为彻底去除致压物,但又应尽可能地保留椎节本身结构.切除硬性致压物在颈椎前路减压中的作用已达成共识,但对软性致压因素如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的切除仍有争议.我科2000年12月至2005年1月在颈椎前路切骨减压的基础上对术前、术中发现有后纵韧带增生者进行切除来扩大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术中后纵韧带切除的指征、方法和注意事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究三胸家族(TrxG)核心成员DPY30与ASH2L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Northern blot检测DPY30与ASH2L在多种人体组织中的表达及佛波醇肉豆蔻酸酯(PMA)诱导人慢性髓源白血病(K562)细胞分化过程中的DPY30与ASH2L表达变化;Western blot与RT-qPCR分别检测ASH2L条件性敲除小鼠(ASH2L-cKO)大脑皮质TrxG成员的蛋白及TrxG核心成员RNA表达情况;利用IGV软件可视化分析小鼠大脑皮质ChIP-seq结果中ASH2L、H3K4me3在ASH2L、DPY30基因染色质上的分布情况。结果 DPY30与ASH2L的表达在人体各组织中分布有一定相似性;DPY30与ASH2L在PMA诱导K562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均逐渐减少;ASH2L-cKO小鼠大脑皮质中DPY30蛋白水平减少,DPY30的RNA水平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PY30与ASH2L的表达具有相关性,ASH2L可能调控了DPY30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的效果。方法:对21例腰椎结核患者采用腰椎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结果:术后18例疼痛消失,3例腰痛减轻。术后6个月骨性融合率65%,术后1年为90%,术后2年为100%融合;术后腰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0,°随访时无矫正度丢失;结核治愈率100%;并发症有髂总静脉撕裂1例,双下肢皮温差异1例,1例发生相邻节段继发结核,经抗结核化疗治愈。结论:腰椎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具有矫正畸形及预防畸形复发、有效防止植骨块移位而促进植骨融合、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一次复位成形的新方法。方法:将颅骨瓣埋于相应的帽状腱膜下,并从骨瓣牵出3根丝线于头皮外,而后行手法推移颅骨瓣复位。结果:25例颅骨瓣复位成功,占83.3%,3例术后1~2d再次出现天幕疝,行扩大去颅骨瓣及部分脑组织减压,1例复位的颅骨瓣随脑压变化而浮动,1例复位时丝线断裂。结论:对脑水肿需去颅骨瓣减压的病人,推移颅骨瓣减压,术后牵拉复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低氧微环境下胶质瘤干细胞表型变化与RNA结合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1%O_2的低氧条件培养胶质瘤干细胞U87MG-SLC和GSC5,20%O_2为常氧对照。分别利用MTS实验和肿瘤球形成实验检测其增殖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干性相关蛋白和RNA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吸光度扫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氧条件下肿瘤干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P0.05),自我更新能力上升(P0.05),HIF-1α和干性标志物Nestin和SOX2上调(P0.01;P0.05)。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胶质瘤干细胞的多种RNA结合蛋白表达水平发生变化:hnRNPF、UNRIP以及Hu D表达水平上调(P0.05),PCBP2和UNR表达水平下调(P0.01;P0.05),而其他RNA结合蛋白(hnRNPK、ADAR1、PCBP1、CIRP、EBP1、e EF1A、PTBP1、PTBP2)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低氧微环境下,胶质瘤干细胞的表型变化与RNA结合蛋白hnRNPF、UNRIP、Hu D、PCBP2和UNR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选择小鼠大脑皮层胚胎发育阶段转录的一类非编码RNA,即基因间区的T-UCRs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小鼠基因组上基因间超保守区域的转录活性。方法 1)利用UCSC数据库(NCBI37/mm9)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筛选在小鼠14.5 d胎脑中可能表达的基因间UCR;2)Coding Potential Assessment Tool(CPAT)和Coding Potential Caculator(CPC)对筛选结果进行编码能力预测;3)RT-PCR对筛选结果进行验证;4)Real-time PCR分析T-uc.62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1)通过UCSC网站上的RNA-seq数据库筛选得到16个可能在小鼠E14.5脑组织中表达的基因间UCRs;2)通过CPAT和CPC分析,16个UCRs均不具有蛋白编码能力,提示可能是非编码RNA;3)经过RT-PCR验证发现有15个是可以表达的;4)以T-uc.62为例,其主要在小鼠发育阶段的脑组织中高表达,而在小鼠的成年组织中低表达甚至不表达。结论基因间超保守区域可以转录生成长非编码RNA,其中,T-uc.62主要在小鼠发育阶段的脑组织中高表达;其可能在大脑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利用敲除鼠探索锌指BED结构域超家族成员ZBED3在小鼠皮质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Zbed3敲除鼠的敲除效率。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Zbed3敲除对小鼠皮质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EdU标记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Zbed3敲除对皮质层次形成的影响。利用RT-qPCR和免疫印迹技术探索Zbed3敲除鼠中其他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 Zbed3敲除鼠中检测不到Zbed3 mRNA和蛋白的表达。Zbed3敲除不影响神经祖细胞增殖和皮质层次形成。在Zbed3敲除鼠中,β-catenin的表达水平上调。结论 Zbed3敲除对小鼠皮质发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8.
刘星霞  赵青  彭小忠 《解剖学报》2017,48(2):217-221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团队的研究型教学方法在研究生《干细胞-基础与临床》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2014级选修《干细胞-基础与临床》课程的41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在以传统课堂讲授为基础的学习方法(LBL)上引入基于团队的研究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间为1学期,采取教学结束后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情况、学生学习满意度及科研创新能力及课题设计水平等进行评估。结果采用基于团队的研究型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及课题设计水平也得到提升。结论引入基于团队的研究型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原创性思维能力及课题设计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在研究生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39.
目的 通过对门诊颈椎、腰椎间骨性高度测量统计,统计不同年龄阶段各椎间高度平均值,统计分析颈、腰椎间骨性高度退变降低的多发椎间隙,指导椎间植骨融合,有效恢复椎间高度的参考指标.方法 分别对108例颈椎(各年龄段)和153例腰椎(各年龄段)按45岁分组,分为两组,对GE Light Speed CT矢状位扫描图像,采用DICOM Medical Image Viewer ver 1.01*软件对所有图片各椎间高度进行测量度记录,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对以上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颈腰椎椎间骨性高度平均值中老年组(≥45岁)小于青年组(<45岁),同龄组男女有差异.结论 1)该测量平均值为颈、腰症状发病临界值;2)椎多发退变间隙的部位;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建立一个稳定支持中国人群HCV 1b亚基因组高效复制的体外细胞模型。方法 构建中国人群HCV 1b亚型亚基因组复制子质粒,通过体外转录的方法获得亚基因组复制子RNA,采用电穿孔技术把RNA转染到Huh-7.5.1细胞中,经过G418筛选含有HCV 1b亚基因组的细胞集落。RT-PCR检测细胞集落中的HCV亚基因组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集落中的HCV蛋白的表达。用干扰素(IFN)处理含有HCV亚基因组的细胞,观察细胞中HCV RNA的变化。结果 G418药物筛选得到了支持HCV1b亚基因组复制的细胞集落。RT-PCR 检测有HCV RNA NS4B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有HCV的非结构蛋白NS5B的表达。IFN处理含有HCV复制子的细胞,HCV RNA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成功建立了支持中国人群HCV 1b亚基因组高效复制的体外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HCV致病机制、治疗药物筛选及疫苗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