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图17 .1.上矢状窦2.大脑镰3.阱脉体4.大脑中动脉5.大脑外侧沟6.第m脑室7.濒叶8.小脑9.脑桥10.颈静孔11.枢椎齿突12.乳突13.豆状核“.岛叶巧.宫窿比.侧脑室图18 .1.上矢状窦2.大脑镰3.大脑纵裂4.蛛网膜5.脱服体6.大脑大静脉了.颖叶8.乙状窦9.小脑10.椎血管11。延髓12。小脑幕13。中脑水管14.硬膜下腔15.大脑外侧沟伟.侧脑室图19。1.上矢状窦2.硬膜下腔3.大脑镰月,下矢状窦5.大脑大静脉6.小脑7.横窦8.小脑扁桃体9.小脑幕10.侧脑室11.大脑纵裂图20.1.上矢状窦2.硬脑膜3.大脑镰4.大脑犬静脉5.领叶6.横窦7.小脑8.叫锥体9.小脑妇10.小脑幕下Ill]…  相似文献   
12.
┌─┐│妙│└─┘ 图9.1.筛窦2.巩膜3.眼球4.眶脂体5.蝶窦6.预叶了.乳突小房8.乙状窦9.脑桥10.小脑齿状核11.小脑12.第侧脑桥13.面,前庭及蜗神经只。枕骨基底巧.颈内动脉16。预肌17.眼内.外直肌18。晶状体 图10.1,鼻中隔2.中鼻甲3.上领窦4.颖肌5:翼内外肌6.下领裸突7.颈内静脉8.乙状窦9.小脑扁桃体10.小脑11。小脑月12.延髓工3.乳突小房14.外耳道巧.颈内动脉16。下领关节盘17.枕骨基底18。眶脂体19.总鼻道 图11.1.鼻中隔2.面动脉3.上领窦4.翼内肌5.翼外肌6.腮腺7.乳突小房8.枕骨裸9.延髓10.椎血管11.颈内动脉12.颈内静脉13.下领骨颈14.鼻…  相似文献   
13.
骨密度测量中正常参考值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眶上扎(切迹)、眶下孔及颏孔三者的位置关系对临床工作者寻找相应的神经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关于中国人上述三孔位置关系的资料极少。本文对成都地区收集的1100个成人颅进行了观测,以期积累中国人的资料并为临床提供一些数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解剖学方法测量成都地区400个股骨的前倾角,其范围是29.50°~-19°,平均10°14',左右侧均数分别为10.58°±0.29°和9.31°±0.26°,左侧大于右侧。本文提出了操作方便,结果较准确的 X 测量计算法,该法是在骨盆前后位和侧位片上测量并计算,为避免计算繁杂,已作出前倾角曲线图,供查阅任一前倾角。用 X 线方法测量37例3—9岁的正常儿童前倾角,范围是8—45°,其2—4岁、4—6岁和6—9岁分别平均为29.06°、28.0°和22.0°。本文讨论了测量前倾角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一例成年男性双阑尾,它们分别起自盲肠下端的后内侧壁,伸向回肠后方,属于回肠后位;远端互相通连成袢状;分别为3.17×0.74和3.28×0.62厘米。经温习国内外文献,作者对双阑尾的分类、胚胎发生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简要地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使用显微光密度仪扫描X-线片测量人干骨矿物质密度的方法,并介绍了测量骨矿物质密度的意义、原理、测量和计算方法,并对所测的结果进行了验证。证实了此法操作简便,比从肉眼观察X-线片估计骨矿物质密度更为精确,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某些疾病。本文还讨论了产生误差的几个原因及克服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100个中国人颅眶上孔、眶下孔及颏孔三者的位置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眶上孔(切迹)、眶下孔及颏孔三者的位置关系对临床工作者寻找相应的神经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关于中国人上述三孔的位置关系的资料甚少。本文对成都地区收集的1100个成人颅进行了上述三孔的观测,以期积累中国人的资料,并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些数据。 材料和方法 观测的对象为成都地区收集的完整的成  相似文献   
19.
在 X 线 CT 问世不久,磁共振成象(MRI)又相从实验阶段转为临床应用,使医学成象技术进入了个崭新的时代。为了服务于临床工作,给医学影象断学奠定正常颅脑断面解剖学基础,作者根据我国性成年人体型系列化的研究,选择了能代表中国男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放射诊断学家感觉到X线片在估计骨密度(或骨矿含量)方面是很粗略的。1951年Ardan首次证明骨失云0-40%以上在X线片上才能确定(1)。为了求得较准确的估计,放射诊断学家曾用肉眼密度估计法,以后用已知量的标准体和被测骨一起照片估计比较密度,用皮质厚度测量法估计密度和光密度仪测量X线片估计骨密度(2-8)。总而言之,这些方法都受X线胶片质量,投照条件,洗片条件的改变和光密度仪质量的影响(9-10),本文用γ线吸收法(高精度的)同常用的X线照片法比较,以判定其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