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目的:探讨穴位手法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颈肩痛、头痛症状的改善状况,并以经颅多普勒检测其血液流变学变化为量化评估标准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方法:实验于2001-01/2003-12在佛山市中医院推拿科完成。选择诊断明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穴位手法推拿治疗。先于风池、风府穴施用按、揉、指掐等手法,约5min,接着于肩井穴施用滚法、拿法,约5min,再于双侧太阳穴施用环揉手法约3min,并点按百会、按揉翳风约3min,最后结合按、揉、滚等手法作用于颈项肩背部,待肌肉放松后,行颈椎关节拔伸手法,约5min,1次/d,3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自拟的临床症状评分(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不能坚持工作为重度均计3分,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但能坚持工作为中度计2分,对工作生活影响不大为轻度计1分,无计0分)评估其眩晕、颈肩痛及头痛症状改善情况;经颅多普勒检查评估基底及左、右椎动脉血流变化情况,测量参数为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6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结果:实验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检查资料完整的有40例,20例由于资料不完整未进入结果分析。①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眩晕、颈肩痛、头痛计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0&;#177;0.6,2.4&;#177;0.5;0.9&;#177;0.6,2.3&;#177;0.7;0.8&;#177;0.8,2.1&;#177;0.6,P&;lt;0.05,P&;lt;0.01)。②基底动脉血流变化结果:治疗后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增高[(57&;#177;9,50&;#177;11;37&;#177;8,33&;#177;7;25&;#177;6,22&;#177;6)cm/s,P&;lt;0.01)[,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与治疗前相比增高不明显[(27&;#177;7),(25&;#177;9)cm/s,(P&;gt;0.05)]。③椎动脉血流变化结果:治疗后左侧椎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8&;#177;11,42&;#177;12;22&;#177;7,17&;#177;6;30&;#177;8,23&;#177;6;16&;#177;4,14&;#177;4)cm/s,(0.09&;#177;0.03,0.08&;#177;0.04)L/min,(P&;lt;0.01)]。右侧椎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3&;#177;12),(44&;#177;16);(20&;#177;7).(16&;#177;8);(29&;#177;9),(22&;#177;8);(16&;#177;5),(13&;#177;5)cm/s;(0.08&;#177;0.04),(0.07&;#177;0.04)L/min,P&;lt;0.01或P&;lt;0.05]。结论:穴位手法推拿治疗可提高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从而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和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12.
推拿治疗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膝关节的局部损伤、炎症或慢性劳损,引起关节软骨面变性,软骨下骨板反应性增生,骨刺形成,导致关节出现一系列炎性体征,称为增生性关节炎,临床上又称骨性关节炎或退化性关节炎.此病好发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女性多于男性,从事体力劳动者多于脑力劳动者.此病轻则为单发,重则为双发,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工作和生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十几年来我们在临床治疗中采取以推拿为主,结合中药内服及自我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手法推拿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肩周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名"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是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我院骨科二区在2001年~2004年6月底共治疗肩周炎病人64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穴位手法推拿对颈性眩晕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比灵加能量合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穴位手法推拿治疗,连续治疗3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灌注状态指标[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血液D-二聚体(DDi)含量、临床症状(头痛、颈肩痛和眩晕)的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rCBV、rCBF均明显提高(P0.05),MTT、TTP均明显缩短(P0.05),且观察组对r CBV、r CBF的提高作用和对MTT、TTP的缩短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对照组DDi含量较治疗前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Di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在降低DDi含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头痛、颈肩痛和眩晕等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对头痛、颈肩痛和眩晕等症状积分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手法推拿能显著改善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和脑组织血流灌注状态,缓解患者病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天柏金黄散外敷对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李广海跌打祛风膏外敷,C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天柏金黄散外敷。运用数字疼痛量表评估解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3组的疼痛量表评分均降低(P0.01)。治疗7天及15天后,C组评分低于A及B组(P0.01);治疗7天后,B组和C组评分下降幅度高于A组,C组的评分下降幅度高于B组(P0.05);治疗15天后,B组和C组的评分下降幅度高于A组(P0.01)。A组治愈率为7.5%,B组为20.0%,C组为60.0%。结论:天柏金黄散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起效迅速、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正脊调曲疗法治疗颈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颈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推拿基础上施予正脊调曲疗法治疗,其中正脊调曲法包括正脊骨法(采用牵颈折顶法)和牵引调曲法(采用颈椎布兜牵引法),每周3次,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0%(46/50),对照组为74.0%(37/5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周和2周后,2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正脊调曲法治疗颈肩综合征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操作简单、奏效快、效果佳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并论证颈激痛点松解手法治疗颈源性耳鸣的有效性。【方法】选取40例颈源性耳鸣患者行颈激痛点松解手法,采用《耳鸣严重程度分级评定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耳鸣严重程度进行评级,并评定其疗效。【结果】(1)在治疗1周、2周后和疗程结束时等不同时点,患者的耳鸣严重程度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连续3周治疗后,40例患者中,痊愈10例(占25.0%),显效15例(占37.5%),有效11例(占27.5%),无效为4例(占10.0%),总有效率为90.0%。【结论】颈激痛点松解手法可有效地改善颈源性耳鸣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穴位(风池、风府、肩井、翳风、百会、太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CS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手法治疗组(治疗组)60例和口服西比灵组(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用穴位手法治疗,每天1次,2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选用西比灵口服,每次10mg,每天1次,于晚睡前服用,连续治疗20天为1个疗程,以症状、体征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治愈44例,好转16例,无效0例;对照组中治愈24例,好转29例,无效7例.两组间疗效经Ridit分析具有明显差异(U=3.4574,P<0.01).结论:穴位手法治疗CSA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西比灵,其疗效明确,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推拿为主治疗腰椎滑脱症173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