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的围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8月治疗的33例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护理资料。结果治愈28例,死亡5例。结论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死亡率高,围术期护理与一般儿童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尤其在呼吸功能、循环功能、肾功能、体温调节等方面有其特点。良好的围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2.
<正> 脂肪瘤引起回盲部狭窄较少见,为了提高对本症的认识,对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患者,女,23岁。3年前开始感觉右下腹部隐痛,时轻时重,未予治疗。近半年来出现右下肢无痛性肿胀。查体:一般情况好,脐右4cm处压痛较明显,可触及一肿块,较硬,似鸡蛋大小,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不大。右下肢有指凹性水肿。WBC:8.4×109/L,RBC:4.3×10~(12)/L,Hb:147g/L,ESR:2mm/h。X线检查:口服钡餐后9小时首次观察,胃排空,  相似文献   
93.
张珩 《黑龙江医学》2007,31(7):493-495
目的检测糖尿病肾病(DN)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紧张素-Ⅱ(AT-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含量变化,以比较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DN患者80例分为:中药治疗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正常对照组35例。用放免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AT-Ⅱ、VEGF、ET和ANP水平。结果两组DN患者治疗前AT-Ⅱ、VEGF、ET和ANP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观察组治疗后各因子含量下降较对照组明显。糖尿病肾病患者AT-Ⅱ含量与VEGF呈正相关(r=0.565,P〈0.05),血浆ET含量与ANP呈正相关(r=0.674,P〈0.05),观察组疗效稍好于对照组。结论AT-Ⅱ、VEGF、ET和ANP与DN的发生发展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4.
改革制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注重创新及工程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从拓宽专业面、立足于工程特色进行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情况,强调对学生创新意思及工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牛磺酸和锌对急性缺氧小鼠大脑皮层一氧化氮合酶(NOS)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探讨牛磺酸和锌抗脑缺氧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小鼠急性缺氧模型,采用NADPHd组织化学和nNO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实验组急性缺氧小鼠皮层NADPHd和nNOS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结果硫酸锌组小鼠标准缺氧耐受时间比生理盐水组延长33.06%,而牛磺酸+锌组小鼠标准缺氧耐受时间比硫酸锌组延长26.83%(P<0.05);硫酸锌组小鼠皮层NADPHd和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比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而牛磺酸+锌组小鼠皮层NADPHd和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比硫酸锌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急性缺氧时牛磺酸联合锌能够明显延长耐缺氧时间,其机制是通过降低皮层NOS活性和减少nNOS蛋白表达而发挥其抗脑缺氧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SD)对贫铀(DU)气管灌注大鼠皮层生长抑素(S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不同剂量贫铀颗粒气管灌注后3个月,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flower pot)建立大鼠SD模型,观察大鼠SD 72 h后Y迷宫正确百分率及大脑皮层SS阳性神经元数目变化情况。结果DU 1 mg SD组、DU 3 mg SD组、DU 5 mg SD组迷宫正确率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对照) SD组(P<0.05),也均明显低于各自对应的单纯染铀组(P<0.05)。DU 1 mg SD组、DU 3 mg SD组、DU 5 mg SD组大脑皮层SS阳性神经元数目比对照组分别低32.5%、34.7%和45.7%(P<0.05),比对照 SD组分别低18.6%、21.3%和34.6%(P<0.05),比各自对应的单纯染铀组分别低19.8%、17.5%和19.9%(P<0.05);DU 5 mg SD组SS阳性神经元数目比DU 1 mg SD组低19.7(P<0.05)。结论DU污染使大鼠Y迷宫正确百分率降低,皮层SS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引起学习记忆障碍;SD可使这种效应加剧,从而进一步损伤大鼠脑功能。  相似文献   
97.
制药工艺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能满足医药工业发展需要的制药工程专门人才,必须强化制药工艺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本文对武汉工程大学制药工艺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总结,对制药工艺设计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8.
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是制药工程专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进行制药分离技术的教育已迫在眉睫.原因有三,其一,长期以来国内制药工程专门人才的培养在工程知识上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特别是"制药过程及设备"课程中关于分离技术的内容浅显,知识陈旧,没有反映当今医药工业中获得应用或正在推广应用的特殊制药过程及设备,如膜分离、分子蒸馏、超临界流体萃取、反应精馏、色层分离、离子交换等高效分离方法与技术;其二,制药工程专业现已涵盖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天然药物制药,而"制药过程及设备"中仅少量反映化学制药分离内容,而生物制药分离技术基本上没有提及;其三,新型分离技术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研究在国外异常活跃,工业化应用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99.
利用数据库检索药学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时代,科技文献的手工检索方式逐步被计算机检索所替代。计算机检索有光盘检索和网上检索两种方式。网上检索更快、更新、更方便,将会成为未来文献检索的主要方式。本文从药学专业的角度,谈谈如何从网上(Internet)获得药学信息并介绍一些重要的药学、化学等相关信息网站。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索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尿路上皮屏障的表达情况。方法:随机选取10只SD大鼠,予水合氯醛麻醉后取膀胱、前列腺部尿道及前列腺组织行病理连续切片,完成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织尿斑蛋白Ⅲ(UPⅢ)、闭锁小带蛋白-1(ZO-1)及闭锁蛋白(Occludin)的表达。另取20只SD大鼠同法取膀胱、前列腺腹侧叶和侧叶组织,随机均分两组,分别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荧光酶联聚合反应(RT-PCR)检测各组织中UPⅢ、ZO-1和Occludin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膀胱和尿道内见极性排列尿路上皮细胞;前列腺导管尿道开口处见未呈极性排列的尿路上皮细胞,随着前列腺导管向腺泡腔底部延伸,前列腺导管开口处的尿路上皮细胞数量逐渐减少,最终转化为单层极性排列的腺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UPⅢ、ZO-1和Occludin在膀胱、尿道和前列腺导管开口处均呈阳性表达,其中UPⅢ在前列腺导管开口处的阳性表达随着导管向腺泡腔底部延伸而逐渐转为阴性,而ZO-1和Occludin在前列腺导管中均呈阳性。Western blot结果示膀胱、前列腺腹侧叶和侧叶3个部位UPⅢ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2 273.20±95.91、1 656.40±81.30和28.00±8.86;ZO-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 811.20±87.10、845.20±110.14和30.00±16.17,Occludin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 911.20±71.56、916.80±104.22和32.80±6.72。RT-PCR检测结果示3种相关蛋白均在膀胱内表达,其中UPⅢ和Occludin也在前列腺中表达,腹侧叶表达高于侧叶,ZO-1在前列腺中表达极低。结论: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存在一定量的尿路上皮屏障,这将为研究前列腺切除术后创面屏障的修复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