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apoB)基因变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50名非颈动脉粥样硬化者的apoB基因的Xval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检测两组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指数(PI).结果观察组X+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含X+等位基因型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B水平显著高于X-X-基因型者;观察组含X+基因型者IMT比X-X-基因型明显增厚且含X+等位基因型者颈动脉PI比X-X-基因型亚组明显增大.结论apoB基因Xbal的X+等位基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比较两种消毒方法对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GICU)床单位周围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为选择合适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含氯消毒液,消毒湿巾对GICU床单位周围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比较两种消毒方法的合格率。结果含氯消毒液与消毒湿巾对GICU床单位周围物体表面的合格率分别为94.89%和96.33%,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含氯消毒液和消毒湿巾均可用于普通物体表面的消毒,但含有双链季铵盐和双胍化合物的消毒湿巾在诊疗操作频繁的GICU病房可更方便地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  相似文献   
24.
25.
复方解热颗粒制剂的药效及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解热验方水提浓缩物的解热及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皮下注射干酵母为发热模型,观察给复方解热颗粒后对大鼠体温的影响;小鼠耳涂抹巴豆油合剂建立炎症模型,观察受试用药对小鼠耳肿胀的影响。结果解热药6 g/kg于致热后1.5 h降低大鼠体温,降温作用持续2 h,3 g/kg组于药后2.5 h引起大鼠体温降低,1.5 g/kg组于致热后0.5 h即能降低发热大鼠体温,作用时间1 h。对巴豆油合剂致小鼠耳肿胀抑制率,2.5 g/kg剂量组为64%,5 g/kg剂量组为34%。结论复方解热颗粒制剂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麻醉镇静,对照组单用咪达唑仑麻醉镇静,观察2组术中麻醉镇静效果及遗忘程度,并进行QAA/S评分观察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给药30、60min和90min的QA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遗忘程度高于对照组,术中体动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恶心呕吐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镇静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保持患者的麻醉深度,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Ⅰ型多发内分泌肿瘤(MEN—I)综合征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以甲状旁腺不对称肿大为特征。对伴有MEN—I综合征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HPT)病人进行活体甲状旁腺细胞研究尚属少见;少数几次研究显示此时甲状分腺素(PTH)受周围血钙浓度调节的反应基本正常。相反,甲状旁腺腺瘤的细胞多数情况下对细胞外钙离子的敏感性降低,PTH释放对钙的敏感程度似平决定了腺瘤性HPT和继发于肾功能不全HPT高血钙病人的血清钙水平。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两种消毒剂对层流综合重症监护病房(G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抑菌效果,为层流GICU选择合理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提供临床依据;了解物体表面细菌的污染情况,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层流GICU住院患者床档、床头桌的物体表面(常规消毒前),采集样本做细菌培养、鉴定,以了解层流GICU物体表面菌群分布。分别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常规组)、伽玛TM消毒湿巾(对照组)对层流GICU床单位周围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比较两种消毒方法在消毒后的抑菌率和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结果常规消毒前共采集200份物体表面样本,分离细菌87株,细菌污染率43.50%。检出革兰阳性菌68株(78.16%),以棒状杆菌(18株,26.47%)、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23.53%)、表皮葡萄球菌(16株,23.53%)为主;革兰阴性杆菌19株(21.84%),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12株,63.16%)。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后10 min的抑菌率,常规组为(94.89±7.72)%,对照组为(96.33±12.8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均为100%。结论定期对层流GICU住院患者床单位周围物体表面进行检测、消毒,并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及手卫生执行力,是切断细菌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对降低医院感染率的作用,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ICU收治的796例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据原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数据采用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软件分析。结果实施目标性监测后,2010-2012年患者调整日感染率由21.60‰下降至4.14‰;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下降幅度最大,由52.03‰下降至18.77‰;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由11.67‰下降至2.00‰;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由8.47‰下降至0.51‰;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1.17%,其次为泌尿道和血液,分别占17.11%和11.72%;共检出病原菌960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1.45%。结论开展目标性监测工作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并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etanephric denoma,MA)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6例MA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33~66岁,平均5I岁。右肾4例,左肾2例;仅l例表现为腰痛不适、乏力,无其他阳性发现。6例均经B超、CT诊断为肾肿瘤。结果:5例行根治性肾切除,1例行肿瘤剜除术。肿瘤平均直径4cm。病理学特点:MA细胞均匀一致,排列成密集的小管状、腺样结构,胞浆少,无明显异形性,核分裂像罕见。免疫组化WT1(+),而EMA和CK7(-)。1例肿瘤局部出现乳头状腺癌成分。5例获随访5~24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肾脏原发上皮源性肿瘤,了解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助于该肿瘤的准确诊断。对该肿瘤治疗多采取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但其生物学行为及细胞起源的不确定性决定对该病患者需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