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特点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莲薇  张淑君  孙卓君 《中医杂志》2008,49(11):1031-1033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系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日渐衰老,肾精、肝血日益不足,无以濡养脏腑.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其中以肾虚为本,肝血不足为辅,两脏亏虚致脏腑阴阳失衡,阴虚阳亢,君相火旺;水火失济,心肾不交;水不涵木,肝火上炎,而见诸多阴虚于下,阳浮于上、于外的症状,如烘热汗出、情绪异常、夜寐欠安等等.  相似文献   
52.
《腧穴学》是中医院校针推专业的基础课 ,是针灸学教学的重点课程 ,是理论联系临床的桥梁 ,《腧穴学》教学质量的高低 ,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 ,将直接影响到治疗疾病的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对腧穴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 ,现介绍如下。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师 ,传授给学生课本知识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多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践中 ,我们了解到学生对中医课程 ,特别是专业课 ,共同的感受是枯燥乏味 ,难以掌握 ,内容零乱 ,难以记忆。针对此情况 ,我们在《腧穴学》总论的教…  相似文献   
53.
临床试验中关于受试者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书新  郭月芹  张淑君  李超  田夏青 《河北医药》2008,30(10):1616-16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大样本随机临床试验,近年有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54.
急性纤维蛋白性喉气管支气管炎为喉、气管、支气管粘膜的急性弥漫性炎症,是耳鼻喉科危急重症之一,此症发展急,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自2000年以来,我科收治3例此病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评价新制备的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沪191株主种子批毒种原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选择8~10月龄无麻疹病史、MV接种史和疫苗接种禁忌证的健康儿童,接种用沪191株主种子批毒种制备的MV0.5ml,于接种后30min、6h、24h、48h、72h、7d、14d、21d、28d观察局部和全身反应;并采集免疫前和免疫后28d血清,采用红血球凝集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检测麻疹病毒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结果受种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免疫后28d血清中麻疹病毒HI抗体阳转率为100%,麻疹病毒抗体GMT为1:50.66。结论新制备的MV沪191株主种子批毒种疫苗,在适龄儿童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6.
提高《腧穴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教材内容、备课资料、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方面,总结出<腧穴学>的教学体会,增强学生理解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57.
腧穴的双向性是特殊作用中的双向良性调整作用特性,指机体在不同状态下,同一腧穴体现出两种相反的治疗作用,即完全相反的两种病证,治疗时针刺同一腧穴,均可使疾病向着痊愈的方向转化或恢复。其治疗时,因机体所处的病理状态不同,所以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目的。  相似文献   
58.
张淑君  张淑玲 《中国针灸》2006,26(6):394-394
小舞蹈病,又称风湿性舞蹈病、感染性舞蹈病,系神经系统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多见于儿童,为急性风湿的一种表现,临床特征为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和肌张力减低。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该病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9.
为寻找新食的疗法,根据祖国医学药食用源的理论和近几年国内外的有关报道,我们进行了"南瓜酱",对2例糖尿病的临床新食疗法的探讨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儿童肥大腺样体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失衡与反复发作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方法72例反复发作性分泌性中耳炎组患儿及30例单纯腺样体肥大组患儿腺样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CD+4、CD+8的表达并计算CD+4/CD8+值,分析2组间是否有差异。结果反复发作性分泌性中耳炎组患儿腺样体组织中CD4+、CD+8细胞数及CD+4/CD+8值分别为42±9,20±7,2.10±0.17,高于单纯腺样体肥大组16±8,11±6,1.39±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D+4细胞数明显多于CD+8细胞数。结论反复发作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形成与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