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1篇
中国医学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正> 《伤寒论》中三阴三阳病篇之首条(阳明第2条),被称为六“经”的“提纲证”,由来已久。然而,由于对“提纲”的涵义理解不同,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关于提纲的存废和“是纲”“非纲”之争。现就此问题,参考现代有关研究资料,谈谈个人的看法,以与同道共商。  相似文献   
22.
<正>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一语,出自《素问·六节脏象论篇》。笔者经推敲,觉得“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句中,并未隐藏着什么深奥含蓄之意,而不过是说五脏六腑都要从胆取得决断功能(这里我们暂不管“决断”本身的含义如何)而已。然历代注家,自王冰以降,却都在这句话上借题发挥,大做文章。于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虽王冰注曰“胆者,中正刚断无私偏,故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似有识此语之意,然究嫌含混其词。自此以后,各家皆囿于句中“取决于”一词,而理解胆为五脏六腑之主宰,从而把胆推到了五脏六腑  相似文献   
23.
一、中医理论形成的方法学特点 为探讨中医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有必要先回顾一下中医理论形成的方法学特点。 众所周知,人类认识和思维的发展,若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考察,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即古代直观综合阶段,近代分析还原阶段和现代整体辩证综合阶段。 中医理论形成于古代,由于受历史条件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没有机会和可能去掌握和运用近代自然科学分析还原的方法和手段,因而对人体及其疾病防治的认识和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主要依靠直观综合的方法,包括人体实验、直接观察、逻辑推理、黑箱方法、朴素的  相似文献   
24.
25.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 [注释] [1]太阳之为病:太阳:“太阳病”之省略。之: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使“太阳为病”这一完整句子变成一语意未尽的主谓性词组,充当全句的时间状语,“这是上古汉语表示时间修饰经常用的一种句法。”(王力语)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年);  相似文献   
26.
据史志记载,张仲景除作《伤寒杂病论》外,尚撰有《五脏论》、《口齿论》等书(详见《宋以前医籍考》),其中之《口齿论》,盖系论述咽喉口齿疾病的专著。惜其书早佚,后世无由得览其法。所幸尚存之《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还保留了有关内容,虽属蛛丝马迹,却对治疗此类疾患多所启发。现搜求两书中有关之论述,试加分析研究,庶几对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