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应用分析化学技术建立正常儿童粪便样本中短链脂肪酸的指纹图谱,并分析其在功能性便秘(FC)儿童中的变化,探讨肠道短链脂肪酸变化在儿童功能性便秘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便秘组,对照组35例,平均年龄6岁,便秘组15例,平均年龄6.5岁,均符合儿童功能性便秘罗马Ⅲ标准.取所有儿童粪便样本提取短链脂肪酸(SCFA),应用气相色谱技术(GC)对SCFA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对照组儿童每克干粪中SCFA的含量为(51.89±17.62)mg/g,其中各SCFA的含量依次为:乙酸,丁酸,丙酸,异丁酸和异戊酸;与对照组相比,便秘儿童每克干粪中SCFA总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1.01);其中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减少,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增加,其含量顺序依次为:异丁酸最多,异戊酸次之,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最低;便秘组粪便中sCFA浓度(87.29±33.42)mg/L较时照组的(17.36±8.12)mg/L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功能性便秘儿童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含量减少,比例失调,但浓度升高,功能性便秘的产生可能与肠道内短链脂肪酸吸收过度以及局部的短链脂肪酸浓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肛门直肠畸形胎鼠盆底肌卫星细胞及其微环境的胚胎发育,从干细胞水平探索盆底肌发育不良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 乙烯硫脲致畸建立肛门直肠畸形动物模型,正常组及给药组孕16~2 d取胎,经连续石蜡切片及提取盆底横纹肌复合体,应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透射电镜、细胞培养技术及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盆底肌卫星细胞的胚胎发育.结果 正常组:孕16 d时盆底肌已经开始形成,未见Pax7阳性表达细胞,孕17 d后盆底肌出现Pax7弱阳性染色细胞,孕19、21 d Pax7表达增强,孕21 d时阳性细胞比例略下降,占肌细胞核的35.07%.畸形组:孕16 d时即见Pax7较强阳性染色细胞,孕17~21 d阳性染色细胞比例增加,以孕19 d最明显,孕21 d时占肌细胞核的44.16%.Real-time PCR结果提示,与正常组比较,畸形组Pax7表达增强,而Myogenin表达减弱,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透射电镜可见肛门直肠畸形组盆底肌卫星细胞胞核不规则,异染色质明显增多,胞膜与肌膜间间隙增大,基底膜明显增厚,周围肌纤维排列紊乱,横纹不明显.细胞分离培养后畸形组卫星细胞分化障碍,培养72 h后仍有较高比例的MyoD阳性表达细胞.畸形组盆底肌vWF及Neurofilament表达减弱而Vimentin表达明显增强,存在微环境发育缺陷.结论 肛门直肠畸形时盆底肌卫星细胞提前形成使得分化成肌的前体细胞减少,卫星细胞的超微结构异常及分化功能障碍,同时存在卫星细胞微环境发育缺陷,使得卫星细胞不能向骨骼肌分化,可能是导致盆底肌发育不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金匮肾气丸对无精子症模型小鼠生精能力恢复作用的睾丸全基因表达谱.方法:12周龄NIH雄性小鼠按照40 mg· kg -单次ip 2%白消安药液制备无精子症小鼠动物模型,观察42 d后,给予金匮肾气丸中药1 g·kg-1,ig给药78 d(2个生精周期),以造模后模型组(自然恢复)、溶媒和正常动物为3种对照,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服用金匮肾气丸的无精子小鼠与正常对照小鼠之间睾丸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对这些基因按照表达差异程度、功能注释和Pathway进行分析.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无精子症模型小鼠经过78 d的金匮肾气丸ig给药后,在动物体质量、生殖器官组织质量和指数、附睾精子质量(活动率、活动力、浓度)等与生殖能力相关的指标上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的改善.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显示:服用金匮肾气丸的无精子小鼠与正常组相比,睾丸中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804个(占2.53%),其中上调517个,低于正常表达1/2的287个,差异表达4倍以上的基因134个(占0.42%)其中上调127个,低于正常表达1/4的7个,提示以正向促进/上调作用为主,以负向抑制/下调作用为辅;主要通过对细胞周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作用、Ecm受体作用、Jak-Sta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等8个信号通路系统的调节实现生精能力的提高.结论:金匮肾气丸有助于促进无精子小鼠生精能力的恢复.通过基因芯片检测后与正常小鼠相比,这种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多途径对生精于细胞中与细胞增殖分裂相关基因的正向调节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在月经中的作用。方法:雌性去势NIH小鼠蜕膜化后,给予米非司酮,每隔8h检测1次形态学和MMPs mRNA表达至给药后48h。结果:子宫内膜在给药后经历了崩解出血和再生修复过程。MMPs主要成员mRNA在崩解前(给药16h)、崩解期(给药24h)和修复期(给药32h和40h)表达量较高,与小鼠生理性孕酮撤退月经模型及人和猕猴的月经周期变化相符合。结论:在此模型中,MMPs对子宫内膜崩解以及其后的修复重建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106.
人类精液质量变化的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男性精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到目前为止还未得到学者的一致认可,精液质量的变化影响到国家人口素质的提高、男性的生殖健康和种族的延续。回顾世界范围内精液质量方面主要的研究报道,相当一部分认为精液质量存在下降趋势,但仍然有很多学者得出没有下降的结论。通过综合比较分析文献,认为精液质量的变化趋势以及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并提出一些今后研究工作发展方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7.
关于男性精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到目前为止还未得到学者的一致认可,精液质量的变化影响到国家人口素质的提高、男性的生殖健康和种族的延续.回顾世界范围内精液质量方面主要的研究报道,相当一部分认为精液质量存在下降趋势,但仍然有很多学者得出没有下降的结论.通过综合比较分析文献,认为精液质量的变化趋势以及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并提出一些今后研究工作发展方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日常生活中铅暴露对行辅助生殖技术女性的生殖危害,以初步探索血铅含量与月经紊乱、自然流产及优质妊娠率的关系。方法:选择在医院行辅助生殖技术,不育原因为女方因素的女性,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女性血中铅含量。结果:所有受试对象血铅测量均数为30.98(0~319.74)μg/L,含量超标者(血铅≥100μg/L)21人(4.49%)。本研究未发现日常铅污染同女性月经周期异常、自然流产及优质胚胎率的统计学关系。结论:本试验未发现铅污染与月经紊乱、自然流产、优质胚胎率相关性,铅污染是否会对女性生殖及其子代产生损害,还需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研究伴有排尿功能障碍的隐性脊柱裂患儿的尿动力学特征.方法 对113例有排尿障碍的患儿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其中48例经X线确诊为隐性脊柱裂者为观察组,无脊柱裂65例为对照组.检测项目包括:尿流率测定、充盈期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压力流率测定、同步括约肌肌电测定、静态尿道压力测定.比较两组间主要尿动力参数异常的发生率.观察组按主要临床症状分为尿失禁、尿频、单纯夜间遗尿和排尿困难4组,应用统计学研究临床症状与尿动力学主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在检测中发现观察组48例中有46例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逼尿肌过度活动22例,排尿期逼尿肌活动低下和无收缩21例,最大尿流率降低18例,膀胱容积缩小15例,残余尿量增多12例,低顺应性膀胱7例,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4例,最大尿道压降低4例.观察组中逼尿肌过度活动、逼尿肌活动低下、残余尿量增多及低顺应性膀胱发生率更高.按临床症状来看,隐性脊柱裂伴有尿失禁的患儿更多的表现为逼尿肌活动低下及最大尿流率降低,尿频的患儿在尿动力检查中多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及残余尿增多,排尿困难的患儿逼尿肌活动低下的发生率更高,而遗尿的患儿更易检出逼尿肌过度活动.结论 小儿隐性脊柱裂伴有排尿功能障碍的患儿具有多种尿动力学改变,且相同的症状可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尿动力学异常,临床症状与尿动力学参数有一定的相关性,尿动力检查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在药理性撤退小鼠月经样模型中,观察孕酮撤退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定位和表达情况.方法 卵巢切除的小鼠在诱导蜕膜化之后给予米非司酮即通过拮抗孕酮受体的方法(药理性撤退),导致孕酮撤退,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米非司酮处理的不同时相,TNF-α在小鼠子宫内膜的定位;用实时PCR的方法观察TNF-α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米非司酮处理后0~8 h,TNF-α主要存在于腔周围的血管内皮细胞;12~16 h,主要存在于内流的白细胞;24~48 h,主要存在于崩解组织边缘的间质细胞区域和修复好腺上皮细胞周围的间质细胞.实时PCR结果显示TNF-α mRNA在孕酮撤退后24 h内都有表达,并且TNF-a表达量逐渐增高,在12h、16h达到峰值. 结论 在此小鼠月经样模型中,米非司酮处理即孕酮撤退后TNF-α在此模型子宫中定位呈区域性分布,并诱导TNF-α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的崩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