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7 毫秒
71.
72.
众所周知,雌、孕激素单独或联合给药影响血清脂质含量。口服避孕药(OCs)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含雌、孕激素的性质和剂量。从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与血脂有关,特别注意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与发生心血管疾病呈负相关。大多数脂蛋白成份处于不稳定状态,由于胆固醇仅占HDL分子的15%(10~20%),HDL-C的测定可引起误解,因此,测定此分子的蛋白部份脱辅基蛋白(apoprotein)可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73.
74.
男性免疫性不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精子自身免疫产生的原因早在1899年,Metchnikoff等通过动物实验就证明精子具有抗原性,可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和同种免疫反应。但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免疫保护机理和血睾屏障的存在,不会产生对精子的免疫反应。只有当这种保护机理和血睾屏障被破坏时,才出现精子自身免疫反应[1~3]。大约有50%~70%输精管结扎与吻合后的男子血清中及5%~30%不明原因不育夫妇血清中可检测出精子凝集抗体,当血清中精子抗体滴度>1:32时,可渗透到生殖道局部,亦可因患附睾炎等病原微生物激活生殖道局部免疫反应,因而在一些输精管吻合后以及不育男子精液…  相似文献   
75.
X-刀治疗脑肿瘤的护理体会高玫张国芬(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250117)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脑肿瘤的治疗方法已由单纯的手术治疗、放疗向X-刀治疗等多种先进方式转变。X-刀治疗机理是通过计算机精确处理,一次或分次从不同弧度给予足以致死肿瘤的X...  相似文献   
76.
人精子与大肠艾希氏菌抗原交叉反应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初步观察了引起泌尿道感染的14个O血清群大肠菌株与人体精子抗原间的交叉反应结果。首先应用14个O血清群标准菌株与兔抗人精子血清进行交叉反应测定,从中选出阳性菌株,制成免疫原,诱发家兔产生相应抗体,用微量精子凝集试验测定该抗体对人精子的凝集能力。结果表明O6, O85血清群与人精子抗原发生交叉反应,且属双边反应。该两种血清经人精子吸收后反应阴转,进一步证明其抗体是与人精子抗原有关的凝集抗体。  相似文献   
77.
本文报道20例原发不育妇女、25例习惯性流产妇女以及11例正常生育妇女血清作BWW培养基添加剂分别对昆明小白鼠的813个、1085个和381个2—细胞鼠胚进行体外培养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各组72h囊胚形成百分率分别为48.70±13.50%,37.32±20.35%和59.05±7.33%。不育组、习惯性流产组囊胚形成率与正常生育组囊胚形成百分率经统计学处理分别为P<0.05,P<0.02,均有显著性差异。这些结果提示:部分不育与习惯性流产妇女血清中可能存在有抑制早期胚胎发育的因子,因此检测血清中鼠胚生长抑制因子,有助于分析免疫性妊娠失败的病因。  相似文献   
78.
精子抗体对输精管吻合后男性生育力的影响张国芬,马天根,孟衍建,傅成善,黄明孔,徐辉,张震,毛远玲关键词输精管绝育术;精子抗体;男性生育力输精管绝育术是一种安全、简便、可靠、易于推广的绝育方法,广为要求节育的男子所接受。1987年,全世界男子接受输精管...  相似文献   
79.
80.
由于解剖关系鼻咽癌的手术治疗受到限制,放射治疗成为首选的治疗措施之一,因鼻咽癌对放射线照射较敏感,治疗效果较好,治愈率高。但是鼻咽癌复发行二次放疗的病例常因组织耐受性差,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反应重,后遗症多。现将我们对鼻咽癌复发二次放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鼻咽癌20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10例,A组为首次放疗者,平均45.8岁,B组为二次放疗者,平均47.1岁。具体情况见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