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目的 比较吡柔比星(THP)、羟基喜树碱(HCPT)交替疗法及其联合疗法在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3年5月至2009年5月来本院诊治的113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后均应用THP+ HCPT交替法或THP+ HCPT联合法膀胱内灌注治疗,随访3年,观测两组在3、6、9、12、18、24、36个月时的肿瘤复发率及灌注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HP+ HCPT联合组、THP+ HCPT交替组术后3、6、9、12、18、24、36个月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3.5%、0.0%,8.8%、1.8%,14.0%、1.8%,15.8%、3.6%,19.3%、5.4%,22.8%、8.9%,28.1%、12.5%. THP+ HCPT交替组的术后复发率低于THP+ HCPT联合组,术后9个月后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路刺激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3.8%、25.0%(P<0.05),血尿发生率分别为14.0%、1.8%(P<0.05),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3.6%、1.8%(P>0.05),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5.3%、1.8%(P>0.05).结论 浅表膀胱癌在行TUR-BT后,膀胱内灌注THP+ HCPT交替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确定,较THP+HCPT联合法复发率低,毒副作用亦低,可能具备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2.
脑膜瘤好发部位主要在矢状窦旁,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1]。采用手术方法根治比较困难,其基底主要位于矢状窦壁,瘤体突向大脑半球,因此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5月-2010年12月对3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3.
24.
从1999-10~2002-10我科共收治颅脑损伤47例,高血压脑出血43例,其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6.2%和27.9%,现就其临床特点,防治原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颅脑损伤组47例,男34例,女13例,年龄0.5~83岁,平均39.74岁。脑出血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29~82岁,平均56.26岁。均经CT及临床表现确诊。  相似文献   
25.
介绍李发枝教授使用专方当归拈痛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栝蒌瞿麦丸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谷精升降甘麦大枣汤治疗儿童抽动症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6.
我院2007-10—2012-10对7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实行单孔双管引流,达到了双管引流的目的,又减少了手术切口,效果满意,结合术中、术后相关处理,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探索高效生物标记纳米荧光材料制备方法。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了GdxY0.98-xF3:Eu0.023+(x=0~0.98)纳米材料;通过XRD、TEM和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结构、形貌和性能表征;研究了Gd3+浓度对Eu3+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随x变化而改变。其中,Gd0.6Y0.38F3:Eu3+0.02在直接激发和Gd0.7Y0.28F3:Eu0.023+在基质激发时均可获最强发光。结论:GdxY0.98-xF3:Eu0.023+有望成为一种可实现生物标记的红色纳米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29.
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 是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近年来发现,FAS与减肥、抗癌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开发FAS的抑制剂有望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开拓新的途径。本文根据最近国内外研发动态,分别从该酶的减肥、抗癌机制、抑制剂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酶及抑制剂的研究前景及发展趋势予以预估,以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0.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GSK-3β)可通过调节糖原合成酶、p27Kip1和c-Myc等蛋白因子,以及参与胞内经典的NF-κB信号通路等方式,调控癌细胞的分化、增殖与凋亡,通过参与单胺神经受体的行为调控作用在神经精神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还能通过Wnt通路以外的其他因子和通路介导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因此,GSK-3β成为各种重大疾病治疗中炙手可热的抑制靶点。国内科研工作者借我国在传统中药的优势在开发GSK-3β天然药物抑制剂的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不错的成果,而开发各种GSK-3β靶点抑制剂,以此调控多种蛋白因子或信号通路已成为治疗各种重大疾病的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