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1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18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3篇
  1篇
中国医学   195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198 6年 7月~ 1999年 10月 ,我院收治再发性心肌梗塞患者 3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36例再发性心肌梗塞患者均按临床表现、反复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测确诊。其中男 2 7例 ,女 9例 ;年龄 4 9~ 86岁 ,平均 69.5岁。第 1次心肌梗塞至再梗塞时间为 1.5个月至 12年 ,平均 4 .3年。 2 9例 2次梗塞 ,7例 3次梗塞 ;伴梗塞后心绞痛 17例。再梗塞位于前壁 18例、下壁 15例、右室 3例 ,19例为原位再梗塞。劳累或情绪激动后起病 19例 ,气温变化诱发 6例 ,手术应激促发 3例 ,诱因不明 8例。再梗塞后有典型胸痛 7例 ,充血性心衰 15例 ,心律失常 2 …  相似文献   
52.
感染性休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症之一 ,病情凶险 ,发展迅速 ,病死率高。我们自 1992年至今根据现代抗休克理论治疗感染性休克 30 0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30 0例 ,其中男 131例 ,女 16 9例 ,女多于男 ;最大年龄 76岁 ,最小年龄 16岁 ,平均年龄 5 4例。引起感染性休克的病因有急性重症胆管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肝及膈下脓肿、消化道穿孔、绞窄性肠梗阻、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盆腔脓肿、术后肠瘘等。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全部具备原发性疾病的症状体征 ,同时伴有休克的表现。本组共…  相似文献   
53.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颅内动脉瘤破裂施行急性期动脉瘤夹闭术的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38~76岁,平均55岁.第1次出血7例,第2次出血4例,第3次出血1例.术前病情按Hunt-Hess分级: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2例,Ⅳ级1例.  相似文献   
54.
眼眶内木质异物临床上比较少见,由于木质异物易折、易碎、X线不显影,极易造成误诊,以致局部炎症迁延不愈,甚至形成瘘管,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我院自1986年3月至1996年3月共收治眼眶内木质异物18例,为吸取教训,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9~55岁,其中19~45岁13例,46~55岁5例。右眼11例,左眼7例。病程最长者3年,最短者1个月。视力0.5~0.7者8例,0.8~1.0者10例。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伤后在当地医院清创缝合伤口,全身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6d后拆除皮肤缝线,伤口愈合不良,局部红肿压…  相似文献   
55.
腠理概念发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医学中,腠理常作为一个特定的词组出现,然而构成腠理的 "腠"和"理"其意义是有区别的.腠、理合称为"腠理"大约是在秦汉时期才大量出现,成书于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先己>[1]言:"啬其大宝,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逐通."在此之前,还没有腠、理并称的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56.
手助腹腔镜脾大部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症术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门脉高压症是一组由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异常和压力持久增高引起的综合征,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临床所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约有20%是由门脉高压引起的[1].我院2004年3月-2007年12月对18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在应用传统手术方法行脾大部切除的基础上,行手助腹腔镜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残脾原位腹膜后固定及大网膜胸骨后自然分流术[2],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结合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7.
纪钧  张卫华 《辽宁中医杂志》1989,13(5):27-27,30
<正> 为了探索中医中药治疗银屑病的新途径,我们自1985年始以自拟中药“消银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8.
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作用.方法选择母婴分离产妇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实行了护理干预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要早(p<0.05),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乳房肿胀发生率也降低(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使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提前,乳量增加,减轻乳房肿胀,保证母乳喂养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分析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诊断中的检出效率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的11 989例孕妇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通过母体外周血中检测胎儿游离DNA,应用NIPT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得出胎儿患染色体非整倍性疾病(21、18、13-三体综合征)的风险率。并对高风险胎儿采取羊水或脐血,再行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以确定胎儿染色体核型,个别病例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验证,对所有检测孕妇胎儿均随访至出生后。结果 11 989例名孕妇中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出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69例,总检出率为0.58%,其中高龄孕妇检出率、符合率分别为0.57%、72.22%;产前筛查高风险检出率、符合率分别为为0.77%、90.91%,产前筛查临界风险检出率、符合率分别为0.37%、66.97%,其它超声检出率、符合率分别为2.19%、75.00%;年龄≥40岁检出率、符合率分别为1.15%、100%;年龄≥35-40岁检出率、符合率分别为0.48%、84.62%;年龄≥425-34岁检出率、符合率分别为0.52%、75%;年龄25岁检出率、符合率分别为0.78%、66.76%;经胎儿核型分析证实为39例T21、12例T18、2例T13,16例核型正常;所有检测孕妇胎儿出生后的随访中没有发现假阴性。经统计分析胎儿NIPT检测21、18、13三体综合征符合率为90.70%、57.14%、40%;NIPT检测的T21、T18、T13敏感性分别是:100%、100%、100%;结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能提高产前诊断率,对21、18、13-三体综合征的敏感性、特异性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有较高的一致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终池持续引流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内皮素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及脑血管痉挛指数的影响。方法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5 2例 ,随机分成 2组 ,终池持续引流组 2 6例 (A组 ) ,常规腰穿组 2 6例 (B组 ) ,正常对照组 12例 (C组 )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B两组不同时点及C组的血浆中ET及CGRP的含量 ,同时行经颅多谱勒检查 ,检测痉挛指数。结果 第 1天A、B两组血浆中ET及CGRP含量无差异 (P >0 0 5 ) ,但两组ET含量均高于C组 (P <0 0 5 ) ,CGRP含量均低于C组 (P <0 0 5 ) ,第 1天A、B两组痉挛指数无差异 (P >0 0 5 ) ,但均高于C组 (P <0 0 5 ) ,第 3天ET含量B组高于A组 (P <0 0 5 ) ,A组高于C组 (P <0 0 5 ) ,CGRP含量B组低于A组 (P <0 0 5 ) ,A组低于C组 (P <0 0 5 ) ,痉挛指数B组高于A组 (P <0 0 5 ) ,A组高于C组 ,第 5天ET含量B组高于A组 (P <0 0 5 ) ,A组高于C组 (P <0 0 5 ) ,CGRP含量B组低于A组 ,A组低于C组 (P <0 5 ) ,痉挛指数B组高于A组 (P <0 0 5 ) ,A组低于C组 (P <0 0 5 ) ,第 7天ET含量B组高于A组 (P <0 0 1) ,A组略高于C组 ,但P >0 0 5 ,痉挛指数B组高于A组 (P <0 0 1) ,A组高于C组 (P <0 0 5 )。结论 终池持续引流较常规治疗方法能有效地抑制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