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强调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为提高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教学质量,授课教师不断将最新教学资源引入到教学中。具体包括融人转化医学理念,使用英文多媒体教学材料,补充英文案例教学,增加医患沟通内容等。实践证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也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2.
正1诊断1阴道斜隔综合征:Ⅰ型,无孔型斜隔;2卵巢巧克力囊肿待排。2诊断依据2.1患者,15岁,未婚无性生活史。进行性痛经加重3年,腹痛3个月。患者12岁月经初潮,周期规律,30天,经期4天,经量少。2.2内科检查无特殊,外阴发育正常。肛查:盆腔扪及一直径约10 cm质硬包块,无法分辨是否为子宫或附件包块,包块活动度差,有压痛。MRI检查提示双子宫、双宫颈,左侧宫腔、宫颈管  相似文献   
13.
1.病历摘要 患者,54岁,G3P2,绝经6年,因体检发现HPV18+,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检查(liquid-based cytologic test, LCT):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ASC-US)1月,于2019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患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高危HPV(high-risk HPV, hr-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 TCT)的不同组合策略在成都双流地区宫颈癌筛查,特别是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本项目为基于人群的随机临床试验。纳入符合要求的35~65岁的女性。第一年基线筛查中受试者按1∶2随机分配进行细胞学或hr-HPV检测,其中hr-HPV检测呈阳性者被随机分流行细胞学或阴道镜检查。24个月后召回所有受试者,对其均进行细胞学和hr-HPV联合筛查。以上述基线筛查结果阴性且进入第三年随访并完成随访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基于上述检查结果,提取相关数据,模拟4种不同的筛查方案:①TCT和hr-HPV联合筛查,任一阳性则转诊阴道镜检查;②TCT和hr-HPV联合筛查,同时阳性则转诊阴道镜检查;③TCT初筛阳性者进行hr-HPV分流,hr-HPV阳性者转诊阴道镜;④hr-HPV初筛阳性者进行TCT分流,TCT阳性者转诊阴道镜。以组织学病检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为终点事件,计算不同筛查方案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曲线下面积。  结果  共筛查3102人,其中2967人纳入最终统计。其中,细胞学组979人,hr-HPV组1988人。初筛细胞学组筛查阳性率为5.6%(55/979),HSIL+检出率为0.2%(2/979)。hr-HPV组筛查阳性率为7.5%(149/1988),HSIL+病变的检出率为0.9%(18/1988)。24个月后共计召回2456名女性,对其同时行宫颈细胞学及hr-HPV检测。其中,细胞学组阳性率为3.2%(78/2456),hr-HPV组阳性率为8.7%(215/2456),总的HSIL+检出率为0.69%(17/2456)。基线hr-HPV阴性的妇女远期HSIL+病变的发生率较低。宫颈细胞学筛查和hr-HPV分流策略是最佳方法,其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58.3%,阳性预测值为44.4%,阴性预测值为93.3%,曲线下面积为0.736,P=0.039(95%CI:0.555~0.917)。  结论  本项基于成都双流地区的临床随机试验显示,hr-HPV检测的敏感性优于细胞学,且hr-HPV初筛阴性的女性2年后HISL+患病率低于细胞学初始阴性女性。采用细胞学初筛后再进行hr-HPV分流的筛查方案对HISL+病变的检测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多胎妊娠延迟分娩(DID)是指多胎中的一胎(胎儿1)在中孕期,特别是胎龄≤24周时发生流产或早产后,孕妇子宫收缩逐渐减弱,宫口逐渐回缩,甚至宫颈管闭合,若及时采取措施,则可使宫内留存胎儿在宫腔内继续妊娠数天,甚至数周,待其各器官进一步成熟后再娩出。目前,随着女性受孕年龄增加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多胎妊娠发生率逐年上升,多胎妊娠发生胎儿1流产或早产后,对宫内留存胎儿实施DID的成功率也逐渐增高。多胎妊娠DID的适应证包括胎儿1于胎龄≤24周时分娩后,母体宫缩消退,不伴胎膜早破(PROM)、绒毛膜羊膜炎、严重阴道流血、可疑胎盘早剥及其他严重内科与外科合并症,宫内留存胎儿无胎儿宫内窘迫、先天畸形等。目前,DID临床处理措施包括:高位结扎胎儿1脐带,采取宫缩抑制剂抑制母体宫缩、抗菌药物预防母胎感染、宫颈环扎术及对母胎进行严密监护,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对宫内留存胎儿实施DID后,分娩时机掌握,非常重要。笔者拟就多胎妊娠胎儿1于胎龄≤24周时分娩后,对宫内留存胎儿实施DID的必要性、适用人群、临床管理、临床处理流程及多胎妊娠DID胎儿妊娠结局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报告患者,41岁,因右腹部胀痛、腰痛20~+天,于2017年7月3日收入我院妇科。患者5~+年前体检发现子宫右后方约2.3 cm占位,选择随访观察。入院前20~+天因自觉右腹部胀痛、腰痛伴便秘及肛门坠胀感于外院就诊,超声检查提示宫体偏右侧附件区有一大小约14.8 cm×9.3 cm欠规则无回声团,内见2.8cm×2.1 cm稍强回声团附着于囊壁。随后患者于我院就诊,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