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5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人血丙种球蛋白 (IVIG)冲击治疗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8例患者均经肾穿刺活检 ,其中微小病变肾病 2例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3例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1例 ,膜性肾病 2例。 8例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均采用激素 (泼尼松、甲基泼尼松龙 )和免疫抑制剂 (雷公藤、骁悉 )正规治疗 8周以上 ,疗效不满意后均加用丙种球蛋白冲击 ,行IVIG治疗前均处于泼尼松减量过程中 ,服雷公藤者 1例。IVIG用量为 0 .3~ 0 .4 g/(kg·d) ,连续 3d。定期随访并记录当时发生的副作用。结果 IVIG联合皮质激素治疗可以降低尿蛋白含量和提高血清白蛋白量、增加尿量、减少心包及胸、腹腔积液、控制感染。完全缓解率 5 0 .0 % (4 /8) ,部分缓解率 37.5 % (3/8) ,无效率 12 .5 % (1/8)。结论 IVIG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连续不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患的腹膜炎症过程中的作用及己酮可可碱的保护效应。方法 采用体外腹膜间皮细胞(PMC)与巨噬细胞共同培养的方法,观察抗ICAM—1MMb对巨噬细胞促进PMC增殖的影响及己酮可可碱的保护效应。结果 抗ICAM—1MAb对巨噬细胞促进PMC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己周可可碱可抑制INF-α诱导的PMC与巨噬细胞粘附。结论 ICAM—1参与、影响腹膜炎症的过程,己酮可可碱在腹腔局部防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了解贺斯(Hydroxyethyl starch,HAES—Steril)溶液对伴高度水肿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利尿扩容作用。方法 10例原发性或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伴有重度双下肢浮肿和/或腹水患者,以6%贺斯溶液500ml加呋塞米20~80mg静脉滴注治疗7d,观察尿量、体重、肾功能、凝血功能、血清白蛋白、血清淀粉酶及电解质等的变化。结果 自滴注贺斯当日起,患者尿量即明显增加并持续至治疗结束,BUN、SCr治疗后较治疗前略有升高(P〉0.05),血清淀粉酶治疗后明显升高(P〈0.01),而血压和出、凝血指标维持正常,患者无明显不适表现。结论 贺斯作为胶体代血浆用品可有效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水肿,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5.
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应用强的松治疗过程中或停减药后不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我们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连续冲击,所有患者在1周内出现显著利尿效果,尿蛋白迅速减少,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未发生严重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6.
经皮穿刺肾活检1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对象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5年间共穿刺177例次,男95例、女82例;年龄12~77岁,平均34.47岁。临床诊断主要为:肾病综合征64例(36.16%);隐匿性肾小球疾病20例(11.30%);狼疮性肾炎15例(8.47%);慢性肾炎14例(7.91%);急性肾炎综合征10例(5.65%);其他(血尿待查、慢性肾功能不全、蛋白尿、肾移植术后少尿及急进性肾炎等)54例(30.51%)。1.2 穿刺方法 B超定位,用负压抽吸法在定位点行肾穿刺活检。2 结 果2.1 穿刺成功率 1针穿刺成功(获取足够肾组织,直径约2cm)88例次(49.72%);2针穿刺成功56例次(31.64%);3针以上穿刺成功33例次(占18.64%)。…  相似文献   
27.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24岁。因发热1个月,无尿10d于2005年10月6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咽痛、全身乏力,体温高达40℃,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当地医院发现扁桃体肿大,血WBC 29.5×10~9/L,中性粒细胞0.89。经青霉素、柴胡及对症治疗后体  相似文献   
28.
甘油三酯肾毒性及其加重大鼠阿霉素肾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TG)是否具有肾毒性以及外源性TG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5组,即C组:正常对照组,F组:果糖饲喂组,A组:ADR肾病组,FA组:ADR肾病 果糖饲喂组,FAB组:ADR肾病 果糖饲喂组 非诺贝特治疗组(n=10)。实验周期为16周。在实验前、实验后第2、8和16周分别抽空腹血查肾功能、白蛋白、血脂。抽血次日留24h尿测尿蛋白定量。实验结束时采血留尿后宰杀动物,留取肾组织行光镜下观察HE、油红O染色病理学改变,测定肾脏内纤维连接蛋白(FN)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结果 饲喂果糖可造成大鼠食饵性高TG血症,但肾脏基本无病变,肾脏内少见脂质沉积;而饲喂果糖可显著升高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血TG水平,尿蛋白排泄量显著增多,肾脏病理改变加重,肾小球和肾小管内脂质沉积增加,肾皮质FN和TGF-β的含量均较食饵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大鼠显著增加或增强;而以吉非罗齐降低大鼠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后大鼠尿蛋白排泄量减少以及肾脏病理减轻,肾脏内脂质沉积明显减少,肾皮质内FN和TGF-β的含量下降。结论 高TG血症对SD大鼠肾脏具毒性作用,并可加重阿霉素肾病大鼠病情和肾脏病理,提示临床重视和治疗高TG血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观察骨髓来源的细胞能否分化成肾小管上皮细胞。方法:15只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C57BL/6转基因小鼠提供骨髓细胞,64只同种无荧光标记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全身照射组(TBI组)、骨髓移植组(BMT组)、骨髓移植+甘油注射组(B+G组),每组16只。各组小鼠于不同时间点取血检测血常规、尿素氮及血肌酐,并取肾行H-E染色检查肾脏病理变化。流式细胞仪可以明确受体鼠骨髓细胞中CFP阳性细胞的比例,利用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用荧光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GFP阳性细胞在受体鼠肾脏的分布及数量。结果:致死剂量^60Co照射虽然引起血常规三系减少,但并未对肾脏的组织结构及功能造成损伤。BMT组受体鼠在骨髓移植后第56天、84天时,肾小管中有少量GFP阳性细胞的存在,B+G组受体鼠于上述同样时间点时肾小管中的GFP阳性细胞增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一步证实了这些GFP阳性细胞位于肾小管上皮,并且荧光组织化学显示,这些GFP阳性细胞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特异性功能蛋白Megalin。结论:骨髓细胞可以向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化.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更新。并且损伤可以使骨髓细胞的肾向分化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