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4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患者男.19岁,因手、足背色素斑10年.加重1年,于2006年8月20日就诊,患背9岁时发现双手背有淡褐色斑点,针头大小.不高出皮面,无自觉症状,随年龄增长斑点逐渐增多,并发展至足背及双手腕部。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皮损加重,部分融合呈网状,颈部亦出现类似损害。患者一般情况可,饮食及二便正常.既往体健,否认家族有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32.
报告3例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接受司库奇尤单抗标准方案治疗后出现了面部红斑。3例患者均在使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3周后面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红斑、灼热、瘙痒及干燥脱屑,诊断为“面部皮炎”,予以对症治疗或司库奇尤单抗减量处理,面部皮疹有所缓解。其致病原因尚不清楚,考虑为免疫漂移、IL-17C代偿性高表达以及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3.
患者男,50岁。双手背部及颈部多发环形红斑2年余。颈部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见较多的多核巨细胞浸润,可见吞噬,特殊染色显示弹性纤维碎裂和吞噬。诊断:环状弹性组织溶解性巨细胞肉芽肿。予中药活血散结治疗,症状较前好转。  相似文献   
34.
患者女,54岁。额头、颈部、双手背部环状皮损半年余。皮肤科情况:额头、颈部、双手背部,可见数个环状皮损连结成片,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大者直径约3cm,小者黄豆大小,色淡红,边界较清晰、略隆起、呈堤坝状、无脱屑。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可见弹性纤维变性、碎裂,并可见巨噬细胞吞噬变性弹性纤维现象。诊断:环状弹性纤维溶解性巨细胞肉芽肿。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233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2次/周)和5%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每晚1次)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按照不同标准分别判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按皮损类型、数量、颜色、肿胀程度分类评价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是61.06%、61.06%、73.45%和74.77%,对照组是46.67%、46.67%、58.33%、59.13%,两组间不同程度皮损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面膜综合疗法能降低各项皮损严重程度分级。结论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Ⅰ~Ⅲ度寻常痤疮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6.
“久病入络”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由叶天士首次系统阐述。叶天士指出,疾病若发展至慢性阶段,病邪则深入络脉。结节性痒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痒和结节性损害为主要表现。基于“久病入络”理论分析,本病核心病机可认为是气血凝滞络脉,不通则痒、滞久成结,由风湿热邪侵袭、气滞血瘀、气血亏虚所致。遵“络以通为用”之旨,临证以活血通络为基本治法,并根据不同病机予以疏风清热、除湿通络,行气活血、通络止痒,益气养血、息风通络等相应治法,且应用时需相互配合,方能使络脉气血通畅,结消痒止。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7.
湿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中医认为“湿”为其主要病因。在临床实践中,可见阴虚与湿邪并见的情形,此因阴与湿同源异流,法应滋阴除湿。滋阴、除湿二者看似矛盾,实可并行不悖。滋阴、除湿并用之法自古有之,前人创制较多体现该法之方剂,并提出“滋阴除湿”治法。朱仁康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突破传统理论,用“滋阴除湿”法治疗阴虚湿恋型湿疹,并创制“滋阴除湿汤”,亦有当代医家应用朱仁康“滋阴除湿”法或“滋阴除湿汤”治疗湿疹,临床取得良好疗效。通过对朱仁康“滋阴除湿”治法及方药的思考,得出治疗病机复杂、甚至矛盾的各类情形需要兼顾矛盾双方,把握关键的主要病机,不能拘泥于常法;善用药物归经使滋阴除湿并行不悖,达成不同寻常疗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38.
休止期脱发是常见的脱发类型之一,多诱因明确,西医治疗疗效有限。中医学认为“发为血之余”,休止期脱发与阴血失调密切相关。其病机有二,一为脾弱气虚导致的脾不统血,气不摄血,致血不循经而脱发;二为脾虚生化乏源,肾虚精亏血少,致阴血亏虚而脱发。治疗以健脾益气、填精养血、固发防脱为法,佐以固涩止血之品,方用当归补血汤加味,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39.
《温病条辨》系统讨论温病的理法方药,其中对温病斑疹理论的论述颇为精详。吴鞠通在梳理历代斑疹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前贤经验,并结合临床实际加以发展,完善了温病斑疹理论:分析温病斑疹的病因病机,认为温邪外袭,热传阳明而发斑,热入血分而出疹;分别探讨温病发斑与出疹的治法治则与具体方药,提出治斑以清泄阳明兼凉血为法,以化斑汤主之,治疹以凉血透疹、透营转气为法,以银翘散加减主之;并明确温病斑疹治疗中应禁用辛温、发散、升提、补益之药。  相似文献   
40.
报告1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患者女,34岁。四肢出现疼痛性红斑、结节9年,伴有发热、消瘦等。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在皮下脂肪组织内,可见瘤细胞浸润于脂肪细胞间。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表达CD45Ro及CD68,不表达CD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