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猪胸腺免疫抑制提取物亚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酸性提取免疫促进物后的猪胸腺残渣进行碱性提取、加热、调pH值除杂蛋白得免疫抑制提取物。再经Amicon系统中空纤维超滤,Sephadex G—10凝胶过滤,分离得到了不同活性的免疫抑制组分,其中一个组分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活性,在低剂量(10μg/ml)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的转化即有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该组分的分子量为15,000,等电点在3.8左右。胸腺是机体内的中枢免疫器官,分泌一系列物质,从而调节各种免疫功能。许多人已从胸腺中提取得到了多种免疫促进物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巨大成功,多种因子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均已明确。关于胸腺中免疫抑制物的研究虽有大量报道,但只了解到它是~组含有核酸的多肽。关于其分子量,有报道为10,000~20,000,有的认为在10,000~50,000之间,有的则认为低于5,000。我室前一段的研究表明:猪胸腺免疫抑制物成分的分子量为30,000左右。这些研究均表明免疫活性与分子量有关,但没有形成定论。就此我们利用超滤、凝胶过滤等手段将提取物分成不同分子量范围的组分,并对其活性进行研究,以期寻找相对纯化的具有较强免疫抑制作用的胸腺提取物。  相似文献   
92.
1982年10月我们从潍坊食品公司屠宰厂采集160份成猪血清,及1983年5月采集省畜牧兽医学校牧场2个月断乳小猪血清48份,利用PPA—EL1SA技术对猪血清中乙型脑炎病毒特异性抗体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证明,此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优点,通过试验予测进一步证实成猪广泛被乙脑病毒所致敏。此结果为取材制备乙脑特异性转移因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3.
我室已经报告了用~3H—TdR 掺入法比较32例脐血 T 细胞对 TF—h 及 TF—p 的反应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观察了9份脐血与不同浓度的 TF—h 及 TF—p 的共同孵育,探讨不同种属的 TF 制剂对 PHA 及 ConA 诱导淋转的影响,结果进一步说明,TF—p 对 ConA 诱导淋转的抑制作用强于对 PHA。当这种 TF 经过不同浓度的稀释之  相似文献   
94.
我们应用~3H—TdR 掺入法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观察了不同浓度稀释的猪胸腺素对正常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 PHA 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0~(-3)和10~(-4)稀释的猪胸腺素是刺激正常人周围血淋巴细胞和 PHA 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的最适浓度,存在着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而原液对淋转则未表现出抑制或促进作用。本试验还对作用机制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5.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及感染的状况,分析MRSA定植与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某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在入院48h内及以后每周一、三、五采集鼻前庭标本,同时收集该期间住院患者送检临床标本中分离的MRSA菌株。以低频限制性位点聚合酶链反应(IRS—PCR)基因分型法对患者鼻前庭标本和临床标本分离的MRSA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调查265例患者,MRSA定植者14例(5.28%),其中7例为入院前定植,7例为入院后定植;MRSA感染者10例(3.77%),其中8例的鼻前庭标本和临床标本均分离出MRSA,另2例仅临床标本分离出MRSA。IRS—PCR基因分型显示MRSA感染患者临床标本和鼻前庭标本分离出的MRSA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结论住院患者定植MRSA是发生MRSA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6.
毒黄素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毒黄素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毒性。方法 从生理和病理的角度试验了毒黄素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毒性研究。结果 毒黄素首先影响呼吸系统,继而影响循环系统,导致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结论 毒黄素使肺脏、心脏和肾脏组织呈现明显的病理性损害,肝脏无显著改变,这项研究对加强早期毒黄素中毒的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大肠杆菌在恩诺沙星作用下菌的形态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荧光染色剂与流式细胞术相结合技术观察丝状菌的情况,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丝状菌内的核酸情况。结果大肠杆菌在恩诺沙星药物作用下,变成丝状菌,且直径也明显增加,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活菌数量明显减少。结论通过对菌连续的观察和进一步实验,证实了丝状菌的形成过程。丝状菌抗药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